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隋炀帝杨广以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不久又拜太原留守,以北备突厥,并镇压今山西省境内的农民起义。已被皇帝杨广猜疑的李渊也早有离开大兴城的意思,正好接到了这个旨意,收拾了行装,将长子建成留在河东,“潜结英俊”,带着一家子匆匆往晋阳而去。
李渊七岁时便死了爹,家里的几个兄弟相继早亡,他可谓独苗一个。大野渊作为大野家唯一存活的儿子自然继承了老爹的爵位,但爵位并无实权。李渊后来能够步步高升、官运横通,从十五岁时只是隋文帝的贴身侍卫,补千牛备身、升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大业年间,调任中央朝廷担任了殿内少监公元613年(大业九年)又提升他为卫尉少卿。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李渊被拜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李渊升为右骁卫将军。公元617年李渊(大业十三年)成为太原留守,掌管太原、雁门、马邑、楼烦、西河五郡,直到他彻底掌握了国家的边关重镇与军事大权。是他表弟让他从地方进中央的,是他表弟让他掌握军政大权的。
杨广对大野渊这位表兄是十分照顾的,却没有想到这位对他溜须拍马,看似忠厚的老实人内心里早就有了反抗他,甚至取而代之的心思。唐朝的刘餗《隋唐嘉话》在记载着这样一段话:“炀帝宴群臣,以唐高祖面皱,呼为“阿婆”。高祖归,不悦,以语窦后,后曰:‘此吉兆。公封于唐,唐者堂也,阿婆即是堂主。’高祖大悦。”由此可知一脸是褶老谋深算的“阿婆”李渊早有做唐主谋篡皇位的野心。
大野渊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他早就看出来隋祚将亡,早就有过起兵代隋的想法,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
杨玄感起兵的时候,很多人都蠢蠢欲动,但李渊还是觉得时机不够成熟,不但没有贸然行动,还告密有功。李渊察觉到隋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便“纵酒纳贿以自晦”,装糊涂来自保。
大业十一年四月,夏侯瑞作为李渊的好友兼手下,对李渊说“金玉chuang摇动,此帝座不安。……天下方乱,能安之者,其在明公。但主上晓察,情多猜忍,切忌诸李,强者先诛,金才既死,明公岂非其次?若早为计,则应天福,不然者,则诛矣!”
于是大业十二年,作为右骁卫大将军,奉召为太原道安抚大使的大野渊兴奋了。他觉得这次到太原(太原黍离,陶唐旧民)是上天的意思让他在这里起兵。几乎安奈不住内心兴奋的大野渊把李建成留在河东,“潜结英俊”,把李世民带到太原“密招豪友”,就此又是兴奋,又是惶恐地奔赴晋阳。
这个时候,杨广正为自己飘摇的江山,多番猜疑,缘故就是公元614年末,洛阳街头出现的一首民谣《桃李章》“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的谶言。当时有一个叫安伽陁的方士给隋炀帝上书,说现在各地都在流行一则谶语,这个谶语的内容是“李氏当为天子”,弄得杨广直要杀尽天下姓李的人,为此其中还有几位李姓大臣,因为这个谶言全家遭难!如李浑,李敏等。受到政迫害而逃亡的李姓之人,也有很多。
被表弟的老弟恢复了李姓的大野渊由此也在这个已经杀红了眼的表弟猜忌范畴之内。好在大野渊有城府,又能忍耐得住,才在杨广表弟的多番猜忌之下,活到了现在。如今眼前成事的目的地就在眼前,大野渊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他都恨不得给自己插上一双翅膀,直接飞到晋阳。
不到目的地,彻底掌控了兵政大全,大野渊内心都不稳定,生怕在这过去的路上,就接到了杨广表弟的什么旨意。大野渊自诩就是一个很有政治涵养的人,为什么离开之前就要将建成留下,非要带着二子世民赶往long兴之地?就是因为大野渊在离开之前,就想好了过去的策略,建成为人不如世民具有冒险风格,慎重之心,持之固,养之深比较随他。这样的人就该留在这边,结交其他的世家,拉拢关系。
这么做,还有大野渊的另外一层意思存在。大野渊虽然早有了取代表弟而代之的心思,却不想承受造表弟反的骂名。虽说成王败寇,但是表弟对他太好了,盯着这个污名做了皇帝,大野渊心里都不痛快!如果带着持重的建成去晋阳,这个骂名他只能背起来。在这样的大事面前,李建成明显没有李世民的作用大,而且大野渊也想保护这个未来的太子,相对来说具有冒险精神的李世民就是顶这口黑锅的最好人选。
大野渊早就看出李世民这个儿子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估计在造人的时候,考虑了造反的事情,弄得这娃从小就继承了他造反的因子。野心大的,大野渊不看都能明白,将这样的人带在身边,大野渊觉得他都不用操心造反的事情,世民这个二儿子就能帮他弄好了!
坐在车子内,挑起车帘一角,看着前面骑在马上的小儿子。大野渊会心一笑,晋阳那边有表弟的行宫在,过去之后,只要舒服地享受那些被表弟遗弃在那里的宫女,造反的事情就让这个小儿子折腾吧!等待瓜熟蒂落,自己也享受够了,就能自然而然地站出来做出一副委屈的模样,主持大局了!
“杀!”就在大野渊坐着美梦地时候,山脚边的丛林里响起一片喊杀声,一片兵将冲着他们围杀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