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5章 计划性减员
    然后分发给北方的士兵,让人知道棉布的好:不仅是穿着舒服,而且还保暖。

    可是毕竟太少了,根本就不够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棉布衣服,就要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

    我国的主要棉花产区是西北的河西走廊和新疆,那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棉花的质量最好。

    目前新疆还不在明朝的范围内,可是河西走廊却实打实的属于大明朝。

    朱标一面皇太子的威势,强迫陇西人种棉花,一面还给种棉花的人一定优惠--减免一定额度的税费。

    西北棉花虽好,可是也有一个问题:那时候没有火车,甚至是没有汽车,货物只能用骡子或者是骆驼,一点点的坨运。

    这样棉布的成本太高了,所以西北的棉花,只能在兰州织成布,在当地销售,不能运往内地。

    要发展纺织业还是要在河南、山东等地推广棉花种植。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大明的国力在蒸蒸日上,却愁坏了北元齐王王保保。

    作为鹰派的主要人物,王保保无时无刻不想要返回中原。

    虽然是屡战屡败,却也是屡败屡战。

    最近有不少国人在草原上大肆收买羊毛,然后运到大明去售卖。

    这如果只是正常的民间往来,倒也没有什么。

    可探马军司的人回报,这是明国太子的奸计。

    明国太子大放厥词,要用商战打垮王保保。

    一开始王保保还不信,可是当王保保巡视草原的时候,突然间发现,到处都是大包小包的行囊,往南去的时候,他的信仰崩塌了。

    一直以来,元人生活在草原上。

    艰苦的环境,让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骑上战马去南方掠夺。

    可是,现在朱标派出大量的奸细,在草原上大肆收购羊毛,用羊毛换取明人的金银,有了金银,他们就可以在冬天来临的时候,购买汉人的粮食。

    对于这些人,王保保是见一个抓一个,见一个杀一个。

    可是,王保保发现,无论是抓多少,都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运送羊毛去内地。

    而且,一开始抓的还是,从内地放回去的奸细,接着抓获的就是地地道道的牧民了。

    问他们为什么要偷偷的运送羊毛给元人,都说是为了换银子。

    元人好利,只要价钱合适,甚至会有人出卖自己性命,去当雇佣兵。

    朱标这就是子温水煮青蛙啊,生活的好好地,谁愿意去过刀尖上舔血的勾当?

    这些牧民的想法很单纯,明人太子给她们钱,让他们活下去。

    王保保却要杀了他们,长此以往,他会失去民心的。

    如果不做什么,就会失去军心。大风小说

    王保保想到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组织一场军事行动,入侵大明,毁了明人的工厂,让他们不能再祸害我大元的老百姓。

    她的想法很好,可惜执行力不到位。

    因为王保保的一切军事行动,似乎都在明人的监视之下。

    无论王保保走到哪里,都会被明军精准打击。

    想要打劫明军的王保保,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占率目标,反而是损失惨重。

    最后不得不狼狈的逃回草原。

    回到草原的王保保发现,想要集结更多的军队去攻打大明,却被告知,他们宁愿北上极北地区却捕获豺狼虎豹,也不肯南下攻打大明。

    细问一下,王保保才知道,原来朱标又整了一个幺蛾子:他开始向领主大量的高价收购动物的皮毛。

    尤其是西伯利亚虎,西伯利亚雪狼,棕熊皮等等这些宝贝,要多少收多少,还都是重金。

    那些见利忘义的领主,就开始派自己的奴隶和部曲去打猎。

    西伯利亚地广人稀,有很多野生动物。

    这些动物的皮毛雪白,而且保暖,深受贵族喜爱。

    当年老毛子,就是为了获取动物的皮毛而不断向东发展的。

    清朝人控制蒙古的办法,就是重金笼络蒙古贵族,让他们派出自己手下的平民,为满清打仗。

    如今,朱标两者兼用,只用碎银子几两,就让蒙古人为他进军广袤的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气候寒冷,猛兽巨多,元人有没有现代的武器装备,猎杀东北虎,西伯利亚狼还有大型棕熊,谈何容易?

    很多人一去就没有在回来,元人人口大量减员,也减少了对粮食的需求,他们更没有动力入侵中原了。

    草原的民族入侵,说到底,其实就是他们人口太多了。

    按照生态学中的食物链理论,高一级生物,才低一级的生物,所获取能量的转化率是五分之一,这种能量转化是递减的。

    在农耕区,人们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粮食作物获取。

    在草原上,获取能量就要让牛羊吃了青草,牧民再吃牛羊。

    所以相等热量产出的情况下,草原需要农耕区五倍的土地,这还是以谷物为饲料的前提下。

    在实际生活中,牛羊吃的是热量极低的青草,这种比例会更高。

    如果说农耕区五亩地能养一个汉人,那么在草原上,至少要一百亩草场才能养一个人蒙古人。

    民以食为天,没有足够的食物,本地又没有足够的食物,只能是组团南下抢汉人的粮食。

    这是千百年来,农耕民族和草原民族斗争的根源。

    历史上,唯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满清。

    满清统治者深知,在产出不能增加的情况下,要维持草原上的稳定,就要合理的控制人口。

    不让她们人口爆炸性增长,就不会产生食物危机,他们就没有南下的动力了。

    控制了元人的人口,就是上层贵族想要南下,可是也没有足够的兵丁。

    满清让草原上人口减员的方式是宗教和战争。

    按照满清的做法,草原上,每一户都要出一个人去做僧侣,还是不能结婚生子的那种教派(宗教这玩意吧,其实都是为了本国上层建筑服务的,藏传佛教中很多教派是可以结婚的,东边的小日子和尚也可以结婚生子。)

    每家出一个男丁去做僧侣,那就极大的减少了人口基数。

    当然这和战争对人口的损害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