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知青回城了,都还能回来提亲,那不是说谢兰巧以后也要变成城里人。
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消息,不只是把村民都惊住了,就连谢家人半天都回不了神。
他们真的只想让孩子去吃点教训,没想着把别人家的孩子给拐回来。
华志安同志是不错,可不代表着他的家人会同意他娶一个乡下娃。
“行了,他们回来一路也累了,让他们先进屋休息一下,”谢大平到底是大队长,开口把人都驱散开,自己家都还不了解什么情况,凭什么让这些人先知道?
等到一家人回到家里,谢大平就让自家媳妇陈小玲给他们下一碗面条,又给他们倒一杯水。
顶着父母兄弟的眼神,谢兰巧只能硬着头皮,说他们这一次回来就是办婚事的。
华治安也赶忙乖巧的把家里准备好的东西都放在桌面上,都是当时华志安的聘礼规格,只是自行车并没有买现货,连着钱跟自行车票一直摆在一起。
“这来得匆忙,也不知道这屯里有没有合适的自行车,就把钱跟票一起带回来了。”
这自行车票还是华光宗找老伙计淘换来的,其他的都是家里提前准备的。
“也不知道咱们这里是什么规矩,但这些都是我们家能拿得出来的诚意,还望大队长把谢兰巧同志许配于我。”华志安心中还是很紧张,之前心中还有些抗拒,等到把话说完,整个人都轻松了。
却不知他的命运也从这一刻开始改变,走向了另外一条人生之路。
谢大队长和陈小玲看着桌面上那么多钱票,有些不知所措,“这也太多了……”
话刚说完,就觉得这好像不是重点,他们还没答应把闺女嫁给对方,这怎么就给聘礼了?
“不是,华志安同志,这父母之命,媒受之言,哪有人自己上门提亲的?”
华志安懵了,爷爷奶奶让他自己处理,难道不是这个意思?
再说媒人是啥子鬼,他现在到哪里去找个媒人过来?
这屯里最大的媒人不是大队长媳妇吗?难道他找准岳母来说这个媒?
陈小玲得闲的时候也充当媒人的角色,现在看到华志安的眼神,立刻明悟。
她被气笑了,这小子是真傻还是假傻?谁见过让岳母当媒人的?
谢兰巧倒先护短,“爹,娘,这一时半会让志安哥到哪里去找媒人?
再说现在是新社会,不讲究那些也行。
这样咱们家还省了一趟谢媒礼了……”
陈小玲赶紧捂住闺女的嘴巴,这真是个傻孩子,谁家毛脚女婿上门不被为难的?这才哪到哪?
再说虽是新社会,但也不至于连个媒人都不请。
大家就算私底下谈对象,可这个过场总要走吧。
到时候下聘、办酒席也得商量着来,否则他们在屯里还怎么抬得起头?
都说女生外向,这才出去一趟,都里外不分了。
“这些我还真不懂,”华志安抓着脑袋,以前在村里也吃过酒席,但也仅此而已,真还没打听这里面这么多麻烦事。
“只是家里的长辈没有那么时间来回赶,就让我自己全权处理这事,还望二位多多见谅。”
真不是他们家不重视,而是真的路途遥远,折腾不起。
谢大平沉着脸不说话,之前他也觉得华志安一个人单枪匹马过来说亲不合适,但一想到父母的工作,再加上他爷爷奶奶的年纪,好像也有些能够理解。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真的不想把闺女嫁那么远。
这来回一趟,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以后能多久回来看看他们两个老的?
这好不容易拉扯大的闺女,就这么被人带走,以后见一面也难,这叫他如何能够接受?
心中也有些后悔,当时就不该想让闺女受一个教训,让她跑这一趟。
要是强硬一点,给她在这附近找一门亲事,就没有今日这些事。
陈小玲心中却有些窃喜,闺女嫁得好,以后也不用在地里风吹日晒。
她都苦了一辈子,现在孩子能够成为城里人,以后说不定还能帮衬一下侄子。
匆忙赶回来的谢家兄弟,把自家媳妇赶到厨房去忙,这才挨着墙角站着,没想到自家妹子这么厉害,把回城的知青又给拐回来了。
顶着这么多人的眼神,华志安觉得压力山大,可没办法,这都是他必须经历的。
幸好家里老人都给他做了十足的准备,把准备好的,给每个人的礼都拿出来。
看到华家人礼节这么周全,就连孩子都有,谢家人心里更是满意结婚,他们清楚的知道这华志安是刚回城,凭他个人可拿不出这么多东西。
“有心的,”谢大队长有些心虚,当时是想让自家闺女死心,所以就很不上心的准备一些土特产,加起来的价值都不及这其中的一样。
也不知道闺女以后真的嫁给华志安,会不会被人家看轻。
这人都上门了,刚刚在门外,这傻小子又把来意说出去,这门亲跑不了。
不能纠结的事情,谢大队长也不再去纠结,让家里人招呼这个未来的毛脚女婿。
自己却把谢兰巧私底下叫到角落,“你到城里没闹吧?”否则人家怎么会跟着来这一趟?
“爹,我是那样的人吗?”谢兰巧有些生气,她也有尊严好吗。
“志安哥他们家里的人都很不错,”谢兰巧还是瞒下了刚过去时华志安的态度,努力说着华家人的好话。
自家闺女都还没嫁出去,整个人心都是偏的,谢大队长还能如何,更何况人家给了这么多聘礼,也把场面做起来,这门亲还是做得的。
他们一家子世代都在这村子里住着,也该是时候让人出去趟一条路,不求以后有多少帮衬,但至少对外面的消息能灵通一点。
这边一想开,华志安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招待,第二天就和谢兰巧拿着介绍信,直接到乡里把结婚证给办了。
华志安这才想起到知青所去看一下,还有几个老知青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