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路口,长信驾着马车从小路离开,叶晓榆和沈木错开了进村的时间,省的被人看见又要说闲话。
叶晓榆回去的路上果然遇到了人,是村里的王二嫂子,她提着一个小篮子,一边念叨着什么一边赶路。
“晓榆丫头,你这是刚从镇上回来?”
看见姐弟两,王二嫂子还停下脚步打了声招呼。
“二嫂子。”
叶晓榆应了一声,随后问:“二嫂子赶这么急,是要去哪?”
王二嫂子解释道:“沈家大儿子回来了,带回来好些东西,一大车的粮食和种子,好些都是之前没见过的,什么辣椒,苞米的,他现在搁家门口摆着呢,我赶紧去看看买点什么,你家菜地再过两个月不也空下来了吗,不如也去看看?”
看着她兴奋的样子,叶晓榆面上也浮现出几分震惊:“还有新种子,那我待会儿得去看看,二嫂子你先赶紧过去,我回去把东西放了就来。”
王二嫂子看了一眼她背上的背篓,哎了一声算答应,临走前还不忘推提醒:“你记得赶紧过来啊,可别到时候什么都买不着了。”
“知道了,谢谢二嫂子。”
叶晓榆带着叶辛禾回家,把东西收拾一下又朝着沈家的方向过去。
她手上已经有足够多的辣椒种子了,这是她目前最想要的东西。
不过其他作物的种子也可以去看看。
顺便,也可以跟沈家买些木材回来搭建狗窝,早上去找镇上的时候,沈木就跟她提了叶成飞在陈大夫家欺负狗崽的事,她也觉得还是尽快把狗崽抱回家养更好,省的叶辛禾每天都要往陈大夫家跑。
沈家的房子在年后翻修过,高高的围墙,朱红色的大门是村里最气派的。
门前还有三块青石台阶,沈家大儿子就坐在上面拿着蒲扇扇风,面前横着一块大木板子,上面装的都是他从商队带回来的作物和种子。
木板周围喧喧嚷嚷的围着不少人,都是村里的妇女,她们对沈大带回来的新鲜玩意儿很感兴趣,一直在问是什么东西,怎么吃怎么种。
沈大也是耐心的回应着,倒也没有不耐烦。
沈婆婆有些心疼儿子,拿了一壶水出来让他润润嗓子。
叶晓榆也站在外围打量了一番,看见了不少眼熟的东西。
首先就是玉米,不是完整的一根,而是放在布袋里面的玉米粒,沈大说这是玉米种,里头加入了肥料,买回去直接种就行。
有人问及种法,沈大说现在还不是时候,要等来年二月,说到这里他叹息一声,如果他能回来的再早一个月,七月也是能种的。
一听要等来年,有几个大婶就不打算买了。
因为到时候镇上说不定也会有玉米的种子,现在买回去也是占地方。
叶晓榆也没有买,虽然她知道玉米的价值很高,但她不打算种地。
妇人们围在一起互相商量讨论了一下,有人没买也有人买了。
除了玉米,叶晓榆还看见了几个绿色的,呈圆柱形,外表布着瘤皱熟悉菜品。
竟然是苦瓜!
这实在是意外之喜。
“沈大,这是什么,看着咋有点像丝瓜呢?”
有其他人也注意到了苦瓜,拿起来看着沈大问。
“这个啊,叫凉瓜,也叫苦瓜。”
沈大介绍道:“这是从东边买的,据说是从大海上传来的东西,咱们大华国可没有,可稀罕了。”
“是吗?”
众人一阵惊奇,从海上传来的,这一点就足够令人震撼了。
沈大继续道:“这瓜呢,可以用来炒肉炒鸡蛋,就是味道有点苦。”
“苦的?”
有人面上浮现出几分嫌弃:“苦的还怎么吃?”
“嫂子等我说完啊。”
沈大无奈的笑笑:“虽然味道苦,但是他能清热去火啊,而且在炒之前,你用盐腌一下,再用水冲冲,这味道能去掉大部分呢。”
“还有这种说法呢?”
有人拿着苦瓜四下打量,语气带着丝丝怀疑。
沈大立刻肯定道:“当然了,我亲自试过的,大家也知道,我们商队赶路有时间太急没时间停下来做饭,就是吃点馒头和肉干。
这烤出来的肉干啊,容易上火,吃多了嘴角就起燎泡了,后来连着吃了三顿凉瓜,这燎泡就消了,我们也找大夫看过,这凉瓜啊就是有这作用。”
“这么神奇,我买一个,正好家里小子上火也不乐意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