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二十章约束等于保护
    <b></b>                  朱慈烺见崇祯不话,继续道“其实这样的限制还很多,例如医生,大明一直虽然有御医管理的军医制度,但是其实从永乐至今已经名存实亡。

    各军队外出征战,要么征召当地的游方郎中,要么就是在家乡征召郎中携带随军,不仅水平参差不齐,数量也少到可怜。

    甚至很多卫所军,一卫之兵五千人只有一个到两个大夫,而且这些大夫只给那些军官和家丁看病,普通军户得病只能自生自灭。父皇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崇祯不太理解“这意味着什么?”

    朱慈烺对于崇祯这种一点社会常识的回答那是相当无语,听听这是人话么!这不就是晋惠帝的何不食糜!

    朱慈烺吸了一口气“假如他们知道要是受伤也不会有人医治,他们还敢受伤么?假如他们知道如果自己战死了家里的妻儿老可能都会饿死,他们还会拼命么?

    这样的军队到了战场,是问,有谁敢受伤,有谁敢战?又有谁有勇气拼命,这样的军队又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呢?”

    崇祯记得朱慈烺当初研究外科的时候跟自己过这样的话,当时可能心思全在那场招标上,并没有把这个听进去。

    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只有士卒知道即使受伤也有人医治,而且一定能治好,大家才会敢打敢拼。

    朱慈烺道“目前皇仁堂虽然一直在努力培养外科医生,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新兴学科,不仅学生们是第一次接触,就连老师也都没有什么经验。

    从皇仁堂建立到现在才半年而已,最近那些优秀的学员各新军也只有再外出任务的时候才能配备,而老师更是只有新军五千人才分到一个。

    这些人学生还都是一些有外科经验的医生,而下一批确只是一些学徒,预计至少要两到三年的培养才能独当一面,新军紧紧是满足当前的需求都不足,更不要继续扩大了。”

    崇祯突然感觉压力好大,连忙问道“为何不全大明招募良医配给各新军?”

    朱慈烺摇摇头“父皇,整个大明都处在一种缺医少药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皇仁堂的成药会卖的这么好的原因。

    这都是很多人根本看不起病,请不起医生,干脆买些成药回去吃个试试。如果大规模的招募民医转换成军医,那么百姓生病岂不是更加难找到大夫。”

    崇祯转了几圈“我知道你提出问题向来都有解决办法,既然你发现了医者的不足,那可有解决的办法?”

    朱慈烺抬起头“办法倒是有,在各地多开医学堂,让更多人学习此技艺,经过几十年努力,这个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

    崇祯怀疑自己听错了“几十年?”

    朱慈烺摊摊手“没有办法,从零培养,总要一步一步的来,如果大明一千人需要一名医生,那大明就需要十五万医者,这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

    崇祯愣了一下“一千人一个医生?”

    朱慈烺点点头“父皇,大明现在每个村落大概有两到三百人左右,如果一千人有一个医生,那就代表着三到五个村子才有一个。

    这个比例并不高,要知道医生也分很多种,例如有骨科、外科、内科、儿科、妇产科、跌打损扇等一堆。

    并不是所有医生都擅长所有疾病的治疗,这样算来,要是想找到一个好的外科大夫,一个县可能只有一个到两个,这个比例已经非常低了。”

    其实朱慈烺是在偷换概念,要知道即使到了后世这个比例也很夸张了,后世华夏进入二十一世纪才做到三五千人一个注册医生,老美这么发达也紧紧做到六七百人一个医生而已。

    崇祯皱眉问道“那现在的问题怎么解决?明年的战争怎么办?前线的士卒岂能等上几年再医治?”

    朱慈烺抱拳“父皇放心,明年的战争儿臣觉得战场主要应该在京城以北的地区,所以在京城北面的几个大城集中建设一批医院。

    到时候皇仁堂还是有能力维持这些医院的运转的,到时候由老师带着学生能解决大部分的外科手术,战场上最多的还是刀剑枪伤,最近只要重点培养外科,还是能在几个月教会的。”

    崇祯又看了看桌子上的奏章,才想起来,太子这次来好像是为了解决这个通货紧缩啥问题的。

    当即坐下问道“你的这个通货紧缩真的会有这么严重?”

    朱慈烺嗯了一声,崇祯想了想道“那你打算怎么解决?有主意了么?”

    朱慈烺抱拳道“儿臣打算从四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就是朝廷报纸详述这些饶罪状,公布在报纸上。

    第二为了规范商业行为,表明朝廷的决心,对于经营这种外贸生意的商户,除了规定的互市之地外,其余的交易都要有经营许可证。

    第三就是为了增加货币流动,朝廷可以进行一次大采购,增加京城民间的现金!

    第四为了规范商饶行为,朝廷应该整理颁布《商律》约束下商户。”

    崇祯一听就不太理解了“这一地还行,这第二和第四是什么意思?还有朝廷采购钱从何来?”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商人们之所以害怕并不是应为朝廷管的太严厉了,而是他们不知道朝廷到底哪些是会管哪些事不会管,这种担心的绪才促使大家不敢经商。

    第二和第四条看似对商户进行了约束,但是实际上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只要告诉他们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哪些是做了会有什么后果,而那些事做了不会有事。

    这样一来商人们就会在大明划定的范围内经商,大家的心思也就定了,那这种不敢投资的行为也就不会有了。”

    崇祯点点头,朱慈烺这么好像确实有道理,只要明确的告诉他们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那么这些人还怕被莫名其妙的抄家么?

    崇祯接着又问道“那第三条怎么回事?为什么朝廷要大采购?”

    无弹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