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三叔问老道长凌家族人入滇后,如何与当地人相处;老道长将当年贾仁伯伯云游至黄山时,留下交给老道长代为转交的《陶朱公生意经》一书,交给三叔,并说“终于等到你们了!”
贾仁伯伯托老道长转交的这本《陶朱公生意经》,世人皆传说是范蠡的著作;即使不是范蠡亲自所作,也是其子弟根据范蠡经商思想加工整理而成。
陶朱公就是范蠡。
后人说及范蠡,多侧重在越王勾践“卧胆尝薪”的励志,以及范蠡西施泛舟湖上的传说,其实范蠡一生的故事,更令人赞叹不已。
范蠡是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
人们都知道是他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功成后身退,隐居四湖五海。
少有人知道的是,当年越王勾践为吴王拘禁侮辱,范蠡作为臣子,陪勾践入吴为奴三年;正是范蠡伴在越王勾践身旁不停劝说,热血方刚的勾践才甘于忍辱待发,才有了后世“卧胆尝薪”的励志故事。
范蠡为勾践深谋二十余年,帮助勾践复兴越国,一举灭了吴国,痛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后,越王勾践封其为上将军。
范蠡在返回越国后,即上书越王勾践请辞,越王当然不舍其离开,究其真实原因,是越王害怕范蠡离他而去后,为他国所用。
越王勾践就威胁范蠡说:子听吾言,与子分国;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
越王勾践的这句话,就是对范蠡威胁说:“您听从我的话,我和您分享越国;如果不听我的话,您将会被处死,妻儿也要被处死。”
你猜范蠡怎么应对?
范蠡留了一封信给越王勾践,上边写着“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
范蠡此话的意思是说:“我听到你的命令了。君王你可以执行你的命令,作为臣子的我,则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范蠡立即带上一些金银珠宝,与亲近的徒弟与下属,秘密乘轻舟,泛于五湖四海,莫有人知道他的所在。
勾践没有办法,但也念及其半生追随,就象征性地下诏说,将会稽山作为范蠡的封邑。
范蠡逃至齐国时,没有忘记还在朝中的老友文仲,就收书一封给文仲。
范蠡对文仲说:“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这几句话,就是流传后世甚广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范蠡告诉文仲,当天上的飞鸟绝迹时,用来射鸟的弓箭就要被主人藏起来了;当再也猎不到兔子时,用来追遂兔子的狗也会因此烹煮。
“你为何还不离去?”
范蠡是在提醒文仲:“这个世上,没有了利用价值,就会被丢弃!快逃”!
话说,当年文仲也是由范蠡引荐给越王勾践的,范蠡功成身退之时,当然不忘告诫老友一句“赶快逃命”。
文仲收到范蠡在逃命途中的此封信件,且信且疑,犹豫之间,就称病不上朝。
文仲的内心是对越王勾践还有一丝丝的期待,他没有范蠡的灼灼真知和当机立断。
文仲称病不上朝,就给了机会让谗人说谗言。
果然,越王听了谗言后,就派人送了一把利剑给文仲,并带话说:“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越王勾践的这句话意思是说:“你教给我攻伐吴国的七条计策,我只采用三条就打败了吴国,那四条还在你那里,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尝试一下那四条吧!”
文仲听了此话后,知道自己此番跑不了,就用此剑自杀身亡;到此,文仲只要一死,方可以得保其全家。
君王之心何来恻隐?
唯伴君真如伴虎矣!
范蠡泛舟经水路出齐国,埋名隐姓,自称鸱夷子皮。
范蠡既逃出,寻一湖畔,父子一道,耕田种谷,经商行市,几年间就积累数十万家财。
齐国人早听闻范蠡贤德,到处寻访,求其为相。
寻到范蠡,强留相印。
范蠡叹气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范蠡的意思是说,在家经商就富,仕途则位高卿相,这是平民百姓的荣极之颠。我的名声太响,不是吉祥之兆。
范蠡这句话说出了人有盛衰、泰终必否的道理。
这不正是《易经》所讲的“飞龙在天”之后,必须要小心的“亢龙有悔”吗?
范蠡立即将齐国强留下来的相印归还,将自己几年间积累的财产,分给跟随他的徒弟与下属,然后带上财宝,仅与自己家人一起,悄然离开齐国,这次是真的隐于山林了。
范蠡更名换姓后,继续经商,不需多久,他又积累万金之数,但范蠡并不贪恋这些身外之物,屡次将这些积累起来的财产,尽数散归于民。
范蠡一直活到88岁高寿。
后来世间流出《陶朱公生意经》,说是一个自称陶朱公的人所作。
人们经过查访核实,确定此陶朱公就是范蠡。
唐朝的时候,人们就将范蠡尊作武成王,为其修建武成王庙;唐德宗听闻范蠡的事迹,还专门下诏追封其为古今六十四名将(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
宋朝的时候,人们也建武庙来供奉范蠡。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一生,最为人乐道的不是他帮助越王勾践复国,而是他一生艰苦创业、善于经营理财、数次厚积万金,却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
范蠡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他留存于世的经商思想理论,令范蠡去世后,一直被后世人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画像。m.166xs.cc
直到现代,范蠡仍被世人称作“文财神”,而“武财神”是关圣帝君,即三国时期的关羽,关云长。
言归正传,贾仁伯伯留下此书给凌家族人,就是想让凌家族人依商圣范蠡的经商之道。
老道长指点着三叔打开此书某页,叮嘱我们,一定要教导族人学会“陶朱公理财十二则”。
“陶朱公理财十二则”如下:
能识人:知人善恶,赈目不负。
能用人:因财器便,任事可赖。
能知机:善贮时宜,不致蚀本。
能倡率:躬行以率,观感自生。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到老无成。
能接纳:礼义相交,顾客者众。
能安业:弃旧迎新,商贾大病。
能辩论:生财之道,开引其机。
能办货:置货不拘,获利必多。
能收帐:勤谨不怠,取讨自多。
能还帐:多少先后,酌中而行。
老道长此时对我们说:当初贾仁兄看过此书,总结了陶朱公的营商之道,让我务必转告你们。
我们三人听了,都不由得凝神静气,专心听老道长说话。
老道长缓缓地说:
陶朱公的营商之道,其实就是七条“据时而动、知斗修备、天予则取、贵出贱取、三八价格、积着理论、薄利多销”。
老道长看见我们如此用心听讲,很高兴,就继续说:
据时而动,就是指要注意选择经商环境,把握有利时机,运用市场规律,做事有准备,不盲目。一如张网捉鱼,先布以网,静等收渔;何时布网,何时收渔;都要看准时机。
知斗修备,范蠡说“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就是指知道要打仗,从各方面做好准备,知道货物何时需用,才懂得货物的价值。局势何时松、何时紧,该储藏什么、该放开什么,只有把时和用这两者关系搞清楚了,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情况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天予则取,就是指需下决定时,必须快刀斩乱麻;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贵出贱取,就是指货物进出,采取低价入、高价出的原则。而何时为低价?何时为高价?这样就必须要对货物有一个提前的全盘了解,而不是跟随别人哄进哄出。
三八价格,就是指营商定价时,要让商人与生产者同时获利,否则,这两方某一方没有得利,都会影响其继续下去的积极性。获利的空间,“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
积着理论,范蠡说“积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就是指要合理地贮存商品,既要加速资金周转,又要确保货物质量。
薄利多销,范蠡主张“薄利多销,不求暴利”。
《陶朱公生意经》,说的是中国传统商人的经商道德:诚信、仁义。
我们听了纷纷点头。
老道长说的此番话,正好说明: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度,用之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