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十七章 耕
    “朝廷……”辛粲犹犹豫豫。

    李跃斜眼望着他,“莫非辛老有何难处?”

    身为鸿胪主簿,本就负责外交事宜。

    怎么说服江东,怎么要来东西,是他分内之事,李跃只管下达任务。

    黑云山不养闲人,享受权利就要承担义务。

    “属下没有难处。”辛粲白着一张脸。

    “我列出一份表单,上面的东西尽量索要。”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江东想拉拢自己,不能只凭一张白纸,要有真东西。

    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再说。

    现在是江东拉拢黑云山,不是黑云山求着江东,主动权在谁手上不言而喻。

    辛粲额头冒出几滴冷汗。

    李跃直接让令亲卫取来笔墨,想了想,让辛粲代笔。

    自己的几个字难以入目,江东犹重书法,表面文章做不好,他们一定不会买账。

    “粮食十万石。”李跃一开口,辛粲眼珠子都直了,“甲胄三千领,刀矛一万,弩机三千,布帛一万匹,各类书籍三百套,牛马……”

    还没念完,“啪嗒”一声,辛粲手里的笔就掉在地上,整张脸都绿了,“将军……”

    一旁的杨略、张猪儿也是目瞪口呆。

    “辛老有话要说?”

    “就算江东丰足,也不会拿出这么多……况且将军在江东……名声不佳……”辛粲支支吾吾道。

    江东重门第,一个流民头子,在士族门阀眼中,自然不入流。

    李跃寻思着要不要把便宜老爹李矩抬出来。

    思索一阵后也就放弃了,李矩活着的时候江东都不怎么待见,更不用说死了二十多年。

    再说自己这层身份知道的人不多,又没有确凿的证据,说出去,人家只当是一个山贼头子的穿凿附会而已。

    李跃道:“一次拿不出来,可以慢慢磨,能弄多少是多少,山上的情况辛老也是知道的,没有外面接济,很难立足,辛老才思敏捷,博古通今,定能成功,此事若成,辛老就是黑云山第一功臣。”

    自力更生太慢了,外部环境说变就变,上一次得罪了石宣,这一次拒绝了石韬,羯人未必会咽下这口气。

    随所加强了与李农的联系,但羯人真打来了,李农会为自己出头吗?

    黑云山要抓住所有机会壮大起来。

    对比枋头、滠头的十几万羌氐,黑云山太弱小了。

    这些东西对江东而言,并不算什么。

    辛粲咬牙道:“属下尽力而为!”

    拱手退下后,旁边的周牵这才上前,一脸古怪之色,“大河之南诸势力,皆于江东暗通,将军向江东伸手,甚是高明。”

    “形势所迫,不得不左右逢源。”人穷就要多动脑筋。

    《汉书》有言:三考黜陟,馀三年食,进业曰登;再登曰平,馀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岁,遗九年食。

    也就是三年丰收才能余一年的粮,攒下三年的余粮叫“登”,两个“登”叫“平”,三个“登”才能算“泰平”。

    一個泰平需要三九二十七年……

    按这么算,黑云山简直穷的叮当响。

    而且丰收不丰收,不是光勤快就完事了,还要看老天爷赏不赏脸。

    去年又是水灾又是瘟疫,还险些冬天无雪……

    稍有不慎,不用别人来攻,黑云山自己就会崩溃。

    “属下约略算了算,以目今人口,壮丁每日三斤粮食,老弱妇孺每日一斤半,需收粮二十六万五千石方可维系,需田十万亩,汜水、洧水、索水周围良田四万七千亩,中田三万八千亩,下田两万三千亩……”

    汉魏时期,上等良田亩产粟米三四石左右,平均亩产两石上下。

    照这个算法,粮食勉强能维持一年所需,但想要余下一些,就有难度了。

    而且计算不可能精准,一年的收成充满了各种不可预料的因素。

    大雨、干旱、蝗灾、兵灾,随便一个就能让田地里颗粒无收、

    “也就是说,田仍然不够?”李跃揉了揉额头。

    周牵拱手道:“属下正是此意。”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北面巩县的田种起来,到时候多修坞堡、营垒,防被洛阳的羯人,南面密县以西以北的田全部抢占。”

    洛阳盆地自古就土地肥沃,适合耕种,一场瘟疫,死伤无数,田地荒着也是荒着。

    而密县跟着张遇攻打轩辕山,现在拿他们点地,应该问题不大。

    周牵道:“耕作应当不难,难的是以后收割。”

    李跃笑道:“我们是山贼,还怕别人抢?他们抢我们的,我们就抢他们的!”

    巩县在洛阳盆地西北角,居高临下,到时候谁抢谁还说不定,斥候们干的就是这个勾当。166小说

    周牵莞尔,“将军所言甚是。”

    “另外,私盐不可放松,可贩去荆兖等州,换取粮食。”

    “春耕之后,属下着力操持此事。”不知何时起,他的双鬓居然多了一撮白茬。

    他才是黑云山最劳心劳力之人。

    李跃道:“前日斥候猎得几头黄羊,我再开个温补的方子,你调养调养,我等大业刚刚起步,多多保重身体。”

    周牵点点头,男人之间没那么多的矫情。

    黑云山变得更加忙碌起来。

    都这个时候了,李跃也顾不得爱惜马力,山上的牲畜们也全部出动,或拉车,或拉犁。

    人能活下去,它们才有活路。

    否则粮食不足,最先倒霉的肯定是它们。

    豫州自古就是产量重地,这时代人口凋零,土地更加肥沃。

    上田中田种粟,下田山田种豆菽,能多耕种一分,就多耕种一分。

    连周围的塘堰都围拢起来,用作养鱼。

    每次李跃回黑云山,总能听到山上鸡鸭鹅和猪羊的叫唤声。

    山上放养的牲畜,个头虽然小一些,但肉质鲜美,不用额外花精力管理。

    妇人和孩童们会乘着春日挖竹笋采野菇野菜,每天也能弄到四五百斤。

    若不是李跃不让他们进更深的山,收获还会更多。

    耕种期间,郑家派了三十多个老农过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郑家在荥阳生活了近千年,熟悉此地水土,积累了丰富经验。

    而流民自北方而来,气候、水土多有不同,常有疏忽之处被郑家老农指出。

    禾苗的间隙、土地犁多深、水渠从那个方向进田等等,有很多独到之处。

    李跃对他们印象转变不少。

    士族豪强之所以强盛到朝廷也没办法,不仅是因为他们有人,还掌握生产技术。

    人家关起门来,就是一方诸侯,能自力更生,凝聚力还特别强。

    国家一统,士族豪强自然是毒瘤,他们兼并土地,隐匿人口,祸害国家。

    但天下沦丧,这些士族豪强却是百姓的避风港。

    倘若没有这些豪强的存在,异族们就会肆无忌惮,华夏百姓只会更凄惨。

    当然,南方占据朝堂的那群门阀则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