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间相视一笑后,趁坐着的皇上喘口气的时候,站着的皇上看了一眼程燕后,带着可惜的神态说道:
“而你祖父,他的运气就不如朕了,因为他至死都没有登上王位,没能成为一国之君,更不能得以施展自己的心中的抱负与理想。
还记得,当时,朕在咸阳,十三成王,年少无助,外忧内患,仲父一权独掌,朕形同傀儡,还好,有你祖父时常鼓励于朕,激励着朕,才使朕度过了又一个难以坚持的岁月。
后来,朕独掌一国,就请你祖父到朕的身边,住在朕的咸阳都城。
外人看来,他是质子身份,实则朕只想让他在朕孤独的时候陪陪朕。”
听到此处,一直沉默不语的程燕,这才对站着的皇上开口说道:
“是的,想当年,你们两人朝夕相处、情同手足,赵国诸人看在眼里,尽人皆知。”
说完,程燕脸色一寒,立刻是咬牙切齿的继续说道:
“但是,当燕王喜将我祖父送到咸阳当质子时,你却薄情寡义,不再理睬,并且数次羞辱于他,无奈之下,我祖父这才逃离而去,并让荆柯刺杀于你。
狗皇上,可惜当年荆柯刺王未能成行,否则,哪里还能容你今日站于此处?”
听到程燕说完,不待站着的皇上开口,坐着的皇上叹了口气后就连忙说道:
“唉!可惜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燕王喜知道朕与你祖父的交情,因此,将他送到咸阳当作质子,为的是什么?
那不过是时时提醒于朕,燕秦两国不可开战,秦不可吞燕。
而朕也就遂了燕王喜的愿,在心中筹划一统江山之际,定下了“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的决策。
刚开始的时候,朕时常去看望你祖父,总是与之促膝交谈回首往事,而不提少年时的伟大志向。
而你祖父则总是劝朕,不要在乎朕与他的情谊,鼓励于朕,要朕攻打燕国,尽早一统天下,取消诸侯间数百年的割据及相互争战。
让全国统一,让天下归一,从此消灭诸国争雄,以短痛而避免长痛,从而开创一个多民族合一,共享盛举的社会。
两人的分歧,几次不欢之后,朕只好暂时减少与你祖父的交往。同时,也担心那段时间,你祖父身在异国他乡,会感到寂寞,朕更是毫不犹豫,就将朕的堂妹莲芯公主,留于他的住所。
虽然没有明媒正娶,虽然没有大张旗鼓,但是后来,莲芯公主则是悄悄的生下了你的父亲。
这一点只怕你曾祖父都不曾知道,整个燕国除了他的贴身守卫,知道之人也是甚少。
攀亲论理,这说起来,朕也是你父亲的舅父,你父亲小的时候,朕还抱过他,对他也极是疼爱。”
趁坐着的皇上再一次感慨的时候,站着的皇上则是接着说道:
“后来,当朕开始走上了统一六国的艰难道路,你祖父知道早晚有一天,必将面临与燕国的争斗,你祖父生怕朕于心不忍,又是多次劝说于朕,鼓励于朕,不要在意他的感受与情面。
经过多次协商,我们两人不忍心看到两国百姓,受战争影响,生灵涂炭,就商量最好能以和解的方式,拿下燕国。
尽管当时,大臣们一直催促朕着手伐燕,但是朕一直未曾行动。朕对大臣们多次表示,燕子丹在秦一日,朕便一日不攻燕。
燕子丹更是多次书信于燕王喜,请求父王为了燕国百姓,归附秦国。
燕王喜却多次骂他,质于秦而向于秦,狼子野心。
最终你祖父毅然回国,开始了再一次规劝父王燕王喜之路。
然而燕国立于华夏之北,在那独特的地方雄据八百余年,根基甚稳,燕国喜以为朕也不过如同几位先祖一样,雷声大雨点小,不可能一直坚持大秦东出之路。
因此,哪里肯与朕和解?
无奈之下,你祖父为了激励于朕,这才想出了荆柯刺朕一计。”
“什么?为了激励于你?怎么可能?难道不是擒贼先擒王?不是想要刺杀于你?”
闻听皇上话语中,荆柯刺秦似乎还有其他用意,程燕立刻反问道。
“不错!”坐着的皇上立刻回复,并且自问自答道:
“你可知道荆柯打开的地图里,除了剑还有什么?
还有燕子丹亲笔书写的两个字:伐燕。
知朕者,唯丹也。
想当年,多少人都是朕的绊脚石,阻拦大秦的统一之路,然后你祖父却不是。
只有他一个人了解朕,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朕心中的抱负,那就是一统天下,改变这个腐朽落后的世界,创造一个古往今来,都不曾有过的崭新的国家。
他曾断言过,朕于世界而言,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你祖父归国劝降失败之后,我们又多次商量,只待他继承王位,就合二为一,燕归属于秦。
因此,我们都在等待着那一天,燕子丹继承王位的那一天。
然而,眼看着自己的王位遥遥无期,无奈之下,为了让朕速速采取行动,燕子丹另偏他径,设计出了荆柯刺朕一计。”
站着的皇上似乎有些无奈,张口说道:
“一直以来,朕总是以为,姬丹是太子,他迟早是要接替燕王喜而当上燕王,所以,朕不想抢占他那一片方寸之地。
朕更希望的是有朝一日,他当上燕王之后而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然后天下一家,万始归一。
采用荆柯刺杀,这是一种绝妙的计划,这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一方面是你祖父想要激怒于朕,让朕意为昔日好友如今反目成仇,好让朕下令攻打燕国。
另一方面,几百年形成的习惯,‘统一’二字,已经在所有的老秦人心中成了一种意志。
包括并不限于当朝的文武大臣,还是数百万虎狼之师,每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