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赵与芮也蠢蠢欲动
这场战役几乎是克塞山战役的翻版,或者说就是蒙军各场战役的翻版。
当年拔都西征,面对凶牙利贝拉四世的军队,蒙古人也采用了他们常用的战术,在面对重甲圣殿骑士时,先假装败退,然后引进沼泽,接着伏兵四出,几乎全灭了圣殿骑士的重甲骑兵。
蒙军西征这么容易,就是因为他们常用战术后退,引敌军入包围,这招在中亚和欧洲屡试不爽。
这边各王国真是一言难尽,打仗没有技术含量的,只知道比谁人多,看谁冲的猛。
蒙军西征了两次,打遍各国,按说各国应该有了教训,也了解蒙军的战术,但凯霍斯鲁二世
根本不长记性,还是欧洲人常用的人海群架战术。
旭烈兀看打的差不多了,一声令下,蒙军开始后退,好像不敌一样全军后撤。
这对手就没有赵与芮时代的宋军,估计也不会轻易上当。
但欧洲人真没脑子,凯霍斯鲁二世见状大喜,一声令下,全军乘胜追击,八万大军跟着蒙军跑。
他这八万大军里倒有一大半是步营,骑兵也就一万出头。
蒙军全是骑兵,步营跟着跑真是累死人。
蒙哥这路击败了罗姆苏丹国的主力,然后沿途蒙哥还不停攻打各城,收编人马,就是为了壮大蒙军的实力,最后到达安卡拉时,蒙哥手上已经有了十万大军。
蒙哥这仗不能说打的有多漂亮,只能说欧洲各国实力太差,也不讲战术,但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大胜仗。
九月初,蒙军快骑把消息传回伏而加河和伊希姆河。
和塞约河一样,此战凯霍斯鲁二世的八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除了他的骑兵跑出去几千,步营根本跑不掉。
因为贵由出兵是由大不里士直线出来,路途较近,八月中旬,贵由比蒙哥先到安卡拉(后世土耳棋首都,也是第二大城),这时才知道蒙哥大破凯霍斯鲁二世八万大军,距离安卡拉也不远了,两路蒙军就要汇合。
而贵由一路轻松到安卡拉,收降进城,想占据灭国之功。
凯霍斯鲁二世的大军追了半天,眼看着蒙军要被追上了,突然一声炮响,蒙军伏兵四出。
凯霍斯鲁二世集合了国内所有能集合的兵马,各城都没什么人驻守,很轻易的被贵由连连击破,贵由也是趾高气昂,感觉自己打的很快,战功应该比较大。
好在凯霍斯鲁二世和历史上一样,看到蒙军兵致,立刻派人求降,并献上大量贡品,他向贵由进献了一万件黄金制品,十万银币,数不清的珍宝,一百名美女,并表态愿意臣服蒙古,接受蒙古的达鲁花赤等之前所有的要求。
蒙哥盛怒之下,暂时驻兵在安卡拉城外,他也没有进城,同时把消息传回拔都那边。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贵由带两万大军势如破竹,相继攻占了罗姆苏丹国很多城市。
他大惊失色,感觉自己的功劳一下子被蒙哥压在下面。
八月十七日,当蒙哥带着近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来到安卡拉时,贵由已经住了安卡拉城,并向蒙哥赞示他的功勋,他攻灭了罗姆苏丹国,凯霍斯鲁二世向他臣服。
我去,当时旭烈兀听的差点跳起来。
而且欧洲人打仗不怎么放哨骑的,更不可能像蒙军一样放出几十里,甚至上百里。
老实说,这时凯霍斯鲁二世的步营都跑的没劲了,要不是他们以为打胜了,早就不想跑,没想到蒙军突然反身冲击,伏兵四起,罗姆苏丹国的军队瞬息崩盘。
蒙哥此时知道,自己距离大汗之位,又近了一步。
众宗王和贵族不得已再次开会,讨论两人谁的功劳大。
不过他运气不错,这会蒙古人也正缺军队,换成以前和原历史,这七万多人要被蒙军杀个精光,但这次蒙军愿意收降,要整合兵马,将来对抗宋军,所以活下来不少人。
凯霍斯鲁二世最后带着六千精骑跑回安卡拉,蒙军阵斩近万,收降六万多步骑。
他带两万兵马,大破凯霍斯鲁二世八万主力,而且一战之后,凯霍斯鲁二世几乎已经没有可用的兵力,整个罗姆苏丹国都失去了抵抗。
脱列哥那边说贵由一路进攻,连破罗姆苏丹国多路主力,最后兵临城下,逼降凯霍斯鲁二世,得到数不清的黄金珠宝,是为大功,而且是灭国大功。
拔都和拖雷那边说是蒙哥打败凯霍斯鲁二世八万主力,而且蒙哥手上已经有了十万大军,收编了大量的降军,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这才是大功,没有蒙哥击败凯霍斯鲁二世的主力,你贵由想屁吃?
当然,凭这会欧洲的战术水平,凯霍斯鲁二世打那边都是全军覆没,他要是先去打贵由,也肯定得全军覆没。
不过蒙哥运气好,先打了凯霍斯鲁二世的主力,但因为要收编降军,又失去了攻下安卡拉的机会。
可贵由也不承认他没打主力啊,他说自己也碰到数万罗姆苏丹国的军队,更强攻了很多城市,更为蒙哥牵扯了罗姆苏丹国的北边兵马,要是没有他,罗姆苏丹国北边兵马南下,和凯霍斯鲁二世南北夹攻,蒙哥就得全军覆没。
虽然明知道他胡说八道,可蒙哥真没办法,因为听起来也有道理。
双方相恃不下,谁也不服谁,拔都又怒了。
你们这样搞没意思,行,咱们再打。
此时从里海两岸到黑海附近,几乎全在蒙军的统治下,其中黑海西边的统治稍微差点,因为当初拔都打到那边就回来了。
像黑海北面的基辅公国,黑海和里海中间的格鲁吉亚,阿塞拜将,再往南边的波斯,和依拉克北部都已经在蒙军控制下。
距离地中海东岸,还有两个王朝势力在,一是阿尤布王朝,另一個卢比尼王朝。
阿尤布王朝更强大,主要势力在埃及,但仍然占据依拉克北部部份和叙力亚,卢比尼在小亚美尼亚。
拔都要求蒙哥和贵由再打这两个地方,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谁打阿尤布,谁打卢比尼。
考虑到两王朝地盘不同,实力不同,攻打阿尤布的,只需要打到约旦河到死海的交界处,不要去动去打耶鲁撒冷,而攻打卢比尼王朝,则必须要灭其国,完成对卢比尼的征服和统治。
因为耶鲁撒冷和四周几个地方,原本都是阿尤布王朝的,但在122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不经教皇同意,发起了第六次十字军东征,一举破攻了三大圣城耶鲁撒冷,拿撒乐和伯利横,所以现在耶鲁撒冷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拔都在西征时了解过这段历史,不想现在又和神圣罗马帝国开战,只想打到约旦河和死海交界处。
拔都做出这个决定后,蒙哥和贵由进行了抽签,谁先达成目标,征服打下蒙古想要的领土,并且受损的兵力最少,谁就胜出。
这次双方都没有异议,因为是攻打不同的王朝。
按当时的国力大小和兵力来算,阿尤布王朝更难打,卢比尼好打,而实际上,阿尤布王朝主力在埃及,并且正在准备夺回耶鲁撒冷,原历史明年,即元贞十二年(1244),阿尤布王朝苏丹阿尔卡尔就发动大军,打退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夺回了三大圣城。
阿尤布主力不在这边,这边的地盘也被神圣罗马帝国切割,所以算是快飞地,比较好打,卢比尼小归小,地盘和军队在一起,而且面临灭国的危险,反而难打。
这次蒙军突然进攻阿尤布,居然又帮了腓特烈二世,甚至可以说影响了整个欧洲。
十月底,抽签结果出来,蒙哥打阿尤布,贵由打卢比尼,当时贵由是大喜过望,蒙古所有宗王和贵族们也认为贵由运气不错。
此时全世界,也只有大宋曾经和神圣罗马帝国有过通使,也只有大宋会往欧洲各国派出使者和商队做为细作,了解欧洲各国的情况。
蒙古人只知道阿尤布强,卢比尼弱,不知道他们具体的实力分布。
这次两人各带三万大军,蒙哥带了原先的两万蒙古人加格鲁吉亚人,和一万新加入的罗姆苏丹国人(主要有突厥人、乌古斯人)。
贵由的军队依然五花八门,也包含着突厥人和乌古斯人。
要说蒙古人也是很奇怪的,铁木真死后,有一两年时间没有确定大汗,窝阔台死后,有四五年时间贵由没有登上汗位,他们只要有人摄政监国,大汗之位可以空着,先继续对外征战。
这回也是如此,为了大汗之位,他们再次发动对外战争,整个大蒙古由脱列哥那暂时摄政,拔都和察合台一起帮助管理。
这在中原王朝几乎不可能,中原王朝皇帝一死,立马就要先立新皇帝,不管如何,得有个新皇帝才能明正言顺。
元贞十一年秋,就在蒙古准备为大汗之位,同时征服更多的国家,占领更多的领土,将来和宋军对抗,而在西亚一带发动战争时,远在万里外的赵与芮也蠢蠢欲动。
元贞九年,赵与芮成立泰北省,泰北省的东部从后世乌蓝巴托附近的克鲁伦河西岸开始,西部到图娃共和国谦州以西靠近阿尔泰山脉附近,北部到贝加尔湖全部,整个地盘相当之大,但属于地广人稀。
这边以前全是蒙古地盘,重要的城镇就是哈剌合林和谦州,赵与芮又下旨复建镇州,招州,改哈剌合林为泰北府,成为泰北省府,也是宋军在漠北的指挥中心。
孟珙为泰北省总督,全权负责这边军政大务。
之后朝廷不停往这边移民,为鼓励移民,政策相当激进。
首先是各地牢狱中的重刑犯人,连带着家属一起发配到泰北省,但每家每户到了之后,犯人可以减刑,家属按人口,人均一百亩草地,分配驻牧的地方,同时要求每家每户要种十亩黑麦以保障自己的生活和上交军粮。
普通百姓移民,每户安置费五百贯,家中男性免征二十年兵役,同样分配草原和田地,有识字读书的,除县令不能干,县令以下,包括村长,镇长和保正,保长都优先。
愿意到这边经营商铺的,免商税二十年。
接着又把一些曾经在西夏和吐蕃征服的当地百姓又强制移民过来。
赵与芮通过强制和鼓励两种手段,短短三年时间,泰北省泰北府下面四大城,泰北城,谦州,招州,复州已经基本完成重建,并且百姓人口达到三万户约十五万人。
加上当地驻军,宋军在泰北的人口已经有二十五万。
这数字比起蒙古统治时已经有超出,当时蒙古虽然有几十万人,但分布在各宗王封地,哈剌合林附近(即拖雷领地内)所有人口加起来也就十万左右。
这几年孟珙按照赵与芮的要求,朝廷帮其不停移民,扩建几州城,同时屯田牧养,任务繁重,也亏的蒙古没有东征,不然也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元贞十一年十二月,临近过年,泰北城泰北军一军二将正将李亮一大早就带着一队亲兵出了城。
当年李亮和周勇参与了宋军突袭哈剌合林的战役,郑有财留在辽东,三兄弟各奔东西,两人战后都留在泰北,李亮已经升任一军二将正将,周勇在谦州为谦州军二军一将正将。
相比起来,郑有财现在只干到副将,不过郑有财也算升的快,没什么打过战,但胜在他一直为朝廷开荒,朝廷对开荒将领也提拔的很快。
李亮今天出门后带着一队亲兵飞快往东,即后世乌蓝巴托附近去。
出城后能看到沿着大路两边到处都是木屋,每个木屋占据一块,附近还有其他配套的小房子。
这边就是牧民们所居住和放牧的地方,每户约有五六幢木石建筑。
蒙军在这里时,都是住帐篷,宋军来后,全部改建木屋。
宋军按一百户一个据点,建几百幢木屋,让他们生活,划定生活居住点,专门放牧或屯粮,每百户由保正,每十户有保长,统一管理。
每十个据点,即一千户设村,有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