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3章 科学界的盛宴(下)
    1795年的科学院年会一共要持续三天,而安德鲁的汇报主要集中于第一天。其后的日子里,第一执政基本就不再参与了,待在一侧的丰饶楼里,忙于处理桌案上那堆积如山的公务文件,

    此刻在这位执政官手中就有一份需要处理的文件,不过这并非政-府公文,而是蒙日总院长联合了拉普拉斯和拉瓦锡两位院长,向法兰西科学院的65位(正式)院士发出了一份建议书。

    该建议书希望科学院能增加4类院士,包括生物与医学(医药)院士、机械学(蒸汽机)院士、经济学院士与天文学院士。这显然是一种利益均沾的分配策略,本院与分院各占两个院士学科。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等到本次科学院年会结束之后的第二天,65位院士将聚在一起,进行一次不具名投票。上述新增4类学科院士,只要能获得简单多数就能获得通过。

    当然,这只是走一个过场,几位院长已同所有的院士私下沟通过,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此外,无论本院还是分院都会相互支持,绝不搞暗地拆台。

    于是等到明年5月上旬,新增的4门学科将与原有的数学、物理学、化学一道,推选出本学科的第一批预备院士,再经过半年的公示期,并在明年11月的年会上,成为法兰西科学院的正式院士,“不朽者”。

    另外在不久前,伏特夫妇最终接受了安德鲁执政官的建议,正式加入到法国国籍。毫无疑问,放弃了外籍院士的伏特,已经提前锁定了1796年的物理学预备院士。

    事实上,安德鲁希望胖子富尔顿也能申请法国国籍,为此执政官还许诺后者,五年之内推荐富尔顿竞争工程机械学院士的机会。至于其他学科的候选院士,安德鲁也不再干涉,一切走正常流程。

    此外,科学院委员会完善了院士推选规则,其中一条规定了今后所有后补院士的年龄,必须满足30岁及以上。这意味着,安德鲁-弗兰克作为法兰西科学院最年轻院士的记录,将继续保持下去。

    想到富尔顿,安德鲁随即拿起一份军情局副主管皮埃尔上校,刚从海外发来的工作报告。那是在爱尔兰人联合会的协助下,军情局已花了半年的时间,派出的特工以助教、工程师,合伙人,甚至是学徒的身份,成功潜伏于多位英国科学家、工程师与技师身边。其中包括戴维、卡文迪许、瓦特、威尔金森与莫兹利等人。

    由于拉瓦锡依然活着,加之安德鲁从旁“指点”,使得被英国人誉为近代化学之父的汉弗里·戴维,对化学领域的贡献已大大折扣,包括矿工灯也被提前发明,目前广泛运用于法国的各个矿井里;

    后世英国学者对脾气怪异的卡文迪许吹捧的五体投地,但欧洲科学界认为其中水分很大,此外,卡文迪许在电学、光学与化学方面的诸多研究,也与法国科学院的主攻项目大体重合;

    自打富尔顿带来了从英国拉拢的一批苏格兰籍、爱尔兰籍工程师与技师之后,安德鲁开始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英国法庭能接受瓦特蒸汽机的专利保护期,再度延长10年的申请,从而阻止高压蒸汽机在火车与轮船上的运用。

    首发&:塔>-读小说

    当安德鲁签批了军情局的文件时,他在威尔金森与莫兹利的名字上各自花了一个大大的红圈。需要军情局对二人做特别关注。

    后世对约翰·威尔金森的评价非常高,被誉为“精密工程之父”。那是这位“斯塔福德郡的铁匠大师”为瓦特申请了炮管镗床专利,这标志着精密制造的概念的诞生和工业革命的开始。

    但在1795年,威尔金森还有一个“铁疯子”绰号,这位富豪步入中晚年后,对于钢铁的喜好简直达到了一种痴迷程度,不仅建造了人类第一座铁桥和第一艘铁船(存疑),还将自家庄园里的桌椅板凳,甚至是他本人百年之后的棺材,全部使用铸铁为原料加之制造。

    不过,安德鲁对于68岁高龄的威尔金森并不感兴趣,他希望得到的,是这个“铁疯子”名下的钢铁工程师与熟练技师。

    由于身体欠佳,威尔金森已在数年前将名下的钢铁冶炼厂和仪器工具车间交给儿子们打理。但显然,这些富二代终日沉迷于美食、服装与女人,而对于每天出没于满地油污,到处震耳欲聋的工厂车间,根本提不起什么兴趣。

    等到工厂连续3年亏损后,在股东们的一片抗议声中,威尔金森不得已辞退了自己家人,最后选择了一位来自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职业合伙人博利,由后者来全面负责工厂的生产经营。

    除了年事已高的威尔金森,军情局的重点关注对象是25岁的英国技师莫兹利,也是现代车床的发明人,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另一时空中,莫兹利于1797年制成第一台螺纹切削车床,它带有丝杆和光杆,采用滑动刀架——莫氏刀架和导轨,可车削不同螺距的螺纹。

    莫兹利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发明了刀架。刀架是机床的核心,后来相继出现的刨床、钻床、镗床等各种机床,都离不开刀架。所以,人们称莫兹利为“车床之父”

    然而,来自军情局皮埃尔上校的报告提及,莫兹利的车床已在去年12月就已经发明了。不过,当时的莫兹利正在布拉马的工厂打工,所以他不打算申请专利,只是想在自己的工厂里秘密使用。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不久,就在一名来自苏格兰富豪的怂恿下,发明了车床的莫兹利就从布拉马工厂离职。由于得到两千英镑的投资,莫兹利立刻在沃尔里奇开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新工厂,并将公司一半股份分给了投资人,名为苏格兰富豪的古拉格斯,实为军情局特工的皮埃尔。

    一周前,莫兹利的工厂通过西班牙海港的转运方式,将为法国桥梁工程师定做的一批滑轮组发送到了巴黎。

    不过,跟随这批货物一起来到法国的,还有两位爱尔兰技师,他们在莫兹利工厂充当学徒。在大股东皮埃尔的掩护下,他们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成功仿制了螺纹切削车床,尤其是滑动刀架的制造工艺,开始在巴黎北郊的莫顿基地里,复制与传播英国最先进的车床技术。

    ……

    下午3点,当安德鲁想着前往大会议厅,参加科学院年会时,文教卫部长助理夏普塔尔,带着拉格朗日院士来到第一执政的办公室。他们此行目的,是向安德鲁院士索取一份《儿童智力量表》,目的是将异常儿童和一般儿童区分开来,并对其进行特别的教育。

    安德鲁炮制的这份所谓的《儿童智力量表》,在另一时空叫做“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其助手西蒙于1905年编制,属于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

    《儿童智力量表》测验项目共有58个。所有项目都按照年龄水平分组,从3岁到13岁,每岁一组。有80%到90%的3岁正常儿童通过的项目放入3岁组,有80%到90%的4岁正常儿童通过的项目放入4岁组,依此类推。儿童最后能通过哪个年龄组的项目,便说明其具有此年龄组的智力水平。

    就在安德鲁为夏普塔尔和拉格朗日,详解讲解《儿童智力量表》的使用方式与注意事项时,在丰饶楼对面的会议大厅里,第一执政的几位得意门生傅里叶、安培、马吕斯、吕萨克与泊松正在大厅主-席台上,公开演示“双缝干涉实验”,继而证明“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科学家发现光既能像波一样向前传播,有时又表现出粒子的特征。因此称光为“波粒二象性”。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与波义耳,以及后来的荷兰著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惠更斯支持光的波动性。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然而,等到牛顿提出了微粒学说,导致光的波动性学说遭遇彻底打压。基于牛顿的崇高声望,人们对他的理论顶礼膜拜,重复他的实验,并坚信与他相同的结论。

    于是在整个十八世纪,几乎无人向“微粒说”挑战,也很少再有人对光的本性作进一步的研究。直到另一时空的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兼医生的托马斯-杨成功实施了双缝干涉实验,提出光的干涉的概念和光的干涉定律。

    安德鲁之所以指导傅里叶、安培等人,提前了六年捣鼓出双缝干涉实验,目的在于挑战大英帝国在物理光学研究领域,近两百年的传统优势,继而打击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自信心。

    事实上,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个有两个小孔的板子和一个光源即可。

    实验的步骤如下:

    1.将光源放在距离双缝板一定距离的地方。利用伏特电堆点亮的电弧作为持续光源,为了保证光源稳定,傅里叶等人事先准备了3个伏特电堆。

    2.在光源和双缝板之间放置一个屏幕,以便观察干涉图案。屏幕采取的是白色纸张作为反光材料。

    3.将双缝板放在光源和屏幕之间,使得光线通过两个小孔射向屏幕。缝隙大小要相同。

    4.在适当的光线条件下,观察屏幕上的光斑分布情况。根据实验条件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干涉条纹。

    5.对屏幕上的光斑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计算出干涉条纹的间距和数量等参数,以便后续的分析。

    塔读@<APP,^免费小说网站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光线穿过双缝板时,会形成一系列交替明暗的干涉条纹。这些条纹的形成是由于光子在穿过双缝板时,相互干涉产生的结果……

    但依据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的解释,光子应该表现出粒子的性质,因此它们应该通过双缝板上的两个小孔中的其中之一,撞击屏幕上一个点。然而,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却与这种解释不同……

    实验证明,当光线穿过双缝板时,它们并不仅仅只是像粒子一样直线飞行,而是会发生波动,形成干涉条纹。这说明光即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或者说体现了波粒二象性。”

    傅里叶的这一段总结性发言在与会者中,最终激起了轩然大波,很快,台下的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与其他科学家,纷纷起身鼓掌,为这一群年轻人的重大发现而呐喊助威。www..cc

    曾几何时,当天才的笛卡尔提出光的两点假说之后,法国人就在光学领域彻底落后于老对手英国近两百年。而在今日,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这一天。

    尽管在场的科学家们大都知道,傅里叶、安培、马吕斯、吕萨克与泊松,这些年轻人的眼下成就,不过是他们“站到一个更年轻的巨人”的肩膀上。而这个年轻的巨人,就是安德鲁-弗兰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