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8章 靠谁不如靠自己
    另一些赵与芮的人将会替换定海和慈溪县的吏役,让自己人在当地能站的住脚,说的上话。

    好久不见全勇,全勇个子又高了不少,当然,赵与芮最近营养比较好,又天天跟着锻炼,个子也长高了很多,正慢慢开始发育。

    两兄弟见面相当高兴,重重抱在一起。

    全勇这次不但带了批经过训练半年的青壮,还带了满满一船新铸的铜钱。

    两兄弟说了会话,赵与芮说到帮全勇定亲了。

    “啥?我的妙蓉怎么办?”全勇顿时急了,满脸通红。

    “尼特娘的,妙蓉当然为妾。”赵与芮道:“你以为你的婚事,你能做主?”

    “。。”全勇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婚事,我不能自己做主?

    “老子贵为魏王,王妃是谁,老子也做不了主,你还想自由恋爱呢?”赵与芮骂道。大风小说

    秦卓赶紧劝全勇:“一切为了大王的大事,听大王的。”

    “表哥有啥大事?”全勇莫名奇妙。

    “赚钱不是大事吗?”赵与芮道。

    “那倒也算。”全勇苦着脸:“我回去,如何向妙蓉说?”

    “你就直说。”

    全勇一脸为难。

    赵与芮道:“上个月我为定海水军请奏了好多升职,也帮你请了。”

    “伱现在是从八品的秉节郎,定海水军准将,你都是将军了,怎么能娶個女吏为妻?”

    全勇好像觉得有道理,微微点了点头,但又感觉对不起妙蓉,真是左右为难。

    他跟着赵与芮,这大半年功夫也是坐了火箭似的往上飞,一转眼都是八品武官,距离中高级武官是越来越近。

    全勇还是拎的清主次的,当即决定,一切听表哥的。

    晚上赵与芮请客吃饭,冯德山也带着女儿过来,看到全勇,当然比较满意,双方就正式定下了婚事。

    但赵与芮说,一切从简,因为全勇是魏王府的人,以防有心人,冯德山表示同意。

    此次水军扩编,魏王安排他为统领,已经报了上去,只要通过批准,冯德山就进入大宋高级武将行列,这魏王的大腿,他肯定要牢牢抱住。

    婚事将放在信州办,全勇之后离开时,冯德山女儿会跟去信州,定海县这边,两家人吃顿饭就行,赵与芮给足了彩礼,白银一千两,黄金一百两,其他财物若干,冯德山是喜笑颜开,高兴的不得了。

    当天晚饭散去后,赵与芮来到客厅,秦卓正在等他。

    秦卓喜滋滋道:“我从临安过来,民间正在为魏王造势,应该是史弥远弄的。”

    “我就说史弥远想捧大王为皇帝。”

    赵与芮并没有高兴的神色,反而觉得自己被放到风头浪尖,这让全勇的婚事都要低调行事。

    “卓叔不要高兴的太早,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倒。”

    “与芮认为,凡事不能全寄望别人,如果能自己争取的,一定要自己争取。”

    赵与芮认为历史已经改变,或许历史上史弥远也这么做了,但无论如何,不能把这样的大事,寄望在别人的帮忙上,他自己也要未雨绸缪,好好准备。

    如果历史上史弥远也是这么干的,他原本可以什么也不用做,老老实实低调做人,等着当皇帝。

    但这样的皇帝,不是他所要的,到时必然是朝政被史弥远把控,他就像个傀儡。

    趁现在金国未灭,还在前面抵抗蒙古,赵与芮希望能尽快当上皇帝,用几年时间赶紧集权,接着进行适当的改革,改变南宋国内现状,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秦卓听完,脸上露出佩服之色:“大王说的在理,凡事还是要靠自己最好。”

    “这些京师的大事,咱们现在管不了,先做好眼前的事,我们要尽快控制定海和慈溪县。”

    赵与芮商铺也好,水军也好,都在定海县,需要定海县的支持,控制定海县,刻不容缓。

    秦卓深以为然。

    两人正在聊天,全勇拿着三个袋子进来。

    进屋后,他拿起一个倒在桌上,赵与芮定睛看去,却是一枚枚崭新的铜钱。

    南宋中后期是非常缺铜钱的,要不然也不会拼命的印会子,发了一届又一届。

    史弥远当政期间,会子发行都破亿了,这导致铜钱和会子比例一跌再跌。

    南宋缺铜钱有几个原因,一是他自己铸钱老是亏本,这肯定是官员压迫和贪污太严重引起的,你铸钱亏本,还怎么铸的下去。

    二是大量的铜钱流向海外,因为日本和高丽现在铸钱技术很差,都在用南宋的钱,甚至连唐朝的钱还在日本和高丽流通,三是很多民间商人为了赚钱,把铜钱毁了铸铜器,能有五倍之利。

    宋朝铸的铜钱和其他国家相比,不但制作精良,而且价值更高,同等面值的铜钱,做生意的更认同宋钱,价值也高,这使的日本,高丽,甚至交趾、占地等地,都大量使用宋人的铜钱。

    南宋海外贸易的发达,不但让人口流失还附带着大量铜钱外流,海商出海往往“以钱附搭其船。”

    史记:“海舶飞运,所失良多,而铜钱之泄尤甚。”就是说两宋在海贸中,流失的铜钱是最多的。

    如绍兴十三年(1143年),泉州商人“夜以小舟载铜钱十余万缗入洋,舟重风急,遂沉于海。”说的就是泉州海商超载携带太多铜钱出海贸易,导致船只沉没,随船财富也一同葬入茫茫大海。

    除了在外国值钱和流失,更有甚者:“销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用,获利五倍。”“民多销铜钱为器,利率五倍,乞禁约。”。

    销钱铸器成为宋时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作为日常使用铜器之一的铜镜上也表现的淋漓尽致,以至于有的宋镜直接铸明“每两一百文”“佳者每两一百五十文”。

    民间把铜钱都销毁,然后做铜镜,价格能翻五倍,这也使得铜钱大量消失。

    现在赵与芮在信州铜场自己私铸铜钱,发现只要管理得当,只会赚钱,怎么可能亏本?难怪两宋官方铸钱老是亏本,而民间私铸到处都是。

    “我们主铸了嘉定通宝(当五即五文钱)、嘉定元宝(当十)、崇宁通宝(当十)、大观通宝(当五、当十),目前就这五种面值。”

    铸铜钱想赚钱的第一步,当然往大面值铸,两宋在蔡京执政时,专铸当十大钱。

    而在进入南宋之后,只有嘉定铸过一次五文钱和十文钱,其余皇帝在位,铸的都是一文钱、两文钱和三文钱三种面值。

    所以全勇那边,选择了宋微宗和宁宗这两个时期大面额。

    想赚钱的第二步,降低铜和锡的比例,两宋官方铜最低为40%,民间可能更低。

    全勇道:“朝廷官方当十钱(微宗时的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每贯重一十四斤七两,火耗为9.11%,(接近10%)每枚钱11.8727克。”

    “咱们的这个崇宗通宝和大观通宝,每贯重一十三斤八两--”

    全勇这铸的,铜、铅、锡的比例约为62%、33%、7%,火耗为2%。

    从重量和外表上,基本是看不出来,就是比较新。

    当五的钱每枚8克多,比例类似,算起来,肯定多铸当十的赚,但不能只用一种面值,也要铸点当五的。

    全勇接着又摸出几枚铁钱。

    南宋因为缺铜,还铸造了铁钱,在四川那边更是专用铁钱,金朝也用铁钱和宋交易。

    宋朝官方用铁十五斤,得当十铁钱一贯,每枚才重7.68克,火耗为2.67斤,火耗比铜钱大多了。

    全勇造的当十铁钱,用铁十三斤,得当的钱一贯,每枚重7.36克,火耗比较低。

    火耗低的原因,是赵与芮的模好,工人们也小心,磨下来的铁粉、铜粉,都收集起来再用。(官方铸钱的时候,没人在意这些磨下来的铁粉铜粉)

    造铁钱,是因为可能和西北方向要交易,用到铁钱比较多。

    主要还是按赵与芮的要求,多造铜钱。

    “这次运来五十万贯铜钱,十万贯铁钱,一千面铜镜。”

    全勇最后一个袋子里拿出来的是铜镜。

    这会铜镜比造铜钱还赚钱,所以明间才会销掉铜钱,造铜境,南宋中后期,连官方也这么干,不造铜钱造铜境,难怪铜钱越来越少。

    赵与芮看着铜镜比较小,和足球差不多。

    “这怎么卖?赚钱不?”赵与芮问。

    “比铜钱赚。”秦卓这时道:“市场上按重量卖,铜钱做的铜镜,一两一百五十文。”

    一两约37克多,也就是十文铜钱4个不到。

    四个十文铜钱重四十多克,才值四十文。

    一两铜镜却卖一百五十文。

    “咱们这是纯铜的,一两可以卖两百文以上,如果卖到高丽、日本至少三百文以上。”

    赵与芮手上这铜镜重约一斤多,起码就是四五贯起。

    赵与芮看到满桌的铜钱,心中大定,终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了,总不能老沾老丈人秦卓的便宜。

    “咱们现在能赚多少?月铸多少?”赵与芮又问。

    “咱们信州铜场,现在有五万多户,月产铜料四十六万斤,铁料十八万斤,锡料,铅料各约十万斤。”(有部份锡和铅是从其他矿场拉过来的,也是秦卓的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