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8章 心动不如行动
    第二百四十八章:心动不如行动

    太原府,又是一场雪,整个太原城外银装素裹。

    入太原城的官道上,可见有一列列朝着太原府而去的商队。地上雪积得愈厚,深一脚浅一脚,踩上去松软而踏实。印下的脚印里,明明暗暗的,阴影的边缘镶满了碎钻般的金色细芒。

    这是十二月十一日。

    几前,有商人在太原收到消息,是朝廷新的漠南行省要收购几十万石粮食。

    一时间,整个山西的商号都开始活跃起来。

    “掌柜的,咱们这么多粮食越太原去,不会出什么事吧?”

    运粮的马车上,挂着名为隆兴两个字的旗子,运粮队连绵数十丈,有五十多辆马车在朝着太原进发。

    中间的马车里,赶车的伙计有些担忧的问道。

    里面的掌柜闻声骂了一句:“娘勒,你特娘的操个球的心。”

    马车帘子挑起,一个身着锦衣,头戴毡帽的中年人一巴掌拍在了伙计的脑袋上。

    “好好赶车,早点到太原!”

    伙计点零头。

    掌柜的看了看外面的粮队,哼哼道:“你个不记明的狗东西,教你这么久,还跟个愣七坎正似的。”

    “朝廷要买粮,这是上面大人物发的话,轮得着你个狗东西多言多语的?”

    伙计‘哦’了一声。

    掌柜的沉思了一会,也道:“娘勒,五千石粮食,三千匹绢布,这要是闪老子一道,可就玩完了。”

    伙计有些不解,问道:“掌柜的,这么危险,咱为啥还要做这笔生意?”

    这一次掌柜没有骂他。

    似乎这话让掌柜的有所出神。

    “做生意,哪有不冒险的?当年战乱,老子凭三文钱起家,做到如今家财万贯,吃过的苦,冒过的险,老子自己都数不清了。”

    “灾,人祸,哪样没有见过?”

    “但这么多年行商,遭过那么多的难,老子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掌柜的拍了拍伙计的肩膀:“崽子,你命苦,你那死老爹在我手里跑商十几年,临死把你托付给我。”

    “我能给你的东西不多,但老子能够教你一件事。”

    伙计眼神清澈,郑重的望着掌柜。

    “世间之事的凶险跟所得利益相伴!赚钱的法子,也只有胆子大的人能挣的盆满钵满。”

    伙计有些懵懂。

    他不明白为什么要挣钱就一定要冒险。

    难道老老实实挣钱不好吗?

    一路进了太原城,掌柜的在子城之中跟一些商队的见了面。

    这些人,都是山西境内的大商号。

    山西腹地至正年未曾遭受战乱,簇也成了行商之人不二的选择!加上山西簇人口繁多,又跟北元交界,无论是内需还是外售,都有很大的需求量。

    十几个身着锦衣华服的商贾在城门口寒暄了一阵。

    过了一会,十几人便依次离去。

    很快,朱棡的手中就有了这些饶谈话内容。

    坐在椅子上,看着手里的内容,朱棡的脸色还是一如既往的淡然和冷漠。

    “一贯八,要坐地起价到三贯,胆子不。”朱棡淡淡道。

    何广义有些心悸。

    “三贯售出,怕是这些人要发一笔大财!”

    “岂止是大财!是降横财,市价一贯八百钱一石,三贯卖出就是利润一贯两百钱,除去运输,这些商号每一石就可以净赚一贯钱上下。”

    “纵观历朝历代,一石粮食可以得利益是市价七成的,除了那些为祸百姓的奸商,再也没樱”朱棡冷冷道。

    “那咱们现在……。”何广义有些心急。

    “无妨,三日之后会有暴雪。”朱棡摆了摆手。

    朱棡本想多割点韭菜。

    但无奈的是此计实施的时间有点有些慢。

    要是多给他半个月,他可以把山西周边的商号都坑上一笔。

    如今太原城内已经有接近三十万石粮食。

    到这个,就不得不佩服这些商号的狗鼻子。如今太原对于这些粮商来就是一块大肥肉,谁都想咬两口!

    最为关键的是,徐达三日时间内抄了三个世侯家族。

    有了杜峰这个导盲犬,徐达抄家抄的十分尽兴,三时间便搜刮了铜钱二十万贯以上,还有几千两的银锭以及数目庞大的金砖。

    金子是最保值的。

    虽然没有明令金子当做钱使用,但是金子的流通性一直以来都是无可替代的!民间金兑换银钱的比例也一直趋于金子这边优势。

    并且金子体质,便于藏匿。

    徐达在某一家的水井的石头缝里,搜刮出了两千斤金锭。

    每一块都有青砖那么大,一块就是一百多斤。

    发财了。

    这是朱棡最实际的想法。

    顶着世侯谋反四个大字,徐达的抄家大军一路是风卷残云。

    民间百姓也大声叫好。

    而得知这个消息,最高心不是朱棡,反而是那些商人。

    朝廷有钱啊!

    明朝廷买粮的消息是真的。

    他们也高兴了。

    囤积居奇的手法,这个商人早就是骨子里自带的手段了。这一套从战国时期就一直流传在商饶群体之中,往往是朝廷被逼得没办法。

    甚至在某些城镇,当地商户会私底下打商量,控制货物产量,刻意造势抬高价格。

    比如什么朝廷又要出兵了,粮食马上要涨价,鼓动百姓屯粮。

    又或者,朝廷要加税,鼓动百姓买粮。

    也有造谣,某地粮食大丰收,粮食马上降价,让人卖粮。

    总之手段是层出不穷。

    在信息传递和民智不高的古代,商人绝对是脑子最活跃的一批人。

    并且,在十一号的当晚,有人传回消息,虎峪关外的牧民发生暴乱,原因是因为虎峪关的粮仓里面没有了粮食,牧民心生不安,开始躁动。

    并且有人在进关的时候,亲眼看到一个牧民汉子被打的爬不起来。

    这一消息,更加让商人确定了漠南是真的缺粮食。

    一时间,整个山西乃至周边商人都动了起来。

    粮食,生活物资,还有各种农具,都被马不停蹄的运往山西来。

    只要卖掉这一笔,他们就能大赚特赚。

    朝廷有钱,他们有货,这一步买卖那是板上钉钉。

    商人虽奸,但是在既定利益面前,还是免不了失去理智,并且他们也根本不知道,有时候猎人和猎物的身份转换,往往就在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