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阿娘又和赵家阿奶说了会儿话,她知道赵家阿奶是个不允许被人左右想法的,只能在赵家阿奶制定的规则下做事。
所以她为了不落人后,让赵家阿奶把刘家的名字也记上后,便走了。
出了堂屋后,刘家阿娘才看到院中的赵小囡才想起来自家闺女,稍微犹豫了一下,就去屋里看望刘氏了。
“阿英,今年端午节的买卖怎么添了这么多人?这样一来咱们家可就赚不到多少银子了。”刘家阿娘看了一眼刘氏的儿子,并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外孙什么的哪有亲孙子好!
刘氏对于自家阿娘进门后就只提钱,丝毫不问问他们母子这段时间过得如何,身体怎么样之类的,真是伤透了刘氏的心。
“婆婆说了,今年年景不好,地上的冰还没有开始化冻,就想着尽量帮衬下村里人,有口饭吃熬过今年就成。”刘氏逗弄着儿子淡淡的说着。
“哎哟,自家都快吃不饱穿不暖了,哪有心思管外人的死活啊,真是的,就算如此,你也不劝劝你婆婆,多分咱们家一些好处也成啊,总不能和那些村里人一样吧,好歹是亲戚关系呢,到底要比其他人亲近些的。”刘家阿娘说道。
刘氏闻言,抬头快速的瞥了一眼自家阿娘:“亲戚么?我这个样子能住在赵家就不错了,哪里能在婆婆面前说得上话呢?”
“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啊,怎么说你也给他们赵家生了一双儿女,是有功的啊!”刘家阿娘劝说道。
刘氏知道自家阿娘的意思,想让她利用这双儿女让赵家阿奶对刘家偏袒些:“阿娘,儿女是我的宝贝,不是我利用的工具。”m..cc
“哎哟,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刘家阿娘瞪了她一眼:“我又没说不让你疼爱他们,而是……”
“够了!”刘氏大喊一声,随即觉得自己这样大声说话有些不妥,便放低了声音说:“阿娘,我累了,没什么事您先回家吧,等得了空闲我再去看您。”
刘家阿娘被这一声怒喝吓到了,她还从来没有听过向来温柔的闺女如此这般呢,有心想要发怒,又担心影响了粽子买卖的大事儿。
“行吧,看你挺累的,好好歇着吧,我先回去了。”刘家阿娘说完快步离开了。
回家的路上还有些想不明白,温柔小意的闺女怎么变成这样了,难不成是在赵家学坏的?
肯定是这样没错了。
刘家阿娘离开的匆忙,并没有和赵小囡打招呼。
赵小囡一脸木然的见到外婆离开,心中并没有任何依恋,转身回了屋,看到坐在炕上抱着弟弟,失神望着窗外的阿娘,轻轻的喊了声:“阿娘。”
刘氏回过神来,看着赵小囡冻的有些泛白的脸色,心疼的说:“外面冷吧,来炕上躺一会,阿娘抱抱。”
赵小囡爬上炕钻进被子里,看着身旁尚在襁褓中的弟弟,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阿娘,你还有我呢,我一定会照顾好阿娘和弟弟的。”
刘氏欣慰的亲了亲赵小囡,抱着她假寐。
赵小囡心中不断的盘算着买地盖鸡窝的事儿,她已经很努力在养家禽了,只要按照赵子菲的说法去盖鸡窝,以后肯定能赚大钱的,绝对能够养活自家阿娘和弟弟的,不会让他们再受到任何伤害了。
刘氏很庆幸,她有一双贴心的儿女。
对于刘氏这类型的女人来说,无非就是靠着男人和孩子过日子。
男人靠不住了,就只能靠孩子,从未想过靠自己。
这是古代女性的悲哀,也是她们最为幸运的地方,因为,生孩子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
把孩子养好了,既孝顺又能赚钱,老了就能有个很好的生活,但若是把孩子养废了,这辈子才是真的没有任何指望呢。
继林婶和刘家阿娘之后,又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就连李家阿娘都来了。
当然,李家有自己的酱料买卖,早就看不上那个粽子的这点小钱了,李家阿娘是为了娘家人而来,也就是林家!
因为今年林阿牛把所有的工钱都藏到李家阿娘那里,仅仅是回家和他阿娘打了个招呼,就借口崔府事多比较忙,回县里去了。
实则是因为林阿牛故意避开林家的那群吸血鬼,毕竟他在崔府依旧是个闲职,桃姬动了许多府中的老人,却放过了林阿牛,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
凭借林阿牛的智商,完全不知道桃姬的意图,只认为崔县令新提上来的桃夫人是个宽厚的,和善的!
所以林家今年少了林阿牛带来的工钱,手头根本就不宽裕,再加上今年地里的收成会受影响,日子就愈发的不好过了。
李家阿娘因为林阿牛和林大妞一事,对娘家人有些愧疚,和自家弟妹春喜婶子碰过面后,就来了赵家。
毕竟林家曾经和赵家闹的很难看,他们没脸登门啊!
李家阿娘又何尝不是呢?
只不过为了娘家的日子,她才厚着脸皮上门了。
接待她的是赵家大伯娘,本就都是亲戚,赵家大伯娘并没有为难她,直接把林家的名字添进了名单中,又告诉了她一些注意事项。
李家阿娘把重点都记下后,便离开了。
她没想到赵家人突然这么好说话了,其实是人家懒得与她计较。
始作俑者林大妞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惩罚,赵家人都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也就不会再计较了。
又过了有差不多半个月,赵二江三人已经被折磨的疲惫不堪了。
每天晚上吃过饭,简单的洗漱后,就要开始魔鬼训练,最让他们感到痛苦的,就是臣逸帆讲解的深度比张秀才的难太多了!
当然,效果也很显著。
以前张秀才问的一些对于书中的理解他们回答的都很浅显、片面,经过臣逸帆的指导后,他们对于一些道理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当然了,学习程度的好坏那是因人而异的。
赵二江三人中,自然是赵子凡学的最好,赵二江次之,赵大河最次。
然而,与之相反的是,这三个人当中,最渴望考中童生的却是赵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