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零六章 赵郢:再次撬开一条缝!
    两人看完,低头沉吟半晌,相互对视一眼,李斯这才上前躬身道。

    “微臣以为郦食其此言,确有可取之处,若是此次谈判,对匈奴削弱过甚,极有可能会让东胡趁机吞并整个匈奴,彻底一统北方,对我大秦反而不利。”

    蒙毅也躬身道。

    “微臣附议。适当保存匈奴实力,使之成为我大秦与东胡之间的屏障,目前对我大秦来讲,利大于弊。”

    始皇帝闻言微微点了点头。

    “可,你们二人牵头,尽快拟定出一份具体的章程递上来……”

    说到这里,始皇帝语气微微一顿,这才淡淡地道。

    “但皇长孙打下来的遫濮、且末、当阗与屠各四部,不容退让,这是底线……”

    这四个部落,不仅能与武威遥相呼应,而且处在石羊河的上游,守住这四个部落,就等于是扼住了匈奴的咽喉。

    进可攻,退可守,牢牢地掌握住了主动权。

    始皇帝的意思很明显,我可以不打你,但我要保留随时打你的优势。

    李斯和蒙毅沉声应诺,在这一点上,大秦的这些官员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对于谈判提条件,大秦是有经验的,等到第二天,李斯和蒙毅两人,就拿出了一份非常详细的谈判方案。

    始皇帝接过来,仔细的看了一遍,然后非常自然地转手递给了一旁的赵郢。

    “你看看,还有什么缺漏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吗……”

    赵郢也非常自然地接过来,冲着李斯和蒙毅微微点了点头,然后仔细地看了起来。蒙毅和李斯都非常默契地回了一礼,没有出声。

    这份谈判的方案,明显比以前的方案要友善了许多,除了遫濮、且末、当阗和屠各非常坚决地不予退还之外,其他的相对而言,都很宽松。

    会削弱匈奴的实力,但不至于伤筋动骨。

    尺度拿捏的非常准。

    “善!左相和蒙上卿的这份方案,已经十分完备了……”

    赵郢看完之后,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真心实意地赞了一句,李斯和蒙毅闻言,刚要拱手致意。

    就听得赵郢笑吟吟地开口道。

    “匈奴与我大秦,地分南北,情况迥异,颇有相通互补之处,我们既然决议扶持匈奴,以牵制东胡,为什么不借此机会,在两地边境,开始榷场,以通有无……”

    此言一出,大殿里的气氛顿时一僵。

    李斯眉头紧蹙,蒙毅一脸诧异,黑眼中闪过一丝忧色,就连始皇帝则一言不发地看着赵郢,很显然,在等着赵郢的解释。

    大秦跟历代的封建王朝一样,一直以来,奉行的就是重农抑商的政策。

    而且跟其他封建王朝相比,对待商人的态度尤为苛刻。

    不仅要打入市籍,课以重税,进行种种限制,而且设置专门的市场监管人员列伍长,对商人的经商行为,进行严厉的市场监管,杜绝一切缺斤短两,不讲诚信的经营行为,而且要求所有商品,明码标价,把商人的利润空间挤压的极低。

    最严重的是,一旦商人破产,就会被收为官奴。

    打个仗什么的,还也要先征召他们这些市籍。

    导致不少人,不得不放弃经商的打算,乖乖回家种地。

    所以,秦朝的工商业和制造业虽然冠绝六国,但是实行的一直是官府管控,所有的交易,尤其是盐铁、粮食以及漆园等,几乎都处在官方的管控之中。

    目标很明确,就是鼓励农耕!

    这是基本国策,不容动摇。

    所以,当这位深受始皇帝宠爱的皇长孙殿下,忽然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当场就冷场了。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看向始皇帝。

    赵郢自然知道,这个话题的敏感性,但对他来讲,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在这个吃饭都成问题的时代,他也没有逆历史潮流而动,在这个时代鼓吹商品经济的意思,但现在这种商品经济极度萎缩的状态,也绝对不利于大秦的现在状况。

    最为严重的是,与山东六国之地的那些贵族豪强,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割裂。

    山东六国,虽然也重农抑商,但没有那么严苛,包括一些六国贵族和地方豪强,因为本身占据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很多人都在经营着自己的作坊商铺。

    日进斗金。

    在维持他们豪奢生活的同时,其实也释放了一部分生产力。

    始皇帝统一天下之后,聚天下富豪于咸阳——

    对这些人来讲,几乎是灭顶之灾。

    加上,大秦把自己在关中之地的政策,强行推往全国,更是让这些凭借经商而攫取财富的人遭到致命的打击。

    一方面是多余的商品积攒在自己的作坊和田庄里,另一方面多余的生产力也无法正常的释放出来。

    这种状况,让原本就对大秦比较敌视的山东六国,对秦朝的制度就更加抵触和仇视了。

    所以,始皇帝死后,这种压抑的情绪开始触底反弹,迅速地掀起了反秦的浪潮。你砸人家的饭碗,人家当然要刨你的老根啊……

    对此,赵郢心知肚明。

    他有心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但时机未到,他不敢说——

    但今日,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故而,他对大殿中众人的反应虽然洞若观火,但心中并不慌乱,毕竟,这一幕,已经在他心中模拟了无数次。

    他乐呵呵地看着始皇帝,声音自然地道。

    “边境榷场,与我大秦贾市不同,匈奴土地贫瘠,所有者,不过牛马和皮毛,但此三者,皆是我大秦之所需——马,可充实军中,让我大秦多出数万骑兵;牛,则可以缓解我们民力不足的境况,帮助我们开垦出更多的土地,种出更多的粮食……”

    听到这里,始皇帝就不由眼睛一亮,李斯和蒙毅也不由露出深思的神色。

    这种说法,太有诱惑力了。

    大秦耕战立国啊。

    开设榷场,就可以提高战力,扩大农耕……

    所以,这还是鼓励经商吗?

    这分明是在为我大秦谋福利啊!

    赵郢见状,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引起了三人的心思,心中越发淡定,思路也更加清晰起来。

    “至于皮毛,除了可以革制盔甲盾牌之物,还可以为我大秦将士制作御寒之物……”

    “若是果如殿下所言,此举倒确实可行,只是匈奴人会同意吗?”

    蒙毅此言一出,李斯和始皇帝也都忍不住看了过去。

    他们甚至都没有发觉,自己此时早已经由可不可以开设榷场,变成了万一人家匈奴人不同意设立榷场怎么办。

    赵郢笑着道。

    “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呢——他们身处漠北酷寒之地,不要缺衣少食,不要说盐铁这种紧要物资,甚至就连做饭的器皿都极为缺乏……”

    说到这里,赵郢呵呵地环视众人。

    “到时候,我们只需要付出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物品,就能换回我们继续的牛马匹毛等紧缺物品,何乐而不为……”

    不知不觉间,始皇帝的脸上就浮现出一丝笑容。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真怕自己这位极为看重的孙子,异想天开,看重商贾之利,做出动摇国本的蠢事,现在来看,这孩子比自己想象还要清醒啊。

    这是鼓励经商吗?

    不!

    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好吧,现在还没有这个词,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孩子,这分明是打着经商的旗号,在发展鼓励耕战啊。

    “善!吾孙之才,可治一国矣!”

    始皇帝忍不住开怀大笑。

    得孙如此,夫复何求!

    李斯忍不住眼皮一动,下意识地扫了一眼淡然自若的皇长孙,又默默地垂下眼帘,蒙毅则笑着冲赵郢拱了拱手。

    “皇长孙之才,非臣所能及……”

    赵郢笑着拱了拱手。

    “上卿谬赞了,我只不过是随口一提,真若是想要推行,还需要依赖诸位公卿,运筹帷幄,仔细参详……”

    直到此时,一直为赵郢捏了一把冷汗的黑,这才偷偷地松了一口气,看向赵郢的眼神越发欣赏起来。跟随在始皇帝身边数十年,见过人才无数,无一人可及皇长孙。

    实乃陛下之幸,大秦之幸啊!

    有了共识,剩下的问题,也就简单了。

    赵郢当仁不让地在大秦边境的地图上画了一个圈。

    看着赵郢画出的位置,始皇帝、李斯和蒙毅等人,都不由赞叹连连。

    “殿下眼光独到,此地大善!”

    李斯忍不住露出惊艳的神色。

    这个皇长孙,年仅十六,治国理政的能力,竟然已经优秀至此,哪怕当年的长公子扶苏,恐怕也不能及。难怪陛下,对此如此宠爱有加!

    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啊。

    赵郢画出来的位置,处在匈奴、九原和上郡的交界之处。

    此地,不仅毗邻九原和上郡,而且遥望武威,遫濮,一旦开设榷场,马上就会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物品集散之地。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和意向,具体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没人知道,设立榷场并不是赵郢的目的,他的目的是在大秦原本历史的轨道上,再次用力地撬开一条裂缝。

    竭尽全力地加固大秦这辆轰轰烈烈无法停止的战车,并试图勒紧它的缰绳。

    他自然无法接受扶苏的分封制度,但若是可能,他想像伟人说的那样,尽量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对通商严防死守,不是历史的潮流。

    适当的放宽,适当的让利,在这个时代,大秦要想长治久安,简单粗暴地复制在关中的成功案例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必须适当地向天下之人让利!

    而通商,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唯有如此,才能把这群人尽量的绑在大秦的战车之上,至于其他,哪怕是有什么想法,也则需要徐徐图之,决不能操之过急。

    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

    ……

    因为榷场的关系,赵郢终于名正言顺地介入到了与匈奴人的谈判中。

    当然,他不需要奔赴漠北。

    但可以光明正大地对谈判提出自己的建议,而李斯和蒙毅对这位皇长孙的建议,也大多比较重视,倒是让赵郢的计划进行的更加顺利起来。

    当然,与匈奴的谈判,对赵郢来讲,只是一个小插曲。

    他的主要任务,还是老老实实地当自己的打工仔,负责帮助始皇帝处理政务,分担始皇帝的压力,以及另外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务。

    大秦帝国即将到来的第一次科举考试。

    身为冠军大将军的皇长孙殿下赵郢,出任此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与太尉缭、武成侯王翦这两位德高望重的老爷子,共同出任本次武举考试的主考官,与左相李斯、上卿蒙毅共同出任本次文举考试的主考官。

    此消息一出,天下为之震动!

    冠军大将军,皇长孙赵郢的名头扶摇直上,彻底进入了所有人的视野。

    如果说,原本大家还是震撼于他的无双战绩的话,如今,则是他第一次以一种崭新崛起的朝堂新秀的身份向天下人正式亮相。

    不少有识之士,心里明白,这是始皇帝在借助这一次科举,为皇长孙蓄势,一个属于皇长孙的时代,即将到来。

    无论是德高望重的太尉缭,战功赫赫的武成侯王翦,又或者是权倾天下的左相李斯,亦或者是深受始皇帝信重的上卿蒙毅,单独拿一个拉出来,都足以担此重任。

    但,这一次,所有人都只是这位皇长孙的陪衬。

    所以,始皇陛下,这到底是想做什么——

    不少人,把目光偷偷望向了上郡。

    长公子扶苏!

    这是不是一个即将召回长公子扶苏的征兆,那位宅心仁厚,仁而爱人的大秦长公子,难道真的要因为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好儿子,而得以重回咸阳,接掌那个悬而未决的权柄。

    赵郢的日子,重新被忙碌所充斥,他除了要协助始皇帝处理政务之外,还要认真地琢磨此次科举考试的试题。

    这次的试题,是个方向,也是朝廷向天下人释放的一个极为鲜明的信号,容不得他有半点的懈怠。

    ……

    而就在赵郢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正处在漠北谈判的郦食其,却正如鱼得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