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总管陈公公传旨来了。”
申用嘉如实回道,想着借贷的事儿可以瞒着爹娘,但肯定瞒不住陈珂玥与郭三,毕竟钱还得给她们花嘛。
“陈公公来作甚?”陈珂玥又问。
“奉皇上旨意,知道我最近窘迫,所以借钱给我过年呢。”申用嘉道。
“皇上借钱给你?”
“是。”但申用嘉只说借钱,没说借贷的事儿。性质不一样,或许不同的人倾向于不同的方式。
如果说他与皇上关系要好,皇上为什么不直接给或借而选择贷呢?
不同的人看法肯定不一样。
有人肯定认为,朋友之间给或借钱要比贷的关系好。贷款要还利息嘛,显得很不近人情。
可申用嘉与皇上的想法一致,他也觉得朋友之间贷比借好。
这样不伤感情,对于借的一方而言也没有人情的压力。
“到底是借还是贷啊?听说皇上喜欢放贷。”陈珂玥又道。
“都一样。”
“怎么能都一样呢?借的是人情,贷就没有人情可言。”
“那还是贷的好,我最怕还人情。”申用嘉脱口而出。
“你真的向皇上贷款了?”陈珂玥故意摆出一副惊讶的神情。
“对呀,有何不可?当初这栋房子都是向皇上借的呢?有钱再还呗。”
“可贷款不需要高利息吗?”
“当然需要利息,可只要能挣钱,这点利息算什么?”申用嘉不以为意。
“关键是你左手作画在短时间内还挣不了钱呀!”陈珂玥有点着急,心想没挣到钱,到时候还欠一屁股债。
再说,现在就欠债了,等两个孩子出生,不是更难了吗?
刚才听申用嘉为她们着想,一时心里还挺高兴的,冷静下来一想,似乎不对呀,给她们的钱可是高利贷。
花得不让人省心呀!
“放心,既是皇上主动开口放贷,那我们只管借来花好了。”申用嘉道,“到时候皇上自然会有办法。不都说了吗?借钱的是大爷,到时候我们还不上,皇上比我们更着急呢。”
“你是不着急,可贷款来的钱给我们怎么忍心花?”陈珂玥又道。
“钱还不是一样的?你们尽管花就是了。”申用嘉大大方方地道。
“大哥,珂玥姐姐的意思是,我们花得不踏实,外人还不以为我们是败家娘们吗?”这时郭三不禁插了一句。
“我们是为自己而活的,管别人怎么看?”这是申用嘉一贯的观点。
“你爹娘要是知道你贷款给我们花会怎么想?”陈珂玥又担忧地道。
“暂时不要告诉他们便是。”
“还是不妥。”陈珂玥摇了摇头,越想越觉得这事儿很不靠谱。
“不要想那么多了。”申用嘉确是一副毫不在意的神情,“我们要想开一点,借贷等于说花将来的钱,是不是?现在没钱不等于将来没钱。”
“可将来是多久?”
“瞧你们着急的样子,这次借贷,是皇上自己主动提出来,他说回京再想办法,就一定有办法,所以我压根儿就不担心,皇上让借咱就痛快地借,我们是不是得相信皇上?”
陈珂玥不吱声了。
她知道申用嘉对皇上的信任,也知道申用嘉是一个偏执的人,一件事一旦决定下来,不受他人影响。
第二天,陈炬便派人将两万两银子送来了。
签合同书时,申用嘉看都没看,直接签了。然后将钱全部交给陈珂玥与郭三,自己一两银子都没有留下,并交代她们两个也不必节省,支撑到明年皇上回京就行了。
陈珂玥与郭三内心当然高兴,可因为是借来的钱终究不踏实。
申用嘉解去燃眉之急后,便又一门心思扑到练习左手作画上了。
借贷一事也没有告诉他爹娘。
……
而另一边的郑恭王世子朱载堉,也感觉如释重负。
陈炬告诉他,在皇上没有回京这段时间,可以不必还贷款了。
至于需要承担高滞纳金一节,朱载堉根本不在乎。
在他眼里,只要能用钱解决的事儿都不叫事儿。
不用还房贷,朱载堉感觉压力小得多,毕竟不像申用嘉,他还有另外两个副职,有一定的收入来源。
对朱翊镠感激的心情,朱载堉无以言表,皇上对他太好了。
而当他知道这是冯保赶去辽阳,为他在皇上面前求助时,朱载堉又对冯保感激满怀,认为他们已是神交了。
而在此之前,朱载堉对冯保的印象并不算好,一经接触后,没想到冯保为人处世还挺合他胃口的。
朱载堉与冯保很快聊到一块儿了。
确实没想到冯保为了他居然一个人跑到辽东向皇上求助。
……
由于申用嘉与朱载堉身份特殊,所以与两个人的交流,可以说都是陈炬在亲力亲为。
事情办妥之后,陈炬去坤宁宫向郑妙谨汇报。
表示申用嘉与朱载堉都很高兴,也乐意皇上这样安排。
“嗯,年底看还有没有其他人需要帮助啥的?”郑妙谨问道。
“奴婢遵旨!”
“尤其是考察京城还有没有流民,以及日子过不下去的穷苦百姓——他们那些人适当时候理应得到朝廷的照顾。”
“奴婢明白。”
“冯公公退下,田公公又在辽东,王安又去了台湾,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许多事,就只能指望陈公公了。”
“奴婢若是真的有幸能为万岁爷、皇后娘娘分忧,那才是奴婢的福分呢。”陈炬由衷地说道。
于他而言,这话可是发自肺腑,而不是在郑妙谨面前恭维。
恭维的话,陈炬本也不会说。
“皇上名义下的几个公司、集团,也得需要陈公公去看看,原来总是冯公公与王安两个人在跑。”
“好,奴婢明天就安排人去。”
“我的意思,不是安排人去,而是陈公公亲自去。”郑妙谨纠正道。
“哦,奴婢明白了。”陈炬想着,这应该是年底收账去的节奏吧?
在此期间,几大公司与集团,该完成年度总结以及未来的规划。
就这样,在一派祥和的气象中,泰和元年即将谢幕,迎来泰和二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