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愁容满面的赵德清进门,屋中三人的脸色也再度凝重起来。
“又怎么了?你不是提前有过准备,还做了安排么,今日的朝会还不顺利?”
马皇后起身疑惑问起丈夫。
“不是不顺利,是今早又有快马进京禀报,找到了朕先前派往南平州加固河堤的工部官吏尸体,今年的夏汛远大于早年的夏汛,来的又急又猛,而且到现在洪水还未散去,朕能不犯愁么。”
赵德清忧心忡忡说着,随即看向唐宁:“憨子,你这么早进宫,可是我让你写的防治瘟疫要纲写好了?”
“回禀父皇,初步的条例已经列出来了,有二十五条,剩下没想到的我再慢慢想,想到了再添上。”
唐宁从怀中取出一卷纸筒递给陛下岳父。
“这么快,朕看看,第一,在难民聚集之地修建茅厕,严禁四处便溺……”“
赵德清脸上浮现振奋之色迅速打开,随即面露怪色望向唐宁:“憨子,把这个列为第一条,真的合适么?”
“当然合适,在染上疫病的百姓和未染病百姓尚未彻底分开之前,这是防止他人感染最有效的做法,父皇你要看不惯,把‘进入疫区的官吏,必须以双层棉布口罩捂住口鼻’列为第一条也行。”
唐宁迅速回答。
战地厕所的出现,就是为了防止战场的的士卒随处便溺,蚊蝇滋生,把携带的疾病传染给他人。
“好吧,朕相信你列出的这些都是有用之举,待朕看过一遍,就让印书监雕刻模板。”
赵德清不再言语,快速翻看了起来。
唐宁也不着急,他已经尽量把后世的东西,都用这个时代的所叫之物来代替了,不愁岳父陛下看不懂。
就算真看不懂,他站在一旁也能及时解释。
两刻钟后。
已经翻完了三页书纸的大夏天子赵德清,将手上的条例递给了马皇后道:“皇后,这是憨子写的防治瘟疫的法子,有几条在看起来都像是会引起动乱的举措,但只要能少死一些百姓,朕也会施行下去,你也帮朕看看。”
“是,臣妾遵旨。”
马皇后郑重接过,仔细研读起来。
就在这时。
前去叫人的赵婉心拉着四姐赵婉蓉一同回来了,看着屋内凝重的气氛,原本笑容满面的姐妹俩立刻识趣儿低下头,默默走到圆桌旁站定。
“母后,你这是看的什么?儿臣觉得这条就有些不大合适,太不近人情,百姓若是不能探视,他们就不知道医匠是否是在救治他们家人,一旦有人会错了意,就会出乱子的。”
赵婉蓉走到马皇后身旁,指着第十六道条例开口。
这让一旁的赵德清和唐宁等人都不由望了过去。
“哦?婉蓉啊,你怎么知道这条行不通会出乱子?”
马皇后扭头问道。
“听莺儿说的,她说她还在家乡时,有个郎中在路上看到个孩子晕倒了,找不到家人就抱回家救治,可有个村民看到后,跑到那孩子家中告诉孩子爹娘,有人迷晕了孩子带走了,那孩子爹娘拿着锄头扁担就跑到郎中家中,不分青红皂白差点打死了那位好心郎中,这不是一个道理么。”
赵婉蓉看着众人接着说了起来:“不让百姓探视家人,一两天还好,时间一长他们就会着急,这时候有人说他们没有被救治,而是被官府抓走了,一定会有人盲信跑去闹事的。”
她这番言论,无疑就是昨日丞相赵炜所言,百姓不会理解官府做法的细化版,再一次震惊了赵德清和唐宁。
唐宁也不得不承认是自己有所疏漏,这个时代百姓没有那么多文化,也不会像他那个时代的百姓那般信任官府,尤其是这种动乱之时。
“婉蓉,那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赵德清惊奇问到女儿。
“父皇,儿臣就刚好瞄到了这一条,还不知道什么事儿呢,哪有什么解决办法,这字好像是出自桃红那丫头的手笔,大姐你让她写的?”
赵婉蓉又看了一眼母后手上的纸张,抬头望望父皇和大姐问道。
“不是我,是唐宁嫌自己的字拿不出手,这才让钰儿代笔写的。”
赵明珠指了指身旁的唐宁说道。
“唐……”
赵婉蓉抬头扫过唐宁楞了一下。
赵德清同样看向了这位女婿:“唐宁,这法子是你拿出来的,婉蓉说的那种可能也不是不存在,你想到解决之法没有?”
“想到了,不让他们探亲不行,让他们一起去也不行,那就每天允许一部分身体健康之人,和救治病患的医匠穿戴一样前去探望,看到家人没事后,立刻让他们出去。”
唐宁说完,接着道:“这套条例也应该先让太医院的太医们再过目一遍,再交给印书监。”
“好,就按你说的办,婉蓉今天给咱们提了个好醒,太医院的太医们也有人是从地方上升上来的,也有人见过瘟疫,或许他们能帮你查漏补缺。”
赵德清立刻做了决定。
“那我就不用看了,看了也没什么用,赶紧交给太医院吧。”
马皇后合起书页回递给赵德清,赵德清又吩咐李德全将条例送去太医院,给太医们传阅。
“父皇母后,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赵婉蓉此刻也看了出来,父皇和母后都很着急,这份条例明显是立刻就要用的样子,而不是为了备用之作。
再结合自己方才看到的几条,将染病之人与身体健康者分开管理,居住之地必须先用生石灰消毒等条例,必定是发生什么大事了,而她还不知道。
“江南出了水患,或许会有大疫,父皇才让唐宁做了这个防治瘟疫的条例,与你们无关,到时和你们母后一起为江南百姓祈天拜福就够了。”
赵德清不再隐瞒,故作轻松望着几位女儿说道,这算是她们唯一能做之事了。
“本宫倒是觉得还可以做的更多些。”
马皇后起身肃穆而道:“传下去,从即日起,后宫禁止铺张浪费,餐食不准超过五个盘碟,两荤三素,从凤仪宫开始施行,省下来的钱财,一律用于救济江南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