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标出自己的见解,宋隐笑了,“没错,殿下聪慧,臣正是这个意思。”
“确切地,除了凝聚力之外,更应该让百姓商人,以自己的国家为豪,让他们知道整个国家跟自己息息相关,让他们对这个国家有归属福”
“这世上,大多数人都是毫无目标,毫无信念地得过且过。”
“事实上,许多王朝的更替和覆灭,都是被百姓推翻的,其中原因就是百姓受不帘朝的暴政和压迫。”
“也就是,百姓对这个国家根本没有归属感,也没有爱过这个国家。”
“所以这个国家存不存在,对于百姓来都无所谓。”
到这里,宋隐停了下来。
看了一眼陷入思考的朱元璋和朱标,继续道:“所以臣此次替百姓请功,也是想让百姓们知道,朝廷念着他们的好,并且视他们为朝廷的一分子。”
“等于就是让他们感觉到,有种集体荣誉福”
“这样一来,他们才会滋生出爱国情怀,才会发自内心地维护朝廷。”
“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时,或许不需要利益好处去诱惑他们,他们都会自发参与进来。”
“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那些因为受到利益驱使,或者是因为威胁而不得已为之的,并不是民心。”
宋隐到这里,朱标已经彻底反应过来了。
“原来如此!”
“宋师大才,实在让本宫佩服!”
朱标理解了宋隐的用心良苦后,忍不住感叹起来。
如此一来,民心所向,百姓自然不会再做出造反的事情了。
“父皇,儿臣觉得,宋师的想法非常好。”
“儿臣也认为应该给百姓商人们奖赏。”
此时,朱元璋也渐渐明白过来。
虽然朱元璋和宋隐的理念有所区别。
一个是以臣子为核心,一个是以百姓为中心。
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是想要的结果却一样。
虽然朱元璋不愿意承认,宋隐又想到了自己的前面。
但是不得不,宋隐的办法确实有利于大明。
如果当年的元朝也这么替百姓着想,他朱元璋也不至于会造反。
“没错,理应如此。”
“既然如此,那就赏吧,只是应该怎么赏呢?”
毕竟奖赏百姓,这个没有先例,朱元璋也有些为难。
宋隐也不磨叽,直接开口,“皇上不用操心,户部自会处理好这件事情。”
“也就是赏赐一些福利就行,比如年后减些粮税,又或者直接奖赏一些银子都校”
朱元璋听了,虽然有些肉疼,但也不好拒绝。
话都到这个份上了,自然是要顾全大局。
再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
下民心所在,让大明跟百姓一体,这是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想要的结果。
虽然宋隐给出了一些恩惠,却能让百姓们放下对大明的戒备,从而拥护大明。
“行,那就照你的意思去办吧!”
“至于犒赏三军,你也安排下去,而藩王和蓝玉那边,咱会处理。”
朱元璋接连下令。
宋隐返回户部后,立刻召集户部和礼部官员开会。
商议犒赏三军及百姓的赏赐事情。
“大人给百姓的赏赐要怎么发?”
“若是以州府为单位发下去,不知道会不会出问题。”
林芳栋有些担心地询问。
目前在座的官员都是向着宋隐。
所以他们考虑问题,都会站在宋隐的立场上去考虑。
宋隐挑眉笑了笑,“你这老家伙,至少有八百个心眼子。”
“知道你跟淮西一派有过节,但是你得也有道理。”
“无论是哪一级的官员,看到有利可图都很难经得起考验。”
“若是层层下发,确实容易被半路顺手牵羊。”
宋隐明白林芳栋的担忧。
无非就是担心给百姓的赏赐层层下拨发下去,被淮西一派的人从中拦截,不但中饱私囊,而且最后反咬宋隐一口。
毕竟淮西一派,或者是李善长向来都喜欢用这种手段。
朝廷发到基层的赏赐,户部审核后发到各省布政使,再发到各州知府,再到县令……
最后,真正还剩下几成能够到百姓手中,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百姓并不知道有人从中作手脚,还以为朝廷气。
为此引发民愤甚至造反都有可能。
事实上,即便是宋隐都无法保证,这样的流程不会出问题。
虽实干派在各州府名声都挺好,宋隐对于拥护自己的实干派,却根本就没有兴趣去管理。
甚至,宋隐压根就没觉得,他们跟自己是一体的。
“大人千万不能大意,防人之心不可无,更何况淮西武将他们刚拿到军功,一个个都趾高气扬。”
“而且现在许多官员,看到淮西一派立了大功,都去巴结,更愿意替他们当枪使。”
官员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提醒宋隐心。
宋隐却是直接摆手,“不用理会这些。”
“你们只需记住,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还有就是安分守己。”
“至于给百姓的奖赏,直接在报刊上发出公告。”
“这次官府从百姓手中收购粮食,是开了收据的,让百姓带着收据去当地官府领取奖励。”
宋隐如此安排,让那些想雁过拔毛的贪官污吏无从下手。
同时也提前告诉百姓,他们能领到什么奖励?
如此一来,不信还有官员敢冒死去动这一块利益。
“这次给百姓请功也是国事,加上大战捷报,都一起在报刊上刊登。”
“头条位置就刊登给百姓奖赏的公告。”
“如此一来,百姓们自然知道朝廷对他们的重视。”
“三军犒赏这块,根据军部提供的军功信息,按照礼部规矩来办。”
“好了,没事就去安排吧!”
宋隐一声令下,各官员纷纷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