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章 松谷草堂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一行人游黄山的第四天,在黄山的后山走了一圈后,经石笋矼,走古道捷径到松谷草堂。

    这天晚上,我们就宿在松谷草堂。

    今天的山路不算难走,但是走的时间较长、沿途风景很美,视觉冲击太大,凌家子弟都十分兴奋,所以吃完丰盛的斋饭后,凌家子弟就洗洗睡了。

    一夜无梦。

    松谷草堂在我们上黄山的第一天上清凉台时,就曾经过。

    松谷草堂是宋代张尹甫建于宝佑年间的一间供自己隐居修道的道观,张尹甫自号松谷道人。

    张尹甫死后,当地人感念张尹甫施医济药行善积德,在与松谷草堂一溪之隔的对面山边,为他夫妻二人修建了一座庵,名为松谷庵。

    松谷草堂在后来明代宣德年间重建,改观为寺,就是现代的松谷寺,现代的松谷寺过一条小桥,有一条小路通向松谷庵。

    松谷草堂所在的地方,在现代的黄山,叫松谷景区,位于黄山北坡,从北大门芙蓉岭进山,沿北部蹬道直达北海,全长12.5公里的景区统称松谷景区,景区海拔高度落差1100米,有6500多级石台阶。

    松谷景区千峰竞秀、万壑争奇、巧石名潭、山高林密、空气清新。

    每年九月到十一月是黄山赏秋的最佳季节。

    迎面而来的秋风,带着松香微凉,金黄的阳光,透过奇松树冠投射下来,我们每走一步都是踏着斑驳的树影。

    云雾弥漫,雾落松上,滑进土里,汇流成瀑,下流成溪。

    层层峰峦,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茂林之间,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争奇斗艳,淋漓尽致。

    秋季的黄山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画卷,五百里黄山层林尽染,七彩斑斓的色彩让人应接不暇。

    在黄山上数天,攀藤草、拉荆棘、走山路、爬悬崖,有几个凌家子弟的鞋都走烂了,有的衣服还让荆棘勾烂了。

    三叔四叔决定第五天在松谷草堂休整一天。

    松谷草堂的道长,拿出针线和布头,让我们补衣和鞋。

    话说古代的鞋都是手工生产,不似现代的机器批量产出。

    远古时候的人是用草木、树叶、兽皮。

    黄帝时期,有专门的臣子负责做草鞋,此时的鞋叫屝履。用草的叫屝,用麻的叫履。

    商周时期,有丝织物出现,鞋分为皮、草、布三种质地,统称为屦。

    后来,人们用棉麻丝织品作鞋面,用木作鞋底,此时叫履。

    汉代时称以丝和锦制作的履,称为丝履和锦履。

    后来人们懂得在鞋底的木上刻齿防滑,这时鞋就进化为木屐。

    唐朝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里提到的“谢公屐”就是木屐。<a href="http://www.166xs.cc" target="_blank">www.166xs.cc</a>

    宋元时期沿用唐代的鞋,只是款式有所增加;宋代流行皮制的鞋子。

    明代的鞋,以厚实为主,北方多穿菱纹绮履,江南多着棕麻鞋。

    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规定了人们的衣着规制,明代普通百姓不准用丝锦。

    我在明代,看见人们都是穿着棉麻布皮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的鞋,鞋底编织以麻,上垫以柔软棉麻布或皮,用线厚纳。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生活简单,一生只够爱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