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调是定下来了,但是,具体怎么出,很多细节需要商议。
首先,朱儶让军需官统计了粮草的问题。
目前粮草可以供三万大军持续作战半年,但是半年后,大军就要面临粮草不足的问题。半年后,距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属于青黄不接的时期,根本攒不齐大量的粮草,以供继续征战。
朱儶点了点头,因为大量流民和雪灾的问题,官府需要支持大量的粮草,每天一点稀粥供给,都是天文数字。
还有就是,需要抽调民夫,按照三户抽一丁的命令颁布下去,需要集结至少五万人。
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士壹提出来,不妨在民间召集流民,给统一的口粮,变成民夫押运物资。这样既能解决民夫的问题,又可以缓解流民无事可做,到处作乱的问题。
人一闲下来,人一聚集多了,对治安问题有很大考验。
朱儶称善,给养问题就这样安排下去了。
剩下的就是如何出击,如何进军的问题。
现在蛮人主力还在封阳死磕,理论上是集结后,直接赶到封阳,与蛮人决战。
但同样有个问题,蛮人一旦作战失败,肯定会撤退。
山间野林太多,如果一路逃回高要、郁林等地,岂不是放虎归山,要想再全歼,难度非常大。
古代作战,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常规作战,讲究的是后勤补给和财力。
像什么火烧长坂坡、火烧联营等等,都是不可复制的,属于常规之外的。
因此,计谋只是辅助,在特殊地域可能会有奇效。
不过,大家都不傻,有一定的防范措施,像夜袭营帐的事情,成功概率本身就不高。
朱儶属于正规武将出身,讲究得是以正奇,堂堂正正。
所以,朱儶一定会率主力前往封阳。
黄忠三人也参与了会议,不过是在最靠外的地方。
士壹和士赐之前也和王忠三人商量过,如果跟随大军作战,会有军功,但是分下,不会太多,所以几人商议,不如跳开大军,独立行军。
所以黄忠在众人商讨的间隙,直接进言道:
“将军,在下愿意领军前往高要等地,封住叛军的退后路线。”
朱儶一众人看着黄忠,表现不一。
朱儶则是饶有兴趣,面带思索。
而其它人,大多都是从其它郡县调过来的校尉,多少有行军带兵的经验,对于黄忠的进言,不屑一顾。还有不少,是朱儶从本家带来的人,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
因为黄忠串起来,也就这两个月,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黄忠是谁,交头接耳,对黄忠投来意味深长的眼光。
毕竟黄忠顶着是士家的光环,黄忠的一见,都被挂上士家的标签。
军中讲究声望,讲究年龄,你黄忠,一看就二十岁出头,毛都没长齐就想独自带兵。
不过朱儶没有理会这些人的言论,他之前私下和黄忠聊过,虽然黄忠祖上最高也就坐上校尉,但是黄忠自幼自学兵书,对于行军作战,有自己的一套。
朱儶盯着黄忠问道:
“你要多少兵马,将如何?”
黄忠听完后,不急不慢地说道:
“按照大军行军,预计需要五日可至封阳。蛮人战力低下,不成体统,最多三日必溃。蛮人按照路线,必溃逃至高要。
吾观察过高要至封阳的地形,虽山川弥补、河流众多,但是在高要县往东一百里处至横跨蒙江,上下游至少水深三米,而此处正好有一浅滩,当地人称之为鸭嘴滩,水深不过半米。
蛮人溃逃,此滩必渡。
只要三千人马,布置得当,等蛮人叛军依一来,半道击之,定能全歼叛军。”
朱儶听完后,让人找来地图,对照着又询问熟悉当地地形的官员,得到肯定答复后。
朱儶慎重的问道:
“此行一去,如遇大批蛮人,或许会全军覆没,你多少把握。”
黄忠拱手道:
“食汉禄,深死置之度外,只要我等白天驻扎,野里行军,定能悄无声息。吾愿下军令状,如若让一人渡河而过,且取吾之头颅。”
朱儶听完后,拍手喊道:
“甚善。”
大体的路线已经固定,广信开始紧急动员,先锋官已经确认下来,是朱儶的族人,率五人四日后,已经开拔。
当晚,士赐和士壹又把黄忠三人叫到府上,告知黄忠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魏朗和项霸也被调拨给黄忠,因此三人可以并肩作战。
其次,士赐又给黄忠准备了自家护卫三百余人、青壮六百余人,凑齐一千,兵械也会准备妥当。
可以说,士家也赌上了很多,如果赌赢了,收益非常大,黄忠等人在军中名气渐起,可士壹等人首尾相顾。
黄忠郑重点头,一切都在不言中。
稚奴也和黄忠细聊,并没有给黄忠太大的压力,毕竟谁能一辈子都大胜仗。不过黄忠原先的生平事迹,还是值得信任的。
待得黄忠凯旋,自己当会亲自为黄忠接风洗尘。
七日后,朱儶带着汉军主力开拔。
而在寅时初,在所有人都在熟睡中,黄忠等四千人悄无声息地离去。
黄忠让魏朗和项霸各领兵一千人,为左右先锋,自己带着两人人为中军,稍后一里地。
拨给黄忠的三千人,都是他亲自操练的新军,经过一个月的操练,至少该有的军容军纪有的。
不过这些兵毕竟没有上过战场,新兵锐气很足,但是有个弊端,不能吃败仗,只要一败,锐气当然无存。
黄忠等人在训练新兵的时候,不同其它人,他与兵卒同吃同住,经常下去嘘嘘寒问暖。
这些也是稚奴告知他的,开始黄忠还不理解,甚至很辛苦,但是后面他看到每个新兵对他越来越尊重,才知道其中深意。
同时,他对稚奴也愈发看重起来,其它人都会忽略稚奴的年纪,他不会。
很多稚奴随口一带而过的话语,开始不觉得什么,但是后面再仔细想想,甚有道理。
黄忠直接告诫魏朗和项霸两人,一定要待稚奴如主如弟,不可违背,否则天涯海角必杀之。
黄忠人昼伏夜行,六日后,已经到了高要城外十里处的一处山坡上,远远望去,已经能看到高要城池的外形轮廓。
黄忠叫人就地扎营,吩咐下去,不得喧哗,不得生火做饭。
这次黄忠,来到高要城外,另有打算。
要知道蛮人主力在封阳县外,高要作为战备后端,根本不会想到会有一支孤军深处敌后。
黄忠眼泛着精光,如果手段得当,或许能不用大费周章就能拿下高要,届时,让这些蛮人,上天下地无门。
黄忠在思索着,怎么捅蛮人的腚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