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日,距离宣府镇足有两千里之遥的宁远城同样气氛凝重,新任辽东巡抚毕自肃在城中一众文武的簇拥下登临城头,居高临下的望着远处天际线上若隐若现的黑影。
自从辽东重镇沈阳城和辽阳城先后落入女真建奴之手后,明廷便是彻底丧失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开始由攻转守。
待到广宁城也被努尔哈赤攻克之后,朝廷在辽东的统治便基本宣告结束,反观女真人则是顺势将政权范围推到了辽西,并凭借着自广宁城中掠夺的粮食和物资,稳住了国内岌岌可危的局势。
现如今,朝廷在山海关以东仅剩下锦州和宁远两座重镇。
低垂的穹顶下,伴随着凛冽的寒风,远处天际线上的黑影越来越多,若有如无的喧嚣声也是传至城头上众人的耳畔。
女真鞑子再度兴兵!
或许是为了给城中明军施加压力,远处建奴的行军速度并不快,但却给了城头众人更大的压迫感,密密麻麻,犹如蚁群一般。
耳畔旁偶尔响起的号角声和嘶吼声更是令众人如坠冰窖,尚未从几个月前的死战中恢复元气的宁远城,莫非又要遭逢劫难了吗?
"督抚,"一名身材魁梧,面容与汉人有些许迥异的武将面露惊疑之色,忍不住出声问道:"这些建奴是疯了?"
他叫满桂,祖上乃是被明廷招抚的蒙古人,世代居住在宣府,前些年因为得了"帝师"孙承宗的赏识,被其带到辽东,如今已成长为辽东屈指可数的悍将。
"是啊,莫非那女真大汗皇太极自觉在宁远城外丢了面子,一定要捡回来不成?"未等到毕自肃搭话,一旁的副总兵祖大寿便是附和了一句。
与城头上的这些"外来户"不同,他可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早在宣德五年,宁远城筑成当年,其先祖便是携带家眷老小迁居至此,世代繁衍。
经过将近两百年的传承,他们祖家已然成为宁远城乃至整个辽东首屈一指的"将门世家",地位斐然。
"怕甚,跟他们拼了就是。"
"这一次,定要让皇太极有来无回。"
或许是前些天的"大捷"尚在历历在目,亦或者前段时间随同辽东巡抚一同运至宁远城的军饷起了作用,城头上众人的士气倒是不低,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建奴此时兴兵的动机所在。
...
沉吟了少许,始终沉默不语的辽东巡抚毕自肃终是沉声问道:"城外的探子,可是提前汇报了女真鞑子倾巢而出的消息?"
"回督抚,不曾。"
总兵满桂闻声便是连忙拱手说道,他与毕自肃在辽东共事多年,自是清楚这位文官胸中的才干伟略比前段时间风头一时无两的"袁崇焕"不知强上多少。
"唔.."
闻声,辽东巡抚毕自肃便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其面上惊疑不定的神色也是缓和了少许,好似有些放下心来。
"那这群鞑子是想干什么?"一旁的祖大寿闻声也是低喃了一句,脸上仍是充斥着浓浓的不解之色。
此时远处天际线上的黑影已然完全映入城头众人的眼帘之中,建奴军阵算不上"厚实",充其量也就将将过万,阵型分布的还有些散乱,颇有些乌合之众的感觉。
自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后,其麾下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八旗便是自赫图阿拉倾巢而出,驻扎在辽阳城和沈阳城这两座辽东重镇。
至于邻近的广宁城,则是由少许女真精锐率领着近些年不断收编的蒙古鞑子以及自辽东大地搜罗的汉民把守。
依着眼下的形势来看,城外这群突然出现在宁远城外的黑影恐怕便是驻扎在广宁城中的"乌合之众"。
想清楚其中关键之后,城头上众人便是陆续恢复了胆气,只要不是女真鞑子倾巢而出,那他们便可仰仗城头上的火炮高枕无忧,不至于太过于被动。
没有理会身旁传来的低喃声,毕自肃扫视了一圈城头上严阵以待的众将士,满意的点了点头:"虽然城外建奴不过万余,但我等也不可掉以轻心,命令全军严阵以待,以防生变。"
终究是敌军来犯,虽然无论是数量亦或者战力都远远无法与昔日皇太极亲自率领的那批女真精锐相比,但也不可太过放松。
"众将士,各司其职。"
"速速派人将此间消息快马呈递至京师。"
又是观瞧了一下城外的"乱象"之后,辽东巡抚毕自肃的脸上猛然露出了一抹恍然之色,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有些迫切的朝着身后的亲兵吩咐了一声。
"是,大人!"
闻言,城头上的亲兵不敢怠慢,重重的点了点头便是转身朝着身后的阶梯而去。
"大人?"
毕自肃脸上刚刚一闪而出的急切自然没有瞒过身旁祖大寿的眼睛,不由得阴阳怪气的问道。
自从号称"东李"的李成梁家族覆灭之后,他们祖家便是隐隐成为了辽东将门之首,尤其是辽沈失陷之后,历任辽东巡抚和辽东经略都对他祖家多有倚重。
尤其是前任辽东巡抚袁崇焕更是对其"推心置腹",将其视为心腹爱将,却不想被身旁这名其貌不扬的文官"抢"了位置。
眼下有机会见到文官"吃瘪",祖大寿自是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谁让其刚刚上任,便是着手整饬军备,并借着发饷的当口在军中大肆宣扬"忠君爱国",令他有苦说不出。
不知不觉间,祖大寿的心中已然升起了些许不为人知的野心,隐隐的将驻扎在宁远和锦州两地的精锐铁骑视为自己的"私兵",不容别人染指。
"呵,怕是宣府那边有人坐不住了。"
迎着周遭众将士有些不解的眼神,辽东巡抚毕自肃猛然将目光投向宣府,口中说出的话语却是让人有些捉摸不透。
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