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九十八章 技术突破
    这个建议没有一人反对,很快得以全票通过。

    “那么会议第二部分,我代表研究院专家向各位汇报目前的科研进展。”高伟打开一个新的ppt,开始报告。

    这个部分便轻松多了。

    领导听得开心,与会者交流起来也没什么顾忌,毕竟它不涉及到政治对错,亦不必承担未来决策错误带来的严重损失。

    更何况这一部分的成果确实称得上硕果累累。

    “我部与核能所合作的托卡马克聚变堆已经成功运行四十八小时,期间输出的发电功率为一百五十万千瓦,这相当于一个大型风光综合发电站的总功率。后者通常占地在一千平方公里左右,而这個原理堆只需要一间三百平米的厂房。”

    “实验表明,由复教授带头开发的爻石超导聚能装置完全能够胜任约束聚变等离子流这一核心部位装置,而且改进后的样机结构更简单,运行也稳定。我部和核能所都认为,它已具备了正式投产的所有性能指针。初步开发计划已经放在附件中,请各位自行阅读。”

    薛泉一边听着高伟的汇报,一边点开屏幕下方的附件按钮。

    他对技术上的事情并不太懂,但不妨碍他去了解这个项目所蕴含的意义。

    而核能所主导的初步计划显然也考虑到了给领导阅读的需求,因此写得一目了然。

    简单来说,他们打算在西边青州高原的地底建造一个可并入电网的聚变发电站,第一期工程规划发电机两百组,装机容量为三千万千瓦。从参数可以看出,投入实用的电机与实验室的原理堆几乎一模一样,这说明后者已经十分成熟,或者说这些核专家们对原理堆相当满意,几乎挑不出太多毛病来。

    薛泉隐约还记得,上次会议时复教授提到过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差不多在两千五百万左右,这意味着新核电站的第一期工程就已经超过了三峡的总发电功率。

    这绝对是一个大胆到令人咂舌的计划。

    要知道国家办事通常喜欢小步快跑,在实际运用中找到改进的地方。

    “为什么选在青州高原,而且还是在地底下?”有人提问道,“新核电站难道不需要大量活水来散热吗?”

    “建在地底主要是为了安全考虑,这个世界已经越来越不太平,我们得做好防范准备。”高伟代专家解释道,“选址地点有两条地下暗河,能提供发电所必须的水源。传统核电站通常临海是考虑到安全问题,万一失控可以就地取水冷却,但聚变电站没有这一难题,一旦关闭核心,聚变所需要的能量和压力都会消失,核反应也不会再继续维持下去。换而言之,聚变电站没有堆芯溶解的风险。”

    薛泉的注意力则集中在“防范准备”四个字上。

    看来国际上各国间的摩擦与矛盾已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

    如此一来,对异世界的研究就更加重要了……新科技的进步或许会成为敌人无法预计的底牌。

    “另外一项突破,是关于寄生之种遗骸的研究。丁博士的团队发现这种黑色布条状物质不光可以吸收电能,还可以吸收中子。前者可以造成软硬的变化,而后者会让它增殖。”

    “让遗骸……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