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志刚刚上任一个多月,便镇住当地书生,又破获一起杀人命案,觉得是该清理山匪的时候到了。
那天上午于大人召集府衙人员交待好工作以后对大家说:
“我要带上苏元信出去微服私访几天,大家不要跟踪,不要把消息泄露出去,违令者五十大板。”
“我说大人,您要不多带几个会武功的安全一点,万一遇到山匪,我只会文斗只怕人家不肯啊大人。”苏任启道。
“我们只是走访民间,见不着山匪滴,你无需太过谨慎。”
苏任启心想道:好吧,我就当舍命陪你走一趟又如何。
于苏二人穿着便装,打着江湖郎中的旗号出西门,奔山中去了。
这天里他二走访了许多村落,毕竟古代没有什么医疗条件,在乡下患重一点的病只能在家等死,难得有个郎中路过,所以有不少人过来让他们看病,于成志边给人看病边询问民生情况。不过于成志根本不懂什么医术,不管接待什么样的病人,除了叫人家多喝开水外一点办法也没有,两下里便露出马脚,搞得这一路上被人家放狗追了好几次。
在苏任启眼里,于成志这家伙做事急功近利不是很靠谱,若不是看在他还心系百姓的份上,这这货真没什么可取之处。不过接下来的事情,苏任启就不这么想了。
在那个时代没有地图,苏任启又刚刚穿越过来,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也是一头雾水。只好老于走到哪他跟到哪。这次微服私访的真正目的,出城前于成志遮遮掩掩并未言明,他也抱着多一事比如少一事的态度也没问。于成志倒是很认真对待,这一路上不时上山下山进村庄。
说来也奇怪,午后时分苏于两人来到一座大山脚下,这里路段挺宽,但一路走过来没有发现有什么人走动。他们就这样走着走着,看见跟前有一条几丈宽的河,河水很清澈但流得很急,是因为大山边落差太大的缘故吧。河的两岸有许多竹子,河上有座桥,桥那头的路过几十米外有过山坳,山坳里是什么被挡住了,从这头是看不见的。苏任启也不知道这条路过了那山坳之后通往哪里。就这样,他们两一前一后的走进那山坳,谁知道,才刚刚走进弯道。
“看那厮便是新长史于成志,杀了他。”苏任启听到有人喊道。
苏任启知道不对劲,加快脚步往前,看见两个拿刀的山匪正往这边狂奔来,后面不远处还有人拿着弓箭。
苏任启心想:完了撞土匪老窝上了。
这个时候那两个拿刀的土匪已经到他们跟前,他本能地抓住于成志往后一拉,用前世所记的散打招式,一个侧踹,踹到第一个土匪身上。突如其来那土匪措手不及,被踹翻出几米之外,倒地一时起不来。另外一个山匪也已经赶到,他手上的刀从上往下劈过来。苏任启一个侧身躲过去。那山匪一劈不成,手上的钢刀往于成志刺了过去,刀一下刺到于成志肚子里。苏任启也不知道那刀刺深还是浅,再起一脚踢到那山贼的小腹,那人往后退了两步,刀跟着从于成志肚子拉出。苏任启再往前踏一大步,用刀手一劈,劈到那土匪的颈部颈动脉上,那人顿时晕了过去。
后面手拿弓箭的山匪也正在往这跑过来,苏任启手一把抓住于知府赶紧往回跑,于成志一边手被苏任启拉住,一边手捂着肚子,血还不时冒出。
“于成志你这个骚货,天天在外抛头露面,方圆一百里谁不认识你这张脸,还搞微服私访你当山匪是傻的不成。”苏任启边跑边喊道。
转眼他们两人已经跑到河边,这时苏任启知道在路上逃,肯定跑不过山匪,要是跳到河里兴起还有希望,就在这时候他感觉到背后麻了两下,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拉着于成志就往河里跳。河水一下就把他们往远处冲,河边的竹林挡住了山匪的追击,河岸上不时传来山匪的叫骂声。
河水带着苏于二人往下游冲去,也不知道他们在水里漂了几个时辰,天色渐黑了。当苏任启把于成志拉上岸时,于大人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再不赶快找个地方救治只怕难保性命。离开河岸,苏任启扶着于大人,翻过一个山头后发现那里居然有个寺庙,寺庙名曰伏魔寺。苏任启大喜,赶紧上前去敲门报身份,当里面来几个和尚接应时,苏任启自己已经累倒下,这会他才发现自己背后中了两箭,鲜血已经染红背后的衣服,之前又在河里游几个小时,太累了。等苏任启再次醒过来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感觉周身酸痛还感冒。苏任启若不是这段时间天坚持锻炼,估计靠这身子骨昨天早就挂了,想想都后怕。
喝了一碗和尚送过来的粥,苏任启问一下于大人的情况。和尚说:还在昏迷。不过和尚告诉他寺里也有疗伤药,请他不用太担心。
喝过粥后苏任启又昏昏地睡了一觉,醒过来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周身还是痛,但好在他退烧了,整个人也感觉舒服好多,也已经可以勉强下床走动走动。
和尚过来告诉他,于大人的刀伤有些深,但并不中要害,只是失血过多又在河里泡的时间长所以身子虚弱,暂时下不了床。
苏任启忍痛撑起来,过去看看于成志。这时候于成志刚刚醒过来,他面色苍白眼色无光,看见苏任启个来看他。
“对不住了,元信兄弟,差点连累你丢了小命。”于成志说道。
“这次真的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苏任启说道。
“只要这次能活着回去,人前我是大人,人后我们就是兄弟了。”于成志说道。
苏任启知道此时的于成志说得很真诚,只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才会格外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这一点不假。
在经历了这件事情以后,苏任启也深深感觉到这伙山匪不除,整个江州府衙难以安生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