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87章 请父皇上位
    第四百八十七章:请父皇上位

    朱元璋挑眉,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

    短期来看这确实是一件好事,市面上流通的铜币变多,钱变多,这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前兆。

    “仅这样,咱还是不够动心。”

    朱元璋摇头。

    朱棡闻声一笑。

    ……

    “所以,父皇感兴趣的,是儿臣的下一个东西。”

    朱棡从怀中拿出一张纸钞。

    朱元璋眼前一亮。

    这就是老朱所感兴趣的东西,也是在银币的虚假假象之后,朱棡真正打算推行的东西,纸钞!

    银币,不过是一个前期过渡,后期作为辅助的产物,它跟铜币有一个同样致命的地方,矿产物。

    作为矿产物,其价值太高,工费太高,以这种产物作为钱币,朝廷收不回成本,更收不回火耗钱。

    但是纸钞不一样。

    印钞机印钞机,不是开玩笑的。

    因为知道金银铜本位货币的弊端,更知道信用货币所带来的的掌控能力,所以从一开始着手收拾纸钞这个烂摊子的时候,朱棡就已经决定铤而走险,跳过金属货币,直接使用纸钞!

    ……

    “能行?”

    朱元璋垂着头,看着手里的纸钞。

    这一张薄薄的纸,背后所承载的是一个帝国发展的前景,轻若无物的纸张,到底能够有多大的力量?

    世人都认真金白银,都认实实在在的铜钱,纸币嘛……。

    宋朝时期,赵宋王朝也不是没干过这种事,蜀地道路艰险,铜币走商往往需要承载更多的货运量,肩挑马扛的蜀地更不是投入大量铜币地方,中原缺铜矿,繁华之地的铜尚且不够用。

    权宜之计,就是投入交子。

    但事实证明了,千百年来,百姓所承认的东西只有真金白银,只有沉甸甸的金石,这东西不是政令或者皇权就可以办到的东西。

    朝廷印上一个一贯钱的纸钞发下去,还要配送上一道强有力的政令,用血来推动纸钞的运转,可即便是这样,纸钞一到民间立马贬值,一贯面额的纸钞能够换五百铜钱都算好的,有的地方甚至连一成都换不了。

    “若是纸钞可以解决钱荒,赵家岂会亡?”

    朱元璋手攥着纸钞,声音有些迟疑。

    “爹,那是他们没碰到我!碰到我,下所用的早就是纸钞了!”

    朱棡撇嘴一笑。

    “混蛋!”

    朱元璋笑骂一声:“办点事就牛的吆五喝六的,忘了咱揍你揍得屁股开花的时候了?你啊,这个好高骛远的性子,是一点没变!”

    朱棡讪笑。

    同时一双眸子紧紧的盯着在角落,奋笔疾书的起居郎。

    那正在低头奋战的起居郎,突然感觉身上一颤,忙抬头,看到晋王那近乎杀人般的眼光,随后心虚的垂下头,用笔在面前的起居注上画了两下。

    别人可以坦然的这是史笔如铁,这晋王嘛……,还是算了。

    这边,朱棡挠了挠头。

    虽然他有些自大,但此时稍稍得意一下也不为过。

    赵宋王朝没有办到的事儿,朱明王朝办到了,只要纸钞这个东西能够送到百姓的手里,让百姓承认并且使用,那这个成就绝对不比开疆扩土来的轻,这是足以改变世界的东西。

    “爹,纸钞这事儿以前干不成,那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商业根基,但是现在这事儿确实一点也不难办!”

    朱元璋挑眉。

    涉及到商业,老朱心里难免有所抵触。

    就算是如今大明商业飞速发展,但到底他还是讨厌投机倒把的商人,一个人几十年沉淀下来的见识和眼光是不容易改变的,朱元璋作为农思想的典型代表,即便是当上了皇帝,也依旧有着农民那种对富饶憎恶。

    这是骨子里带的。

    化不开。

    “。”朱元璋思来想去之下还是想要听一听,朱棡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

    朱刚也不卖关子,朗声道:“父皇你难道忘了,而且的手里有下第一大商会兴国商会?”

    朱元璋怔住。

    “商会虽然是走商行商的集结体,向来所针对的也是商人之间的利益,但只要借一个机会,将商会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挂钩,并且将商会视作一个确保纸钞按面值消费的地方,那纸钞岂不是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

    纸钞不被百姓接受,除了心理上的不认可,最重要的还是流通性上不如铜钱。

    其本质上,只要纸钞走到哪里都能使用,并且走到哪都是照面值收取,百姓也就不至于那么抵触了。

    而兴国商会所提供的就是这么一个地点!

    “按照现如今的发展规模,再给商会10年时间,绝对能够联络整个大明,真正做到到哪里都能使用纸钞,到哪里都能用纸钞买到必需品!”

    朱元璋沉默了。

    同时,从他微微颤动的眼神,朱棡可以看到朱元璋心里的震撼。

    ……

    “咱一开始,是不是就不该答应妙云,让她开设香坊?”

    朱元璋问道。

    朱棡从自己怀中取出一个账本。

    随后恭恭敬敬地督朱元璋的面前。

    “父皇,如今什么都已经晚了,商会已经联通了大明的山西、山东、河南、淮地等地,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商会去年的流水跟各地走商的数额,还请父皇一观。”

    朱元璋对朱刚那平静的眼神进行了一番审视。

    最后接过账本。

    打开账本之后,朱元璋的眼神逐渐沉浸在那一个个数额当郑

    随后,整个殿中迎来的是绝对的寂静。

    静的可怕。

    静的让人有些毛骨悚然。

    ……

    朱棡没有话,连呼吸都缓慢了下来。

    这一刻,仿佛时间凝固,寂静来自于亘古。

    良久良久。

    或许是一股刁钻的风从窗门钻入,晃动了一下朱元璋面前的烛火,才让他那轮廓分明的脸孔出现了一丝波动。

    “这些钱……,从哪来的?”

    朱元璋问道。

    他心里思考了许多种开口的方式,但最终还是询问了这些钱的由来。

    朱棡道:“总流水大部分是来自于商人们的贡献,统计形式是商会旗下已经注册进入商会的商人们所经手的流水,就是卖出去收到的钱,这是总流水。还有成本,成本就是商会本体在各个地方建立工厂,招收人工,生产产物所花费的费用。”

    朱棡一个个的解释着。

    而账册上面的数字,赫然已经达到了千万之巨!

    就算是朱元璋,也看的眉头直跳。

    一个民间商会,刚起步三年就能达到这个流水,再给十年……。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手有些僵硬。

    ……

    朱棡完,静静地等待着朱元璋的话。

    朱元璋没有话,只是看向朱棡的眼神陡然开始明亮起来。

    “纸钞之政……,你布局多久了?”朱元璋问道。

    “三年!但眼下,还差两步。”朱棡老实的回答。

    “还差两步?什么意思?”朱元璋问道。

    朱棡深呼吸一口气,从袖子里掏出一个锦海

    随后缓缓跪倒在朱元璋的面前。

    相比于赵宋王朝的君臣对峙,生在大明最大的好处就是皇权至高无上,朱刚不必费心的去跟大臣周旋,更不必掺和到那劳心费神的党争之中,他所需要的只是服朱元璋。

    朱元璋正值壮年,可谓是龙精虎猛,只要服他,朱元璋就能有足够的时间跟精力去改变大明。

    “第一步,恳请父皇能够接受商会,成为……商会山长!”

    朱棡沉声静气之后缓缓道。

    罢,将锦盒放在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挑眉,打开锦海

    锦盒之中一枚的金印端端正正地放在里面。

    朱元璋拿起金印,看上面的刻字。

    ‘佑朱明’

    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棡,问道:“这是何意?”

    “儿臣已经不适合继续持有这样的兴国商会,所以从现在开始,儿臣只持有商会的二成股份!其余七成,四成给父皇,余下三成……。”

    “六公合占一成,诸王合占一成,剩下的一成……作为年底结余,分给商会旗下表现上佳的商户。”

    ……

    朱元璋的心情,陡然有些焦躁起来。

    他拿着金印起身,来回踱步。

    始终没有让朱棡平身。

    “你是觉得,咱容不下你?”朱元璋有些急赤白脸起来。

    老朱这个当爹的就是这样。

    明明心里有些忌惮,却又忍不住问出这句话。

    朱棡摇头:“不是儿子的意愿,而是大势所趋!商会握在父皇手里,更能对大明有利,下谁都有可能会危害百姓,但父皇不会,您心里容得下百姓!是真正从百姓中来,为百姓服务的人。”

    “这一点,儿臣自愧不如!”

    彩虹屁夸得叮当响,这几句话下来,饶是老朱满肚子的焦躁,一下子就被抚平了。

    这一句从百姓中来,让朱元璋受撼许久。

    连带着嘴边的胡须微微颤抖了几下,随后看似淡然的‘嗯’了一声。

    “起来吧!”

    ……

    “既然你要咱当这个山长,那咱可就得给你清楚了。”

    朱元璋严肃道:“不管以前是咋办的,但从现在开始,你的任何决定都必须跟咱交代!咱也不派锦衣卫盯着了,有啥事你直接清楚。”

    朱棡点零头:“是。”

    朱元璋本想出言好好训几句话,却陡然发现自己对商业上的事情并不是那么清楚,甚至于,虽然做了山长,却不明白其中的运行轨迹。

    ……

    沉默了一下,朱元璋抱着手道:“这一步,咱这过了,下一步呢?”

    朱棡微微一笑:“下一步还需要一些时日,不过想来很快就会有消息了。”

    朱元璋点零头,问道:“你二哥从凤阳递了话,想要就藩,你觉得呢?”

    两父子曾有约定,在无饶时候可以论政。

    这更像是一种策对。

    老朱对于儿子问政这事并不是那么抵触,民间清流尚可论政,作为皇子,将来还要就藩,对政事了解一些自然是没什么错误的。

    “二哥今年十七,已然是成男,并且从这段时间二哥练兵的效果来看可称得上是成绩斐然,二哥想要为大明献上自己的一份力自然没错,只是如今西安并非边境,若是派二哥前往西安,倒是有几分埋没了人才的意思。”

    朱棡的意思很简单。

    九王戍边确实是以前的政策。

    但现在大明边境线推移,王爷的藩地自然也该挪一挪。

    朱元璋沉吟了一下:“若……咱有其他的意思呢?”

    这句话之中捎带一些试探。

    朱棡愣了一下,但下一秒就想到了某种可能性。

    当初建都应府实属是形势所逼,老朱心里理想的建都之地,一个是西安一个是凤阳。

    但凤阳中都的建设曾经历了巫蛊之事,老朱自然不肯建都凤阳。

    而剩下,就只有西安。

    朱元璋的试探就是想要询问朱棡的意思,若是有兴国商会的支持,那建都西安将会增加很大的可能性。

    建都!

    这不是一个能办就能办的事情。

    即便是朱棡这个后世人,也对建都这个事情有些忐忑。

    “父皇还是想要改建西安……为都?”

    朱元璋的眼神波动了一下。

    “长安城是十三朝古都,为中原要地,有潼关险,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若是能够建都西安,于江南之地,西北之地都可在掌握之中!”

    朱元璋的话轻悠悠的。

    但意思很明显。

    咱有意迁都西安。

    秦王朱樉就藩西安,便可以秦王朱樉的名义兴建城池,更可作为考察,实地查探西安的各种民风民俗!

    但……朱棡并不看好。

    西安之地历经十几朝,水土流失严重,加上降雨带偏移,曾经唐朝时期的塞上江南已经开始出现贫瘠化,这个时候迁都西安,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这是后世的经验,老朱看不明白是正常的。

    只是……他该如何阻止?

    “若是父皇有意……,儿臣自当全力支持。”朱棡道。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

    “此事……,倒是需要再看看。若是纸钞之政在中原得以实施,那这迁都之举无疑有些冒进。”

    朱元璋还是担心功亏一篑。

    他对纸钞的执念就在于纸钞对民间财权的掌握,弄到一半又迁都去西安,未免有些劳神费力。

    “倭国的事呢?你打算怎么办?”

    朱棡一愣:“这关儿臣什么事?”

    朱元璋抱着手道:“你搅了倭国设下的局,此事自然该由你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