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54章 经学世家的春天
    皇室当然清楚这个问题,因此当年淮律之中就有增补,分家之后,就算自立门户,便是宗族族长也不可干预。

    为的就是防止主家借助族长之权,来控制分支,或者吞并分支。这也是给分支们一个自立的机会。

    前面一两代人还能仗着以前的威势控制,只是等到老一辈死完了,再想要控制可就难了。

    这种情况自然也是王荆所希望的。

    这些分出去的分支不想要被主家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大乾的官员。在大乾想要成为官员并不简单。

    举孝廉这一个门路基本上是别想了,那些主家不傻,怎么可能给分支这种机会,就算是要举孝廉,也是给主家使用,怎么也轮不到分支。

    所有想要做官就只能选其他几个办法,当兵,立下战功,马上封侯,或者进入学宫,通过考核,进入官场。

    想要从一个小兵一步步爬到封侯的级别,普通人有几条命都不够用。超过九成九的人都是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学宫。

    学宫之中流派众多,可选择的方向也多,更何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识字的。若是有天赋,自然有机会出头。

    大乾国子监中已经建立了数千房舍,供应学子前来求学,虽然这其中有很多平民百姓,但是豪强勋贵的庶子也有不少。

    各家学派在学宫中争抢,就是为了能够将自己的学说变成官学,因此对于弟子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的。

    举孝廉多是从勋贵、官员中挑选,而学宫则是从天下千万人中挑选的贤才,这些贤才得到诸多学派老师的教导,才能整体上来讲还是不错的,甚至要高于举孝廉。

    勋贵、官员虽然尊贵,但是其后代之中却是良莠不齐,酒囊饭袋之徒不计其数。

    现在举孝廉出生的官员能够在朝堂之中占据优势,甚至三公九卿这些高官显贵九成都是举孝廉,但是伴随着时间推移,学宫的官员数量会越来越多。

    实际上自从学宫扩大,朝廷大力支持之后,不少勋贵、官员也开始学习各种典籍。这些人本就有家学,再加上学宫中的知识,大多都有所成就。

    朝廷开学宫给了万千百姓一个机会,但这又何尝不是给了勋贵、官员们一个机会。

    学宫中的各种学派典籍学说,全部都有,只要愿意去学,就能学到手。

    勋贵、官员们有钱,有时间,甚至还能请到名师,几乎可以说是将饭喂到了嘴边上,若是这种情况下都竞争不过,那就活该他们衰落了。

    真实的历史当中,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而科举在最开始的时候,那些寒门学子如何竞争得过世家豪门?也只有经过一代代发展之后,寒门才能依靠更大的数量基数一点点反超。

    学宫之中,各个学派为了竞争,收取更多优秀的弟子,很多人已经开始前往大乾各地学宫之中讲学。

    这些人借助讲学,从这州郡学宫之中寻找出来可塑之才,然后将其收为弟子,精心教导。

    各家学派都很清楚,现在学派想要长盛不衰,就必须找到优秀的弟子。有一些人甚至离开学宫去外面讲学。

    朝廷虽然规定了郡学免费学习,但是依旧有很多家庭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让孩子前往学宫求学。

    即便是在前世现代社会,九年义务教育,减免学费,甚至还有补贴餐费,可依旧有人没有去上学,更何况是这个时代?

    这些人前往各地县城,甚至乡下讲学,寻找聪慧的弟子,甚至有不少人开设私学。

    这其中儒家学派的私学是最多的。一方面儒家有这个传统,另一方面则是儒家的学说更吸引人。

    其所描绘的未来更让人向往,与之相反的则是墨家开始渐渐衰落了。

    春秋战国时期,世上三大显学法家、儒家、墨家。法家有朝廷支持,依旧兴旺,儒家要稍弱一些,唯有墨家,在和格物学派分割之后,墨家就越来越衰弱。

    墨家要求的兼爱非攻并不被朝廷所喜欢,并且其要求穿麻衣赤足,也让中上层出身之人难以接受。

    至于说格物学派,到了现在基本上已经彻底和墨家割裂,专心研究各种器具机关术了。

    勋贵、豪强、官员大户们分割出来的分支绝大多数进入学宫之中。进入学宫学子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抄录大量经典。

    这些书籍知识都是可以留给后代的。若是家中子弟这一辈没有出众之人,也可以培养下一代。

    很多人已经发现了,相比其他东西,知识是可以一代代积累留给子孙的,有书,有人,有钱,经学世家的雏形已经渐渐开始成型了。

    前往各地讲学的各家学派的老师们很快就发现了另一个好处,伴随着其教育的弟子数量增多,他们的名望就越高。即便是他们并不在朝廷当中担任任何官职,但是在很多时候却拥有比不少官员们更高的地位。

    有时候,名望的力量之强大,是官位都比不了的。

    这些拥有了极高名望之人成为了一个个名士,虽然他们比不上先秦百家诸子,但是同样拥有极高的影响力。

    而这些名士在与他们自身家族相结合之后,拥有各种典籍,甚至还有典籍的释译,只要这些家族的人不傻,就会教育出优秀的弟子,于是,这些名士纷纷成为了一个个经学世家。

    王荆也没有想到,皇室一直以来推动的学宫和分家分产令结合在一起居然催发出来这种效果。

    经学世家的诞生之后,发展速度远不是勋贵可以相比的,毕竟勋贵需要立下战功,得到朝廷封赏后才算。可这天下又不是天天打仗,能够立下大功的终究也只是少数人。

    而经学世家却不需要这些,真实历史上经学世家因为知识获取困难,发展速度慢,可这一世有朝廷支持,制约经学世家的桎梏已经没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