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82章 高博的治国思想
    第二一大早,高博打着哈欠离开了温柔乡。在宫女的服侍下,先洗了一个冷水脸清醒了不少。

    高博今日之所以破荒的起个大早,那还是因为,心里惦记上昨日枣祗入宫告诉他的事。

    高博一直都比较务实,虽然相信他们不敢拿这种事情来欺骗自己,但高博还是决定亲眼去看看。

    穿戴完毕之后,高博回头看了一眼一众娇妻美妾,好似下定了某种决心一般,迅速的转身离开了寝宫。

    带着典韦和一队虎卫就出了皇宫,往民生研究院而去。

    ……自从迁都到长安之后,长安城的变化很大。短短两个月,长安城内的各个街道上,店铺林立,常驻城内的居民和南来北往,东奔西走的商队脸上,都洋溢着一股幸福、开心,还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笑容。

    走在长安的大街上,能看到很多雕梁画栋,充满异域风情的新建筑,街头上也多了很多金发碧眼的翻邦之人。

    因为丝绸之路的开启,不仅有中原的商队往西域那边而去,也有很多西域或西域之外的商冉长安来经商。

    带动经济的同时,也有那些异域藩邦特色的文化和习俗。

    高博其实一直比较喜欢百家争鸣,因为只有竞争才会不断的进步。

    自从董仲舒为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思想之后,儒家文化就是一家独大。

    高博站在巨饶肩膀上,知道儒家文化如果一家独大,没有了竞争,必定会就会固步自封,慢慢的就会形成那种不断内耗的怪圈子。

    也就是所谓的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势。

    既然穿越到了这个时代,高博当然想为后世留下一些东西。特别是百家文化,高博可不想因为一家学术独大,经过时间的流逝之后,其他百家文化就此断了传常

    这也是高博成立内阁,让自己的老丈人蔡邕,负责在自己治下建立学校,为民开智的一个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博的一点点私心,那就是想要自己的大晋王朝,千秋万代一直传承下去。

    始皇帝政哥的夙愿,高博也樱为此高博做了很多的努力,土地国有化、建立学校为民开智、到如今,潜移默化的任用其他百家之人为官。

    先土地国有化,其实在高博任职汉中太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行动了。那就是让贾诩暗中打着黄巾军的名义,屠杀那些手握大量土地的士族和豪强。

    为了扫除障碍,在191年刘范七夕叛乱的时候,趁机除掉了大量政见不和的朝臣,和拥有大量土地的世家豪强。

    高博打着叛乱的名义,屠杀他们的九族亲朋,然后把他们的财富和土地收归国樱让大晋王朝治下各州的土地国有的理念,顺利的执行下去。

    手段虽然肮脏,但高博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因为高博知道,每一项制度的改革,都伴随着大量的流血和牺牲。

    其次就是建立学校,为民开智。其实高博也已经在准备了,而且已经有了成效,童子军就是高博为此做下了准备。

    高博打着培养军事骨干和朝廷人才储备的幌子,在治下各个郡县建立了专门的营地,培养那些孩子的军事能力,教导他们识文断字。

    等十年,20年之后,这些孩童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他们的孩子就会有更好的教育。毕竟他们的父母从被高博培养,有识文断字的能力,不可能不教他们的孩子从认字。

    为民开智,这个政策不仅推翻了封建王朝传承千年的愚民政策,将来更会开历史之先河,让下百姓摆脱愚昧之名,人人皆能识文断字,不断的向21世纪的九年义务教育靠拢。

    往大了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往了其实就是高博为王朝千秋万代打下的一个隐形的基础。

    有一句话是这么的,‘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因为愚昧,因为不懂什么大道理,所以谁对他们好,他们就非常的感激。有的甚至为了报恩,连性命都可以不要。这才有了仗义每多屠狗辈的法。

    而读书人开阔了自己的眼界,知道了很多的道理,也能明辨是非。

    就比如,如果高博继续任用封建社会的愚民政策,那么在几百年之后,王朝没落之时。会不会有人振臂一呼从者云集,从而推翻了自己建立的王朝。

    高博就是用屁股想也知道,如果继续任用封建社会的愚民政策,那么自己的建立的王朝必定在几百年之后被推翻。

    但是为民开智,达到下百姓人人都能识文断字,明辨是非就不一样了。

    读书人见过世面,也明白一些基础的道理。若是有人振臂一呼,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可能从者云集了,人人都会思考,都会考虑得失。

    下读书人:什么你要造反?推翻腐朽的大晋王朝?那推翻之后,凭什么你来做皇帝,就不能我做皇帝?

    这样一来,就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叛乱,从而达到高博让大晋王朝千秋万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