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八章:学堂开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淹没了木楔纺织的声音,成为了小渔村新的喧嚣。

    随着海寇袭村事件的远去,小渔村的名声也越发响亮。

    原本那些因为畏惧山匪而离开小渔村的百姓,此刻又厚着脸皮回到了这里。当然,当时走得有多么的决绝,此刻想要回来,就有多么的困难。

    原因无他。

    小渔村现在,不缺人。

    之前小渔村身微言轻,所以要赔本赚吆喝,吸引周围的百姓过来依附;而现在随着抗寇模范村的声名远播,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知道小渔村很硬,在这里生活有保障,纷纷拖家带口过来投靠。

    以至于短短半个月内,小渔村的人口激增,从原本的五百多人,一下子变成一千二百多人的大村镇!

    人口的激增意味着劳动力的充裕,现如今秦镇根本不愁没人做工,反倒是因为纺织机不够用而担忧。

    现如今小渔村人满为患,到处都在搞建设,大兴土木,颇有一种从村子向镇子变迁的趋势。

    对此,老村长是喜笑颜开,五六十岁的老头,每天闲不住,到处溜达。

    虽然名头还是村长,可已经开始以镇长自居,得意的不行。

    镇儿,你说你的脑袋瓜是怎么长的?怎么就能想出这么有趣的东西呢?李憨坐在学堂外的石地板上,手里抱着一本秦镇编写的《三字经》爱不释手。

    读书识字,讲究一个兴趣,李憨就对这事没什么兴趣。

    但偏偏,这《三字经》通俗易懂,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便是一个故事,寓教于乐,引人入胜。

    乡村里没啥娱乐,《三字经》的出现算是让乡亲们枯燥无味的生活多了一些新奇与趣味。每天都有闲来无事的村民,蹲在学堂外坐了一溜,就是为了听老师讲其中的故事。

    连李憨都欲罢不能,更不提村里的孩童。

    不知有多少为人父母,做了一天的工回到家里,第一件事不是洗衣做饭,而是缠着上学回来的孩子讲故事。

    这时村里的鸡开始打更。

    穿着新衣裳的孩童成群结队的从学堂里走出,有说有笑,无忧无虑。

    要是道观里的经书也能像这玩意一样通俗易懂,师姐也不至于因为我看不懂经书,天天打我。山海撅着嘴。

    你师姐那么温柔的人,还会打人?秦镇啧啧称奇。

    在他的印象中,妙云先生一直都是温柔知性的成熟大姐姐形象。

    平日里碰到了蜘蛛蟑螂,都不忍心踩死,而是抓起丢到池塘里放生。

    这么温柔的人,又怎会动手打人?

    提及此事,山海就像一个受了不少欺负的委屈小媳妇,如数家珍。

    你是不知道,我师姐她可

    话音未落,一团阴影就将他笼罩。

    只听山海话锋一转,透着谄媚:我师姐她可温柔,可疼爱我了!绝对没有打过我,都是我自己不小心撞到砖头了。

    变脸的速度之快,让秦镇都惊愕不已。

    谁能想到山海浓眉大眼的,也有这副嘴脸?

    哼。

    妙云轻哼一声,走到秦镇身边,眼中满是欣赏。

    不得不说,你写的教材确实不错,孩子们非常喜欢。

    《三字经》给了秦镇一些灵感。

    这个世界的人娱乐项目太少,除了勾栏听曲,就去骑马射猎,没趣!

    若是自己能把原本世界的娱乐方式,比如小说,评书,相声,选秀之类的弄出来,岂不是能大捞一笔?

    想法很有搞头,只是有个问题尚未解决。

    这个世界是没有造纸术的,民间通用的记录工具普遍是竹简玉简,而这玩意做工复杂,价格昂贵,不便文化知识的传播。而秦镇对造纸术这方面的知识,并不熟悉。

    他近期也在想办法尝试做出纸张来,只不过万事开头难,中间难,结尾难。

    具体什么时候能够弄出纸张,得看老天。

    许多父母家长也喜欢听这个,不少人嫌自家孩子讲得不好,都求着我改天给他们这些大人也开一堂课,再这么搞下去,我那一池塘鱼可怎么办呀?说这话时,妙云有意无意的朝秦镇使眼色,意思很明显。

    当初说好了一起当老师给学生讲课,怎么现在只有她一个人讲课了?

    我不是还要编教材,没时间嘛!秦镇推脱道。

    你说的编教材,就是在所有人都外出干活的时候,坐在这里晒太阳?妙云虚着眼。

    文学创作需要灵感,我这叫外出取材。秦镇正色道:再者我刚刚确实又想到一个故事,可以编入教材里,讲的就是刘关张舍身取义的故事,非常真善美,我打算取名为国国国演义。

    我管你叫什么,反正到时候得你来讲。妙云淡淡一笑,迈着步子悠悠离开。

    见时候不早了,秦镇拍拍屁股也打算回家吃饭。

    就在这时,刘燕儿匆匆跑来。

    镇儿哥,大事不好了,有人闹事!

    怎么回事?秦镇问道。

    要知道,敢在小渔村闹事的人,不多。

    不少人因为闹事,直接被赶出了小渔村,严重者,打伤打残也不是个事。

    这也导致小渔村的风气一直很朴素优良,虽不至于夜不闭户,但也差不多夜不拾遗。

    是王家庄的那一伙人,又和赵家铺的赵家兄弟干起来了。

    赵家铺是最早投靠小渔村的那批人之一,约莫二十多号人,都姓赵,领头的叫赵铭,是个老实人。

    而王家庄则是在几天前才举村搬迁到小渔村。

    典型的宗族势力,百来号人,为首的老爷子叫王根生,有些霸蛮。

    据刘燕儿说,两伙人好像是因为捕鱼的事情干起来了。

    现场,早已围满了人,地上散落着碎裂的石头木棍之类的东西,上面沾着血。

    老村长带着村卫队的弟兄将两伙人分开。

    见到秦镇来了,老村长连忙道:都打翻天了,姓王的这伙人下手有点狠,赵家铺的几个年轻后生骨头都被打折了!

    只听一个嚣张的声音在人群指着秦镇叫道。

    姓秦的,你来得正好,俺要问问你,都来说小渔村只要干活卖力气就能领工钱,同样都是捕鱼,为什么他姓赵的比咱们工钱多?你是不是欺负咱们外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