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0章 管宁奕剑问心
    州牧府·书房

    反正二荀也就那点事,这些交际也是在所难免。

    “奉孝,你就去看看吧,还能顺便混上一顿,话也该给你门亲事,你和志才都还单着吧。”

    “主公,嘉自在挺好的,万花楼里面姑娘也不错。”

    “我是觉得你该收收心,等过阵子志才回来,就给你们一起办了。”

    李烨已经想到了两个不错的人选。

    “啊,主公,我可不是随便的人。”

    “不随便,你就看着吧。”

    “那,嘉就先告辞了,百骑司还有不少事儿。”

    郭嘉迅速撤了出去,返回百骑司府衙。

    当下午,李烨亲自在州牧府接待了这次任命的新锐官员,考察一下他们,顺便灌点心灵鸡汤。

    一番交谈后,觉得他们确实不错。

    特别是王烈,学识渊博,是教化和治理一方的好料子,一定能给辛弃疾提供不少的帮助。

    见面之后,李烨亲自将这些人才送出州牧府,再次收拢一波人心。

    华歆站在李烨身边,一同见着这些新人离开。

    “他们都是主公未来的基石啊,但愿他们不负所停”

    “这下,从来就不缺愿意忠于我的人才,治国贤才难寻,治郡之才却不少,子鱼,你有事?”

    “主公,邺城学府即将建造完成,还有就是我那挚友管宁,想要见您。”

    邺城学府在北征幽州前就开始建立,按照李烨的要求,不用多奢华,但要保证遮风避雨。

    在李烨治理州郡以来,安排地方兴办学堂,但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发展起来了,而且地方上的教育资源也非常有限。

    所以李烨决定在邺城试营一间高等综合性学府,广昭下学子,前来学习,也能培养近几十年的人才。

    学府内,更有李烨麾下的官员授课,配备诸子百家的讲师。

    袁罡这些年可找了不少百家学者,儒学虽然不错,但是发展久了,难免变味,成为禁锢思想的腐朽学问,唯有百家争鸣,才能推动时代的进步。

    昔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现在李烨就要重启百家。

    以诸子百家制衡儒家,邺城学府亦作学术争辩之谈,那些儒学家愿意落后吗?而且这些年,儒学内部,也出现了许多的派系。

    这些学者,也会成为招揽人才的大旗。

    “学府今年应该可以彻底竣工,那么就昭告下,于明年二月二,邀请百家学者,于邺城,重现当年稷下的盛景,届时我会亲自主持开幕。”

    “遵命,臣一定会安排好准备工作,让邺城在学术上,也名扬下。”

    华歆觉得自己在参与一项可以被载入史册的事件,心中澎湃不已。

    “管宁愿意降了?”

    “额……”华歆顿了顿,“他想见主公,想必是差不多了,这阵子他也见识了邺城的繁华,主公治下百姓的安居乐业,想必是愿意为主公的势力尽一份力。”

    “割袍断义后,你倒是一直挂念他。”

    事实上华歆这人真得算不错了,管宁与他割袍断义,华歆身居高位,还是数次推荐管宁。

    “他这人,就是太清高了,人世浑浊,太清高难免伤己。”

    “那我们就去看看吧。”

    虽然就现在的势力来,招揽管宁与否,已经无伤大雅了,但毕竟是个人才,不要浪费。

    “臣,代幼安(管宁)拜谢主公。”华歆对李烨躬身一礼。

    李烨将他扶了起来,“子鱼,你对我相助良多,区区事,不必多礼。”

    李烨邀华歆同车,典韦驾车,三人便一起前往管宁居住的院。

    因为华歆的原因,管宁虽然是俘虏,但却没有被关在牢里,还有一个单独的院居住,只是每日言行受到监视。

    马车停在管宁的院前

    李烨和华歆下了马车,典韦让一个侍从看着马车,自己跟上李烨。

    门前的两个守卫见到李烨,立即行礼:

    “拜见主公。”

    “免礼,开门。”

    “诺。”

    其中一名守卫打开大门,李烨带着华歆和典韦走入院郑

    此时管宁正那这一把木剑在练习剑术,他可不是那种文弱书生,或者是这个年代没几个文弱书生。

    汉末,文人士子,多多少少会些武艺。

    以管宁的武艺,战场搏杀肯定是只能欺负欺负普通兵,但出行自保还是差不多的。

    李烨见管宁练的起劲,看到旁边的石桌上还有一柄木剑,便以极快的速度,几乎瞬间拿到木剑,上前和管宁对练。

    李烨倒也没有仗着内力欺负他,而是单纯的剑术比试。

    管宁的剑法出自儒家,光明正大,中规中矩,而李烨的剑法霸道,杀气凌厉。

    为了不山管宁,李烨还是手下留情,两人斗了七招,李烨挑飞管宁的剑,手中木剑指着他的咽喉。

    “管先生,承让了。”李烨将木剑放回原位。

    管宁整理了一下衣服:“大司马的剑术,恐怕世间少有敌手吧。”

    “人外有人,外有,比我强的人还是有的。”

    修炼剑术,赋尚可的话,十年方能有所成就,若赋极佳,还能在快些,但想走得更远,来得悟。

    李烨便是赋极佳之人,三岁从文,六岁习武,功法秘籍,名师教导,勤学苦练,方有今日之所成。

    “大司马谦虚了,”管宁给李烨倒了杯茶,没给华歆倒,“我曾游历四方,见识过不少剑术大家,而大司马的剑术,不同一般之剑。”

    华歆也不客气,自己那茶壶倒了一盏,还顺便也给典韦倒了一盏。

    李烨端起茶盏,浅尝一口,“以剑可论道,管先生的儒家剑术,谦谦君子之气,杀伤不足。”

    “剑乃君子之器,无需凛然之杀意。”

    “剑拇平下,拨乱反正之利器,乃为杀戮与守护所生,以手中剑,杀前路之敌,护身后的万家灯火。”

    管宁愣了愣,“敢问大司马,谁是您的敌人?”

    “乱下者,为吾之担”

    “下,那么大司马既然雄踞冀州,兵精粮足,为何不以手中剑,攻入关中,击杀董卓,复兴汉室,还于旧都?”

    华歆听管宁这么问,心中惊恐不已,自己这位故交真是疯狂作死啊!

    华歆不断给管宁使眼色,但管宁一直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