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族人出发的第九天晚上,我们歇宿中云村议事堂。
一夜无事,又到天明。
凌家族中长辈对本次迁居,事前作了很多预案。
例如像昨天晚上,我们遇不上客栈,一行人百多人,根本不可能投靠民居,有一个地方遮风挡雨就是幸运了。
但是夜宿乡村,最怕是遇到山贼趁黑下山抢掠,所以凌家族人出发前早就做好安排,将族人中满十八岁以上的子弟,编排成一个机动护卫小组,每两人一个小组,一晚分成三组轮流值班。
轮值的子弟,在值班的时候,必须是醒着不能睡觉,除了时刻留意周围环境情况,还要在住宿地附近巡视,一旦发现异常或可疑情况,必须立即通知到族人。
当晨曦初现的时候,我们就起床了。
对早上的时间,凌家族中长辈也是有具体规定的,一部分人负责打包行李和装车,一部分人负责烧水、一部分人负责煮食,都是早有规定的,没有约定和规矩,一个百多人的队伍,是很难管理。
吃过早饭后,我们在出发前,就将议事堂的东西洗好擦好抹好,放回原处,这时,昨天陪同我们一起的村民和村长都来送行。
长辈们走出来,多谢村长昨天的厚待和送的青菜,村长祝我们一路顺风顺水。
告别了中云村,我们继续出发。
沿途我们看见粉墙黑瓦的山里人家掩映在红红的枫树林中,伴着晨雾,异常美丽。
行至正午时分,我们在道路的小溪旁,找了一个开阔地,停下来煮食。
萧遥剑告诉我,那边不远处的山坡之上有一间庙宇,问我去不去看一下,我反正也没事做,就说好!
我们两个就跟凌轩说了后,就带上几个凌家子弟,一起爬上那个小山坡。
原来山坡之下,有一条河流,庙宇座北向南,建在最高处,俯瞰着整个河流低洼地。
我们走进庙宇,有一个庙祝正站在门前,他看见我们,就迎了上来。
我们告诉他,是入滇路过此地上来看看,他热情地点头,说随便看吧!
我们问庙祝,这是供奉什么菩萨的庙宇?
庙祝告诉我们:这是彭王庙。
彭王,就是彭畲。
唐朝时,彭畲率兄弟族人为保卫家乡而战死。后来,宋朝时,宋军与元军两军在合州交战,天空中忽现上书“婺源彭王畲”大旗,吓得元军败走,解了合州之围。
宋军主帅李遇龙将此事上奏朝廷,宋朝皇帝就封彭畲为王,下令修建“彭王畲庙”。
我们走进庙中,看见发现这里香火很旺盛,供奉也很多。
庙祝告诉我们:四乡八里的人,凡是前来祈祷求雨、保好收成、防疫抗疾,均一一灵验。
我就叫我们一同上来的几个凌家子弟,连同萧遥剑,齐齐跪在彭王塑像前,我口中念念有词,祈祷我们一路平安入滇。
离开庙宇前,我叫萧遥剑把一些银子放进庙里的功德箱中。
下了山坡,我们正要向前走,忽见远处泛起烟尘,我们停下来细看,只见尘雾中冲出几匹快马,沿着道路快速而来。
及至快马走近,只见马匹配饰非常别致统一,马上之人更是一色衣着精美华丽。
我一看,不由得深深吸了几口冷气:哎呀!锦衣卫!这在现代影视作品中看多了,这伙人我们可是惹不起啊!
但是我们正站在道路边,避无可避!
萧遥剑哪曾见过这样的阵势?他一时间被这样威风凛凛的场面震撼了,他抱着我,面带羡慕,直勾勾地看着这伙锦衣卫。
当我发觉时,已迟了!
萧遥剑这样的毫不避讳,让锦衣卫感觉异常,他们在我们面前停下来,其中一人大声斥责:何方逸民,在此流连?
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办好!以我一个小小婴儿,说话够力么?
这时,只见凌轩快跑着过来,一边跑一边高声喊:官老爷,我们是应诏入滇的百姓!
那几个锦衣卫望向凌轩,凌轩跑近后,恭敬地双手高举朝廷给我们的公文。
其中一个锦衣卫,驱车走近,伸手拿过来看了看,把公文递回给凌轩,也不说话,几人调过马头,绝尘而去!
凌轩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长长舒出一口气,与我对视了一下。
萧遥剑这个愣头青,还望着锦衣卫远去的方向,面带兴奋,口中念念有词:何时佩鞍马,男儿当纵横。
我刚才吓得不轻,现在感觉又好气又好笑!
我回头跟凌轩说:一定要紧急补课了!
凌轩会心一笑。
说起明朝,令人闻之丧胆的就是特务组织,也就是“厂卫”,即锦衣卫与东西厂。
明初时,太祖皇帝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东厂是明成组朱棣迁都北京后,设立的特务组织;西厂是明宪宗设立的特务组织,此是后世的事,这里暂且不提。
言归正传。
锦衣卫一开始只是皇帝的护卫和仪仗,所以衣着精美华丽,故称锦衣卫。
后来因皇帝的猜疑,锦衣卫渐渐演变,既是内廷亲军、皇帝的私人卫队,又成了直接隶属内廷的侦察机关。
锦衣卫之职,是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凡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
也就是说:锦衣卫什么都可以管,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在他们的雷达扫描范围内。
锦衣卫随时游走民间,侦察各地有无反对朝廷的势力与言论。
锦衣卫的权力很大,他们不从属于任何官府,凡事可以直接只向皇帝报告。
他们的眼线遍布全国各地,只要他们认为可疑或碍眼的东西,都可以绕开当地官府,把人抓回来审讯一番。
我在现代时,看影视作品,看到锦衣卫都觉得他们十分可怕!
想不到来到明代,还真让我遇上了!大风小说
还好大家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