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做到这里,池远也发现了:这题目排序同样不是按难度来的。
要是所有人都像他这样,按照题目安排顺序一路做下去,除非是跟他一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抑或跟乔英子一样有超强的简化能力,不然真得认栽。
在前面两题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不说,答案估计都算不出来。
嗯,特别是第二题,就算是英子,估计想要算出来也会累得够呛。
池远坏笑了一下,好似已经想象到英子哭丧着脸喊‘算不出来啊’的场景。
继续往下做。
第六题,一道相对论粒子碰撞题目。但并不难,只要熟练掌握洛伦兹变换和坐标系选取就可以轻松解决。
这届的送分题不少啊。
这样想着,池远翻页,来到最后一题。
今年只有七题,不可能就是加大一点计算量吧?
等他看清最后一题,这个想法被他咽了回去。
(给你们放小,免得吓到你们,大概,你们也不会真去做吧?)
“……”
第七题,好家伙,这题目整整占了一页卷子……拿小论文当题目呢?
不过,倒挺值它这70分的分值。
要知道,整张卷子总分才320分,他一提就快占了1/4。
就写这一题,省三都能混一个。
字居多。
首先,阅读和理解就是个难题。
没有理解题意之前,他的‘抽象思维’也没用,连题都不懂,做什么减、除法!
池远只能希望:出题人的语文是语文老师教的,而不是物理老师教的。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先是读完了短短的题干,就是科普一个自然现象。
然后扫向问题。
总共有五个小问,每个小问的描述至少也有三百来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
每一道题都要做阅读理解,包含出题人满满的恶意。
这对某些语文不好的竞赛人来说,无疑就是一种折磨。
省略条件等描述,只看题目。
(1):求电场区域上下两端的电势差、正电荷总量和总电能。
(2):估算雷云正下方产生的地表电场强度。
到这,问题都很正常。至少池远知道什么是‘电场’、‘电荷总量’、‘总电量’、‘电场强度’。
(3):估算该云地闪电通道的直径,并导出闪电通道内的电荷密度径向分布的表达式。
‘闪电通道’?
很陌生的词。
一般人做到第七题本来就有些疲惫了,然后再出现陌生词语,难免焦躁。
但这个时候更是需要冷静,重新回顾一遍题干:
云地闪电→带负电的冰晶颗粒尖端放点→形成指向地面的放电细路径→形成粗圆周形带电体→最终形成闪电通道。
很好,脑内有画面、有情景了。
可以物理建模,用‘抽象思维’进行简化!
也没有多难嘛,继续下一小问。
(4):试画出电离层底部光环产生与扩展的物理过程示意图,估算半径为1000km时光环扩张的径向速度。
看完题,池远缓缓地打出了一个?
啊,继‘闪电通道’后,又出现了‘光环’。
又是通道,又是光环笼罩,这莫不是要‘飞升’?!
这只是一道‘阅读题’,他也不知道现实中是不是有这样的现象,物理学家有没有研究明白其中蕴含的物理理论知识。
虽然有些离谱,但他还是重新回顾了一下题干:
闪电通道→负电荷流向地面→温度上升至数万摄氏度→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体→???→无线电波
靠!
这多少概念杂糅?数万摄氏度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无线电都来了!
现在不是深究为什么会如此变化的时候,把这些词汇塞进脑袋里,发挥想象力!
十五分钟后,池远的脑门渗出细汗。
有点意思……这题计算量不大,但对思维、想象力等要求极高。
但他还是想了出来,甚至没进入‘学习模式’。
然后是画出示意图。
等等!
池远一怔,握住笔的手有点抖。
他要画的是好几个同心半圆……这不就是在难为他池远?
众所周知,对于学习绘画的人来说,画圆比画直线还不友好。
‘硬着头皮画吧!’
也只有这样了。大风小说
池远画了整整七分钟才完成了自己的大作。画完之后,他都不忍心去‘欣赏’,赶紧下一题。
(5):求气球在高空该区域漂浮的体积。
怎么突然又出现了气球,果断回题干:
球形闪电?
微波空泡模型?
球形闪电=一个球形等离子体微波空腔?
“……”
妈的。
池远有理由怀疑自己不是在做物理题,而是在看科幻小说。
出题人就这样把这一个‘概念模型’甩到他们的面前。
概念模型,就是物理学家们为了解释某个现象、解决某个问题,而自己提出来的理论,不知道正确与否的理论。
就像古时候的天圆地方说,‘天圆地方’这也是一个概念模型。
此时将这作为题目,除了考验学生的快速理解学生能力,也相当于指着学生说:
“来!没有数据的小论文,你帮我推演一下,看看这个模型最终的结果离不离谱,这个理论站不站得住脚。”
简直像是为了出题而出题。
再看看这个球状闪电,也叫球状闪电……这特么不是一本长篇科幻小说的名字吗?
当他没看过啊!
这玩意的确挺科幻。
池远偶然间听傅成提过这个‘幽灵般的光球’,就像它的外号一样,神秘且令人费解。
但不用怀疑,它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我国就曾目睹过多次。
2007年8月21日傍晚,广省广市某地,雷电交加,一团闪电突然从天而降。那道闪电就像是一颗巨大的火球,但却散发着很强的蓝绿色光。它的出现没有带来伤亡,只是震坏了不少电器。
很神奇是吧?
它就是如此神奇且怪异的存在。
目前,关于球状闪电的形成,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学说,其中就包括池远现在看到的‘微波空泡说’。
剩下比较有名就是气体化合物说、等离子体说、硅粒子氧化物说、核反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