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从村子里,花了比市价高一倍的价格,买了一个不大的陶锅。
陶锅的质量一般,不过煮个热水,炖个鱼汤还是可以的。
王成是带着内疚做这些事情的,包括看到水源就想到摸鱼。
林立是秀才,大家都叫他少爷,可想平日里生活要多么舒适了。
守城打仗是例外,可这么突然地和士兵赶车的车夫一样赶路,连马车都没有,着实是吃苦了。
而林立本来是可以舒舒服服地呆在永安城的宅子里,或者是去京城里赚大钱的。
王成匆匆骑马赶回来,就见到林立坐在火堆旁,专注地看着烤着的野鸡。
听到他过来的声音,抬起头来。
王成是直接去了水源,接了水,也把收拾好的鱼丢到锅里了。
大家一起捡了几个石块,很快就垒起一个简易的灶台,拿了燃烧的树枝填进去,陶锅就坐在上边。
两条鱼,看着都很肥,显得陶锅就小了。
行军打仗,身上不可缺少的就是盐,撒了些在锅里。
水很快就翻腾起来。
锅里的是鲫鱼,林立有点怀念奶白色的那种鲫鱼汤了。
要是有油就好了。
鱼汤虽然不是奶白色,也只就加了盐这一份调料,但大概是水质好无污染的原因,汤很是鲜美,连带着鱼肉也不难吃。
林立小睡了一会,胃口大开,不但吃了半条鱼,还吃了半只野鸡,一张烤饼——可惜没有酱汁。
这个夜晚是露营,字面意义的纯粹的,连帐篷都没有的露营。
林立盖着他的大氅,很是庆幸他临出门的时候想到了这个。
虽然兔毛的大氅盖着有点热,但是北方昼夜的温差是很大的。
前世林立注意过,偏南的辽宁,昼夜温差常年稳定在十四度左右,冬季时候这个温差还会增加。
现在是春末夏初,白日里温度尚可,夜晚也很寒冷。
林立注意到,士兵们和赶车的车夫们都是搭着一件并不厚的衣服,随意躺在草上。
比较而言,他是最舒服的。
虽然实际上并不如何舒服。
盖着大氅热,不盖着冷。
最后林立折中了下,只用大氅盖住上半身,让两条腿和脚都露在外边。
如果娘看到了,一定会说会着凉的。
早晨醒来的时间,比林立预计的要早。
天还没有亮,车队的所有人就都起来了。
先是喂骡马,然后才是人自己简单的早饭,林立吃了出发之后的第三顿大饼。
士兵行军时候的伙食太单调了,尤其是急行军的时候,连野味都没有时间打,天暖和还好,若是冬天,热水都没有,太要命了。
方便面是不是适合作为士兵战时的口粮的。
体积太大,热量也不够高,所以在不考虑口感只考虑能量的情况下,压缩饼干是首选。
其次是肉干。
可要想获得足够的肉干,就要先有足够的牛。
在机械化没有普及的前提下,大夏和历史上的古代一样,都是禁止宰杀食用牛马骡这般大型牲口的。
压缩饼干倒是不难做,只是口感也太差了,吃的时候也需要热水。
长途行军还需要补充维生素,也可以在夏季秋季的时候多做些干菜。
至于午餐肉——炼钢急速要是提升起来,所有的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
煤怎么还没有被发现,不应该的啊。
林立回忆着前世了解的几个大型煤矿分布地。
东北最大的在辽宁,按照在方县令那里看到的舆图,曾经最大的西露天矿就在附近。
等有了权力了,得派人找找。
山西也是煤炭资源大户,不过林立前世没去过山西,对山西的地理资源完全不了解。
出发第三天的时候,粮队收到了王爷派来的信使,王爷已经派出五百骑兵前来接应粮草,大约两天之后就能接应上。
这个消息明显地让士兵们轻松起来。
只是林立发现,王成似乎比前几天紧张。
林立也跟着紧张起来。
以他前世看小说电视剧的经验,越是临近安全所在,越会有一波出其不意的危险。
况且这么长的粮队,目标明显。
未知的危险,远远比能看到触摸到的危险更让人胆战心惊。
林立一路设想着匈奴大军避开孙将军的堵截,绕路追上粮队,摧枯拉朽般斩杀了他们这三百来人的士兵,烧毁了粮食……
又设想这逃走的此刻尾随在身后,正伺机烧毁粮食,也在等待他落单的机会再次刺杀。
甚至也想到了边境王爷抵挡不住匈奴大军,或者是某一小队骑兵突破了防线。
幸好,林立想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信使到来一天后的下午,粮队终于迎来了镇北王的五百骑兵。
虽然人数不多,但林立还是知道八百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的。
林立欣喜的同时,心也是一沉,能派出这些骑兵来迎接粮队,王爷那边的粮草可想而知缺乏到什么程度。
让林立意外的是,前来迎接的骑兵还带来了王爷的亲笔信,信上说要林立轻车简从,脱离粮队,先行前往北地。
然而想想也就不意外了。
和这几万石的粮食比起来,还是林立金贵也宝贵得多。
毕竟,在林立的脑子里,还装着火药的配方,炸药的制作方法。
且林立也才知道,前来接应的五百骑兵,竟然是来保护他的。
这也让林立颇为受宠若惊。
接下来的赶路,才是林立的噩梦。
真是没有对比就不知道之前的骑马有多么舒适,也让林立认识到了什么是急行军,什么是长时间的策马奔腾。
虽然有羊羔皮子垫在马鞍上,减少了对大腿内侧和屁股的摩擦,但是长时间骑在马上奔跑,身体不能完全坐在马鞍上,需要双腿用力踩在马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