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策马巡视诸军,昨日一场血战,黑云军阵亡四百余众,镇军阵亡两千余众。
不过樊城伤亡也不小。
各种攻城器械的加持下,晋军为砲石、火油、弩箭所创者极多。
而且第一日的大战,基本上都是精锐。
李跃放眼望向城头,守军的精气神明显不如昨日,“有斩将擎旗先登者,封将军,军功爵连升三级,朕再赏钱一百万!”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一万句口号,都比不上一百文钱来的直接。
“杀、杀、杀!”
无数把刀矛举向天空。
依旧是砲石、弩箭、火油洗地。
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气派,多发一颗砲石、一支弩箭,将士们就能少流一滴血。
以前穷的都快喝西北风,如今今非昔比,荥阳、山阳两大铁坊,豫州境内还有一处鲁阳铁坊,箭矢、火油源源不绝的从后方送来。
为了此战,常炜亲至许昌,征调民夫三万,牲畜五万、鹿车、牛车八千辆……
李跃这辈子就没打过如此富裕的仗。
所以黑云精锐虽然只有两万,却是压着晋军打。
不过,樊城晋军抵抗依旧激烈。
危急时刻,朱序亲自提刀血战,才勉强将黑云军压了下去。
猛攻一日,依旧没有破城。
李跃逐渐有些焦躁,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久攻不下,对将士们的士气影响极大。
“陛下,武昌、柴桑两支晋军前来支援,下游桓冲率一万精锐水军溯流而上,已至江夏地界。”崔宏前来禀报道。
“桓温反应倒也不慢。”
武昌、柴桑良知晋军倒也罢了,地方州郡兵,战力不强,只是来凑个人数。
不过桓冲的一万水军不容小觑。
一旦进入汉水,封锁江面,形势就不妙了。
李跃望着夕阳中的樊城,被映照的一片血红,斑驳的城墙已经千疮百孔,但就是屹立不倒。
有时候即便你机关算尽,但离胜利还是差了一步。
“秦彪、糜进进展如何?”
“襄阳坚固尤在樊城之上,二位将军没找到机会……只是牵制城中守军,使其不能支援樊城。”崔宏语气有些低沉,似乎并不看好此战。
一想到李佑和孟宽都在军中,心中略有担忧。
不过,别人家的儿郎能抛头颅洒热血,自己的儿郎为何不能?
这都是命。
“休整,明日再攻!”李跃收拾心情,从江夏逆流而上,至少需要六七天的时间,还来得及。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不过樊城的坚固还是超过了想象。
朱序也是独当一面的将才。
当夜,李跃巡视诸营,为受伤将士清理伤口,包扎,安抚他们的情绪。
张蚝、刘牢之、慕容令等将一直跟在后面,但李跃没有斥责他们,“早些回去休息,朕今夜巡营。”
“陛下——”刘牢之一脸感动。
张蚝咬牙道:“明日不破樊城,末将无颜苟活人世!”
两人都伤痕累累,即便万人敌在这种血战中,也无能为力。
“哈哈,有将军此言,樊城必破!”李跃没有苛责,将士们也都尽力了。
夜幕降临,营地中鼾声四起。
李跃说到做到,带着亲卫巡营。
一夜无事,朱序吃了一次亏,不敢再来夜袭,天朦朦亮,将士们陆续清醒。
李跃端坐于辕门之下。
“陛下!”老卒们一一过来见礼。
李跃点头示意。
咚、咚、咚……
过不多时,战鼓声震碎了冬日清晨。
三通鼓毕,将士们已经集结。
张蚝、刘牢之各率两百余部众,皆身披双甲,手持骨朵、短斧等重兵,眼中带着血丝,从头到脚蒙着一层煞气。
“这才是朕的儿郎,来人,置酒!”
亲卫抬来早已备好的黍米酒,倒在地上摆好的陶碗中。
李跃双手端起一碗,一饮而下,“壮士可饮之!”
将士们上前,一人一碗,喝完之后,将陶碗轻轻放在地上,提起骨朵、短斧、盾牌,一声不吭的走向战场。
慕容令已在前阵号令弩手、霹雳车轰城。
张蚝连喝三碗,面不改色,“陛下稍待,末将这就攻破樊城!”
“善!”李跃陪着他喝了一碗。
黍米酒乃关东百姓常饮之物,物美价廉,气味香美,入喉醇柔,甚得百姓、将士喜欢。
连续猛攻了两日,樊城久不见襄阳援军,士气低落。
连砲石、弩箭都显得有气无力。
黑云军扛着长梯登城,不到片刻,张蚝一马当先,爬上城头,左手环首刀,右手短斧,大开大合,翻起阵阵血浪。
城头守军明显不如前两日。
见张蚝来的凶恶,犹如铁兽,皆不敢前。
后面刘牢之、窦封等将跟着上来,终于在城头站住脚。
更多的黑云精锐涌上城头,与晋军血战。
黑云军斗志高昂,但晋军却越打越弱,逐渐抵挡不住。
朱序、周抚率亲兵前去抵挡,各自被刘牢之、张蚝抵住。
李跃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樊城撑不住了。
为了攻破这座城,投入七八万的人力,以及大半个中原的物力,光弩箭就用了一百多万支,砲石不算,火油耗费将近四百万钱。
报废了两百二十多辆各式攻城器械,镇军和黑云军伤亡近七千。
如果其他城池也这么难打,也就不用指望天下统一了……
“破了,城破了。”亲卫们兴奋的呼喊着。
李跃放眼望去,城头上一杆“晋”字大纛已被人砍倒。
北面城门打开,慕容令直接率一队骑兵冲了进去。
不过敌军还在抵抗,一个半时辰之后方才停歇。
张蚝提着一颗人头,策马奔到李跃驾前,“末将幸不辱命,取敌将首级而归!”
边说边下马,全身鲜血顺着马鞍滴在地上。
李跃上下打量一番,外层的盔甲都被砍烂了,可见此战之激烈,不过人没伤到。
拨开人头上的乱发,一张苍老而陌生的脸,两眼圆睁,嘴角含怒。
“周抚!”
“正是此贼!”张蚝哈哈大笑。
李跃心中略有些可惜,周氏已经一只脚踩在大梁的船上,周抚死了,也不知周家会作何感想。
不过,这是周抚个人的选择,人各有志,死在战场上是将军的宿命。
周抚手上也沾了不少梁国将士的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