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0506【芝兰玉树?愣头青!】
    &lt;div id=&quot;content_tip&quot;&gt;&lt;b&gt;最新网址:<a href="http://www.xbiqugu.net&lt;/b&gt;    " target="_blank">www.xbiqugu.net&lt;/b&gt;    </a>打发走老九后,韩桢继续说道:“北地百姓骠勇,风俗尚武,治理起来怕是不易,用重典容易激起民愤叛乱,春风化雨则会助长北地百姓嚣张气焰,所以这其中的度,爱卿要拿捏好。”

    宇文虚中沉声道:“微臣在来之前,特意请教过汴京城内的一些北地商客,发现北地百姓虽骠勇桀骜,但实则也纯朴的紧。他们所求所谋,与中原百姓一般无二,不外乎吃饱穿暖。”

    “然,这些年契丹贵族盘剥百姓之甚,比之赵宋有过之而无不及,底层百姓过得极其凄惨,金国取辽代之后,这样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劣,六等制之下,女真贵族对百姓动辄打杀,视若牛马牲畜。以至于金国国内叛乱四起,暴动频发。”

    “微臣认为,管理北地当重法而轻政。”

    韩桢轻笑道:“继续说下去。”

    宇文虚中解释道:“在律法上严苛,有罪必罚,不分华夷,一视同仁。在民政上轻徭薄赋,废除奴隶制,推行摊丁入亩之国策,以此来分化契丹贵族对百姓的控制,配合进奏院舆论宣传,只消两三年,北地百姓尝到摊丁入亩的甜头,会自发抵制契丹贵族,泾渭分明,同时对我大齐心生归属感。”

    韩桢问道:“契丹、渤海贵族并非傻子,不管是摊丁入亩还是废除奴隶制,都会触动他们的利益,这些贵族铤而走险,煽动暴乱又该如何?”

    宇文虚中早有腹稿,胸有成竹道:“正所谓堵不如疏,疏不如引,一昧的武力镇压,只会加剧激化矛盾,产生隔阂。所以,在镇压的同时,为契丹、渤海等贵族,谋求新的利益,鼓励他们经商,开设工坊等。”

    韩桢赞赏道:“不错,看来朕没选错人。”

    “陛下谬赞了,微臣不过是拾陛下牙慧罢了。”

    宇文虚中面色谦虚,同时小小的拍了个马屁。

    “你不必自谦,道理谁都懂,但能为己所用,推陈出新才是真本事。”

    韩桢摆摆手,而后叮嘱道:“西京道朕会让豫州军镇守,朕给你个特权,调动五千以下豫州军,不需上报军部和内阁。”

    齐国一直是军政分离。

    驻军不管民政,同样当地官员也无法指挥军队。

    即便遇到特殊情况,也需提前上奏,经由军部、内阁审批,再转呈韩桢。

    但西京道不同,情况特殊,所以韩桢才会给他如此大的特权。

    宇文虚中面色郑重地站起身,躬身作揖:“承蒙陛下厚爱,臣定当殚精竭虑,以报君恩!”

    ……

    折彦文今年刚满二十,作为折可求的嫡长子,自幼被悉心培养,允文允武。

    到底是年轻人,气血方刚,求见韩桢吃了闭门羹后,气呼呼地回到客栈中。

    客栈卧房之中,一名年过四十的家臣劝道:“少郎君何必动气,齐国皇帝之所以如此,不过是想压一压我折家的锐气。”

    折家源自唐末,因此一直保留着家臣这一习俗。

    家臣并非是奴仆,而是家族的主人之一,与家主同富贵,共荣辱。

    折彦文愤愤不平道:“我折家世代镇守边陲,替中原看守门户,劳苦功高,岂能如此辱我?”

    家臣解释道:“此一时彼一时,我折家先前是替赵家看门,而今中原换了主人,自然要重新立规矩。”

    其实折家的处境也很尴尬,别看折家占据三府之地,乃是国中之国,可当个藩镇也就到头了。

    随着赵宋被赶往南方,西北五路三家将门皆转头投奔齐国,折家的处境就愈发尴尬。

    折家目前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金国,要么投齐国,没有第三种选择。

    至于西夏……

    西夏还没立国之前,就与折家打生打死,时至今日大大小小的战事不下四百余起,西夏人可谓是恨透了折家。

    原时空里,折可求归降金国,被完颜昌毒死之后,西夏趁势吞并了三府,接着把折家祖坟给刨了。

    刨祖坟代表着甚么,不用多说了罢?

    这是不死不休的死仇,根本没法解。

    先前,折家一直没有表态,哪怕折可存归降金国,都没有丝毫反应,明摆着是在看骑墙看风向。

    谁赢,他们帮谁。

    而今齐军攻势迅猛,打得完颜宗翰哭爹喊娘,折家立刻便下定决心,归降齐国。

    站在折可求的立场来看,自然没有问题。

    我折家替中原王朝看守门户两百余年,劳苦功高,而今天下大变,自然要为家族考虑。

    但在韩桢眼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齐国之内连一个黑山寨都容不下,更别提一个割据藩镇,一个国中国了。

    折彦文只是年轻气盛,并非是傻子,眼下金国战败,西京道落入齐国之手,齐国是他们折家唯一的选择。

    况且,来之前折可求千叮万嘱,让他谦卑恭敬。

    念及此处,折彦文颓然道:“罢了,等几日就等几日。”

    ……

    在客栈中待了三日后,韩桢终于派人通知,要接见折彦文。

    一路来到元帅府,折彦文在老九的带领下,走进大厅。

    看着韩桢的一瞬间,折彦文便不由自主地微微垂下头。

    他也算是少年英豪,能文能武,可在韩桢面前,却生出一股自惭形秽之意。

    实在是韩桢的气势太盛,仅仅只是端坐在那里,便霸气四溢。

    以至于,会让人下意识忽略他的年龄。

    “小民折彦文,拜见陛下。”

    折彦文躬身一礼,神色恭敬。

    韩桢打量了一眼折彦文,夸赞道:“都说折家这一代出了一对芝兰玉树,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不得不说,折彦文单看外表确实出彩,容貌俊朗,气质绝佳。

    而另一个,则是他的眯郑垩逯省?

    折彦文自谦道:“陛下谬赞,坊间恭维之词,当不得真。”

    韩桢沉声道:“折家镇守边陲,拒蛮族于门户之外,劳苦功高,朕很是敬佩。此前一直想召汝父入京,却被政务缠身,颇为遗憾。”

    折彦文到底还是太年轻,丝毫没有听出韩桢的言外之意,只当是在夸赞折家,心头不由一喜,躬身道:“多谢陛下体谅,小民不胜感激。”

    若是换折可求这个老狐狸,会立即伏地请罪。

    韩桢眼中闪过一丝怪异,没想到折家竟然派来一个愣头青。

    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折家这一代是真的没人了。

    折彦文这样的愣头青,都能成为年轻一辈的扛旗之人,说明折家其他人,只会更加不堪。

    语言是一门艺术,很多时候,并非是韩桢故意要绕来绕去。

    直来直去,有话就说不好么?

    当然好。

    但,前提是对方必须是君子,而非小人。

    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好话,往往是不中听的。

    若对方是君子,那自然无事,可若对方是小人,往往就会因为这句话而怀恨在心,凭白为自己树敌。

    而这个世道,君子终归是少数。

    所以,把批评藏在赞扬中,把赞扬隐在批评里,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聪明人听了,自然会懂,会明白你的良苦用心。

    蠢笨之人纵然不懂话中深意,也不会心生怨恨。

    刚刚来到北宋之时,韩桢其实也不懂这些,言行举止全凭一个莽字。

    后来与老狐狸们打交道多了,自然而然也就懂了。

    “伱父身子可好?”

    “蒙陛下挂念,父亲身子尚可。”

    “听闻你堂兄被伪宋贬往崖州?”

    “……”

    又聊了几句不咸不淡的琐事后,韩桢挥挥手,将折彦文打发走。

    目送折彦文离去,一直充当门神的老九,忍不住问道:“折家此来显然是打算投奔陛下,为何陛下却不给他开口的机会?”

    他方才分明看到,折彦文好几次打算开口,却都被韩桢打断,将话题引往别处。

    韩桢不答反问:“折家现如今还有选择么?”

    老九先是一愣,旋即理所当然道:“自然是没有了,西夏与折家是世仇,金人又被赶走,西京道纳入我大齐版图,折家除了投奔陛下,别无选择。”

    韩桢笑道:“那不就得了。”

    “可这有甚么关系?”

    老九挠了挠头,面色茫然。

    见他这副模样,韩桢不由摇头失笑道:“你呀,老老实实当朕的门神。”

    折家,呵!

    骑墙望风,哪有那么好的事儿?

    韩桢可以允许折家存在,但不允许一个世袭罔替的折家存在。

    就看折可求识不识趣了。

    若是不识趣,韩桢会帮他体面。

    ……

    却说折彦文出了元帅府,家臣立刻迎了上来。

    待上了马车,家臣迫不及待的问道:“少郎君,谈的如何?”

    折彦文神色郁闷道:“只聊了些琐事,并未谈正事。”

    闻言,那家臣心头升腾起一股不好的预感,不由皱起眉头:“还请少郎君将所谈之事,与我详细说一说。”

    折彦文倒也没多想,将韩桢的话一五一十重复了一遍。

    听完之后,家臣惊呼一声:“遭了,齐国皇帝对我折家心生不满,此事麻烦了。”

    对折家不满?

    折彦文反驳道:“应当不会,方才陛下还夸赞我折家忠勇,劳苦功高。”

    那家臣苦笑一声:“少郎君阅历尚浅,有些话看似夸赞,实则暗藏深意。”

    折彦文急了:“莫叔,眼下该如何?”

    “先回府州,将此事禀报家主。”

    家臣微微叹息一声。

    齐国皇帝这番态度,他们折家怕是要大出血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