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8章预判你的预判
    关于南北分治的朝议,在霍峻与诸葛亮言辞辩析下,众人在表面上已无异议。

    实际上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不是刘备来自中原,从而喜欢用中原士人出任高官。而是因这些中原士人根基、家乡不在南方,故中原流亡到南方的士人,他们热衷或渴望北伐,希望建立功绩,恢复故土。

    如孙吴政权,即便君主孙权为吴郡人,他在某些关键位置上,依旧喜欢用流亡江东的淮泗人。在吴国的中后期,诸葛瑾、吕岱、步骘不论是否有能力领兵,他们都被孙权授予兵权。

    就如诸葛瑾而言,其能出任大将军,根本原因不是他的战略有多么出色,而是他在北伐态度上,比大多数的江东籍贯文武积极。

    当然并非所有江东文武对北伐持消极态度,其中不少杰出的将领在某些情形下赞同北伐,而这需要孙权去带动那些将领,与筛选有心北伐者。

    孙吴与南汉情形虽大体不同,但却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刘备北伐,除了战绩打动人外,其还通过团结、带动众人,并选出有志将校。

    但随着创始人刘备的去世,霍、葛二人因时间短,不能替代刘备的角色,其也导致了南汉朝中今下缺了主心骨,或是说缺少领导者带动他们对目标的追求。

    主心骨的缺失,也导致朝中文武心思各异,以及对目标的迷茫。故而在南北分治的提议下,出现了不同声音,或求和,或保守,或主战也就不难理解。

    这种人心散漫,目标迷茫的状态,霍、葛又岂能不知。尤其是霍峻,他长期领兵作战,已是有所感觉。

    朝议之后,不待霍、葛有所行动,刘禅已让霍弋叫住二人,并请二人至侧殿。二人至殿时,刘禅已提前在侧殿等候。

    不待霍、葛二人行礼,刘禅则是亲迎二人上榻议事。

    刘禅大喜过望,说道:“当有劳二父操笔,以息众人之杂念。”

    当魅力值高的领导者去世,加上国内骚乱,很多人就会胡思乱想,自己吓自己,认为占据中原的曹魏很厉害。毕竟两汉时期的中原即代表正统,亦代表国力强盛。

    刘禅甚是谦和,说道:“昔先帝在世时,众卿北伐之心多坚。及当下曹丕遣使,约分南北而治,朕观众卿言语,多有偏安南土之心。若非二父,明辨利害,痛陈利弊,恐多不少人意同张公之念。”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峻长于论兵,而短于治经。我欲书写长文,以谓京师朝野官吏,令众人明形势,言复汉之方略。”

    说着,霍峻看向诸葛亮,笑道:“葛相长经学,可言古今之事,以古喻今,以安众吏人心。文武济世之下,料今后无人再言南北分治,而皆齐心北复中原。”

    这种情况下,需要用政治宣传,让文人们去深刻了解形势,告诉他们大汉正儿八经有能力去还于旧都。

    “愿听仲父教诲!”刘禅请教说道。

    “仲父,相父!”

    “张公之策或有可取之处,然汉贼不两立,我大汉不能为之,亦不可为之。朕深思因果,窃以为此风不可长,宜当正之。”

    “文人鲜有知兵者,不知今之形势,仅晓主丧而边乱,故而多忧少谋。欲令文人心安,需以深明大义言之,而后以形势告谓之。令文吏知今之形势,而后明复汉之道,则人心大安。”

    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南汉的文人有接触过战争,但却未深入了解战争。既不知战争,又不解山川地理,则就不懂天下大事。

    “臣与孔明正欲着手了结此事,不料陛下聪慧已有所察。”

    霍峻笑了笑,说道:“昔先帝在世,诸卿心服先帝而所以为之效力。先帝中道崩殂,西土骚乱,人心惶恐,今有北人言有息兵宁边,岂能不为之欢喜?”

    诸葛亮抚扇而颔首,笑道:“亮正有此念,曹操犹如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终是败亡。今之南北,虽与高祖之时不同,但亦有相似之处。曹丕非明君,好色虐民,容亮操笔晓以情理。”

    “不敢!”

    霍峻扶起刘禅,谦逊说道:“臣既受先帝之遗诏,此是为臣之本职。”

    “今鲜于辅在京,却不知何以待之,或杀之正风气,或令其北归?”刘禅问道。

    诸葛亮抚扇而思,说道:“禀陛下,鲜于辅是为北使,今杀之无用,令其北归即可。至于如何回复,且观大司马之见,亮不日西入巴蜀。”

    “陛下,鲜于辅既奉曹丕之令南下,与我国约分天下。今不如将计就计,从曹丕之所愿,备兵待之,以静制动,而后观其所为!”霍峻笑道。

    曹丕想玩计谋,霍峻不介意陪他玩玩,看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是否真如自己所想的那般。

    “那以何人为使?”刘禅问道。

    “无需遣人为使!”

    霍峻摸着小胡子,笑道:“陛下若舍得,放于禁北归,以懈曹丕之心。若所料不差,曹丕今是已有动兵之念,多半南征江淮!”

    “区区败将于禁,有何不舍?”

    刘禅毫不在乎,说道:“却不知仲父何以知曹丕欲南征江淮?”

    自刘备去世之后,于禁在南汉的地位大幅度下降。刘禅、霍峻亦或诸葛亮,对于禁无什么好感。他对南汉来说该榨取的战略情报,已经被榨取的干干净净。

    至于指望于禁替大汉领兵作战,别开玩笑了。于禁被投降之后,心气神都丧了,在大汉受尽委屈,依旧是不为所动。

    今下于禁留在大汉就是米虫,除了浪费粮食,当吉祥物外,毫无作用。不如送回曹魏,让曹丕动手解决他。

    “呵呵~”

    霍峻笑了几声,解释说道:“曹丕遣鲜于辅出使,今朝堂之上,鲜于辅言语谦和,仅是欲让我朝之人赞同南北分治,而不求己利。”

    说着,霍峻停顿了下,说道:“今先帝病逝去世,我朝人心散乱。如曹丕欲出兵陇右,我国短时之内,难以出众兵援之,陇右多会被其所取。故无需与我国言,曹丕亦能取陇右。”

    “今告知有取陇右之意,令我军不得出兵相助,岂不是掩耳盗铃,欲盖弥彰之所为?故以我观之,曹丕无意西进,意在我国。”

    “汉中闭塞,山川崇重,有陇右在上,曹丕必不会往之。江汉谓之江淮,襄樊二城隔水而立,难以轻取。较之江汉,而江淮非天堑,匹马可过,利于大军用武。且曹丕已遣上卿建水师,故所料不差,曹丕是有征江淮之备。”

    “那当如何是好?”

    刘禅略有忧虑,说道:“即曹丕南征,仲父御之,朝中之事,可授予何人?”

    “不急!”

    霍峻神情从容,说道:“形势未明,臣之所言或有所偏差。臣已令钟离徐盛、淮阴全琮、下邳霍攸之;汉南廖化、襄阳吕蒙等边将严阵以待。”

    “如曹丕南征,诸将先行固守,陆逊率兵马而后援之,臣观形势而后动,不宜急率大军益边,恐有空废粮辎之嫌。”

    霍峻虽预判曹丕会南征,却不敢打包票从江淮南征,更不敢打包票曹丕是否会畏难而退。

    如果像孙权一样,吃点亏就撤军,他率大军赶赴边境,赶赴个寂寞。他留陆逊在武汉,就是准备让陆逊当先行部队。

    “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