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账玩意!”
“他懂个屁!”
“如果不以上治下,百官能对大明忠心耿耿吗?”
“如果不以上治下,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学胡惟庸造反啊?”
朱元璋怒气冲天。
他一向看重朱标,一手调教多年,常为朱标感到自豪。
现在,宋隐却将咱的好大儿往沟里带!
朱元璋心里怎么可能痛快!
尽管宋隐说的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可否认自己的治国理念,这本身就是问题。
朱标看到朱元璋脸色难看,心里清楚,朱元璋一直强调帝王之术,就是希望将皇权紧紧握在朱家人手中。
所谓人心难测,何况这龙椅。
于是就诞生了这以上治下的帝王之术!
这也是这么多朝代中,官员造反还是少之又少的原因。
“父皇息怒。”
“宋师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儿臣会两者兼顾使用的。”
朱标赶紧先安慰朱元璋。
毕竟宋隐的治国理念跟朱元璋完全相反,如果支持宋隐,就是质疑朱元璋。
朱元璋自然会不高兴了。
朱标很了解自己父皇,生怕父皇一怒之下,不让自己继续跟着宋隐学习,那就损失大了。
只是朱标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朱元璋火更大了。
朱标说会两者兼顾,岂不是变
相认可宋隐的理念?
认可宋隐就意味着自己是错的!
朱标才去了户部一天而已,这胳膊肘儿就拐得那么厉害了!
朱元璋心痛啊!
这简直是哑巴吃黄连,自作自受!
自己如果不让朱标去跟宋隐学习,又岂会有这些麻烦?
朱元璋心疼得久久无法平复。
“哼,你倒说说看,统计学又是什么鬼东西?”
朱元璋只能继续追问,以此来分散注意力。
宋隐都灌输给了朱标什么东西,他都要了解得一清二楚才行。
他跟宋隐相识近十年了,都没有听宋隐说过什么统计学。
他担心朱标被宋隐给忽悠了,要替朱标把关。
朱标为了让朱元璋消怒,不敢怠慢,连忙开口。
“父皇,统计表学,就是通过调查并整理,然后进行分析和判断等方法,对未来进行预测。”
“宋师还说了,这些统计数字,都是国企统计出来的。”
“通过这些统计数据,可是让朝廷提前布局。”
“比如说,从统计报表上,可以得到这个州府哪些物品短缺,哪些物品结余较多,朝廷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提前做出应对。”
朱元璋听到这里,脸上现出寒意。
统计报表听起来似乎有点用处。
只是朱元璋却更加
生气。
他气宋隐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他有这种好方法。
难道说,这统计表,需要由国企才能操作吗?
朱元璋突然间将此事跟空印案联系起来。
如果可以提前预测到某种事情会发生,那么会不会跟空印案那般弄虚作假?
这种情况太有可能了。
朱元璋十分好奇,如果需要由国企来操作,谁又能保证国企里面的人不会造假呢?
国企虽说是由宗亲担任,事实上却由宋隐在打理。
毕竟国企是宋隐一手创办出来的,这种运作模式别人都不懂,所以只能由宋隐全权负责。
宗亲不过就是挂了个名,用以威慑官员而已。
“父皇,统计表用处很大,宋师手中的统计表,儿臣就看出了许多大明存在的问题。”
“父皇,在这之前,儿臣都不知道,咱大明粮食都会短缺。”
“所以父皇,朝廷要着重解决这些问题。”
朱标的话,让朱元璋忘记了愤怒。
什么?
粮食短缺?
大明已经算是很富裕了,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怎么还会有粮食短缺问题?
朱元璋就跟朱标听到这件事情时一样,无比惊骇。
“父皇,这些民生基础物品短缺,是因为大明发展得太快了,所以许多方面无法兼
顾。”
“父皇,咱大明在前几年,仅有几个州府日子过得还行。”
“现在不同了,几乎每处州府都渐渐富裕起来,所以物品出现短缺也正常。”
“而且大明还出口粮食,此举有利于大明经济发展,却也因为物品周转过快,所以造成供不应求现象。”
“所以朝廷需要根据短缺物品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朱标这么解释,通俗易懂,朱元璋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确实如此!
大明也是这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之前每个地方都穷。
现在,却是每个地方都富裕,想要找出哪个地方百姓吃不饱都找不出来这样的地方来。
即便不是所有的百姓都富裕,至少没有百姓再饿肚子。
这点朱元璋还是知道的。
朱元璋只是想不到,统计学竟然如此玄奥,通过国企,就能把每个州府情况调查得一清二楚!
简直比锦衣卫还厉害啊!
靠!
此刻,朱元璋真想把锦衣卫指挥使胡雄叫过来大骂一通。
虽然他极想这样做,最终还是忍了下来。
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想要知道的事情,没想到宋隐用一个统计学就做到了。
想到自己跟宋隐的差距,朱元璋心里都在滴血。
这混蛋太能生事了!
朱
元璋心里实在痛快不起来。
而且自己最看重的太子,竟然还满脸笑容,朱元璋很愤怒,又舍不得对朱标说重话。
“标儿,你记好了。”
“你跟着那王八蛋学习,要懂得摒弃和取舍,该学的可以学,但咱的理念,你绝对不能丢。”
“这大明江山是咱老朱家的江山,你懂吗?”
朱元璋一脸严肃地看着朱标。
朱标打从记事开始,就听到现在,自然知道朱元璋强调的是什么。
他也不会忘记,因为这是老朱家的根本!
朱元璋见朱标那么容易受宋隐影响,怎么想怎么对宋隐有意见。
原本想让他教导朱标一些治国手段,想不到这混蛋玩意直接否定自己的帝王心术。
“宋隐这混蛋,简直让咱想想都火大。”
“他懂个毛线?咱几十年走过的人生经历得来的经验,他那法子还行,那也无法跟咱比。”
“标儿,谁主谁次,你心里要有杆秤!”
朱元璋虽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