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三叔、凌轩和我,一起在松谷草堂后院侧厅听老道长聊风水术的故事。
老道长说,福建理气派的理论太繁杂,不要说深入了解了,只想在门口一探都很难做得到,这也是为什么愿意学习的人不多。
老道长说:
人们说四大堪舆祖师,就指杨、曾、廖、赖,就是杨筠松、曾文辿、廖瑀卜、赖布衣。
杨筠松、曾文辿、廖瑀卜是形势派的开山人物;而赖布衣是理气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叔说:我曾听闻人说赖布衣是形势派曾文辿的关门弟子。
老道长说:这个我也听说过。
传说理气派向形势派求师不行,自学自研,自创理气派。
由于理气派的开拓人物不似形势派清晰,后世说起理气派的先师,说到王伋和陈抟,还要小心奕奕加上一个“等”字。
这是因为,事实上理气派是由许多人合力揉合各种理论创立而成。
不过,说赖布衣是形势派曾文辿的关门弟子,就有点言过其实,因为曾文辿比赖布衣早近二百年。
赖布衣生于宋徽宗年间的公元1101年,曾文辿却在916年就已去世,他们两个都没机会见面,根本谈不上师徒情缘。
可能是赖布衣声名在外,人们从他的堪舆术中看到了形势派的底蕴内容,故将他归入形势派名下。
但赖布衣的堪舆术,更多是涉及“五行、八卦、河图、洛书、星宿、神煞、纳音、奇门、六壬”等理论,应归入理气派,实际上他是理气派的杰出代表。
赖布衣是江西赣州定南凤冈人,九岁即高中秀才。后入仕途,受到宋徽宗的赏识,被封为国师之职。
赖布衣任国师时,就有很多传说。
相传有一次赖布衣预言宫中会发生火灾,并且说出了准确时间和地点。
宋徽宗令人做好准备,先是熄灭掉宫中全部的火源,以及检查了引起火灾的隐患,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到了预定的时间,从天上落下一团火焰,直接引起大火,将宫殿烧毁。
这样说来,天要它火,它还真不能不火!
赖布衣太优秀,自然引起当时的宰相秦桧的注意,如此聪明的人,留在皇帝身边,无疑是奸人们的隐患,于是秦桧设计陷害他。
赖布衣离开仕途后,长期处于流落生涯。
赖布衣寻龙探穴走遍广东沿海,饱览壮丽河山,自然感概成千,故留下了许多赋诗、题字。
三叔说:赖布衣也曾来到安徽休宁,在伯山留下诗一首,这首诗是这样的,
大地大地真大地,廉贞起祖真奇异;
猴骑石马出离宫,虎赶山羊来天市;
龙从元机抛绣球,谁识球中意?
就球固不然,弃球亦不是,
打破球中机方识球中趣,穴在微茫难上难;
神仙点破易中易,坐着启明面长庚,
旋水东流贵无比,三千粉黛列于前,
卓立端方屏后倚,谩拟钟鸣开鼎食家,子孙皇皇千万亿,嗟哉!嗟哉!
公山之北伯山南,踏破芒鞋几往还,可惜真金无卖处!
一声长叹过三安!
老道长说:
是啊!赖布衣一直在广东、广西、福建、安徽等地云游,各地传诵着他的故事和传说,人们称他为“地师”。
据传说,香港、广州、英德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
广州的龙脉被赖布衣发现,就是一个很奇妙的传说。
赖布衣先是发现了龙尾,一路寻来,找到了龙脉。
这条龙脉以南北纵穿的连绵山脉撑起广州之“脊”,起于从化区的天堂顶,顺势南下,过大尖山、绕银龙顶、跃帽峰山、俯白云山、盘踞越秀山、行龙头山、经莲花山、驻黄山鲁,最后归龙穴岛,入南海伶仃洋而去。
这一条龙脉,一路运行,滋养了南粤大地的苍生,拦截了南面而来的台风,缓和了北面而下的冷空气,令广州地富人丰。
其实这条龙脉早在秦朝就被方士夜观天象得知存在。
根据志书记载,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就听方士说,南方黄云紫气环绕,龙脉所在,必出能人。
秦始皇担忧帝位安全,便命人前往寻找“龙脉”以断之。
方士寻至南粤白云山前,便命挖山凿沟,以断“龙脉”。
今白云山南麓景泰坑,与横枝岗间的马鞍山凹地,便是秦兵当时断“龙脉”的痕迹。
我说:道长,我听闻是赖布衣完善了中国罗盘。
老道长说:
说到罗盘,唐朝杨筠松之前的汉代,罗盘是有的,内边也有八卦、地支和天干的标记,但不是均分度数,而是将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层,所占度数不一致。
杨筠松将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
地盘二十四山的挨星盘,即七十二龙盘,是杨公晚年创制的。
地盘、天盘和七十二龙盘三者合在一起被俗称为“杨盘”。
赖布衣在杨筠松罗盘的基础上,创造了罗盘的中针,也就是人们说的人盘和赖盘。
杨公认为天地左右旋的相对运动,产生位移影响,所以用于纳水的天盘理应右移,故杨公将其在地盘的方位上向右旋转移位7.5度。大风小说
赖布衣引进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设了人盘,专用于消砂出煞。人盘的二十四山比地盘二十四山逆时针旋转了7.5度。
一席话,听得我们都不约而同张大了嘴。
“哇”!真是高人啊!
老道长说:
拿着罗盘,替人看风水,卜葬地,这类人在明代被称为“形家”、“葬士”、“地师”或“地理师”。而看风水之术,则称“堪舆术”,或称“地理术”。
凌轩问:道长,什么叫葬士?
老道长说:
专卜葬地的人,就叫葬士。
民间一般对“葬士”又称山人,主要是替人寻龙、佥穴。
寻龙,是寻找有生气的葬地,要将这股生气的来龙去脉弄清楚,才能找得真龙;只有龙真,穴才真。
葬士所用之经称“龙经”,在明代较流行的是《水龙经》。
寻龙是过程,佥穴是终极目的。
古时,人们讲究风水,只是作建都之用,目的是为了远水患;而丧葬求吉地,始于樗里疾;但直到汉代,丧葬方面还不甚讲究。
东晋郭璞《葬经》一出,就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思想。
郭璞《葬经》的主要内容有二,
一是“神不可知,吾知有气而己”;
郭璞的《葬经》认为“万物归于土,生于土者,在土为气,在地为理,气之所在,理即宫焉。葬乘生气,一言而蔽,地理矣”
郭璞将风水,变成“地理”。
二是骸骨得气,子孙可以得荫。
概托郭璞的《葬经》的这个观点,可以用如下的一段话,“指某山为发源,指某山为过峡,至某山而凝结为穴;某山为龙,某山为虎,龙昂而虎伏;某山为牚,某山为案,牚欲有力,案欲有情;必如是乃延福泽,不然则否。
郭璞将风水,变成“龙经”。
郭璞创吉地可以福荫子孙之说,对后世影响颇大。
到了明代就催生了形势派和理气派,但是地师找吉地,可遇不可求,不是说要找就立即能找到的;那些子孙们,找不到吉地的,就停棺不葬或再三迁坟,为了族人利益,先人也是工具。
明代从事堪舆、星相、医卜的方士,多出自江西;除了江西人外,很多是安徽的徽州人。
我们听了纷纷点头。
朱升老爷和贾仕伯伯,不也都是懂堪舆、星相,能预知未来的奇人异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