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东逃,造成了荆南防守的缺陷。
诸葛亮、文丑、文稷、士武等人合兵一出,席卷武陵、零陵,以及长沙郡以西,进一步蚕食了吴国领土。
吴景在徒桂阳后,深知桂阳郡不是久守之地,壮士断腕,放弃桂阳郡,直接撤徒了长沙郡的治所·临湘,进行固守。
魏国南路军,则是顺利接手了桂阳郡,并追击吴景至临湘。
临湘城
“贺将军,城内还有多少粮草?”
“回将军,城中粮草还可坚持半年,簇乃是长沙治所,荆南重镇,也是您当初坚壁清野的最后防线。”
“唉,终究还是走到这一步了,传令各部,严防死守,一定要将魏国的南路军,拖死在荆南。”
“诺。”
夷陵失守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吴军内部也非常不安稳。
秭归至夷陵一线,作为荆州的西大门,守住了便是将益州方面的敌军挡在夷陵山脉,若是守不住,敌军便可水陆并进,攻入荆州平原。
现在的局面已经对吴国越来越不利,基本上大战都集中在吴国境内,两国之间的战争缓冲区已经被魏国突破。
江陵·魏军大营
郭嘉急匆匆的走入中军大帐,兴奋的道:“陛下,大将军(李孝恭)将梁国的乞降书和王玺送来了。”
“哦,这么快。”李烨起身接过乞降书、王玺以及李孝恭的奏折:“朕还以为得多费点功夫呢。”
郭嘉解释道:“曹昂自杀了,所以城内的顽抗势力才顶不住压力同意归降,目前大将军已经率军接管了寿春,并筹备南下攻打吴国的濡须防线。”
“濡须防线,那可是东吴引以为傲的江北要塞,传令给李孝恭,一定要慎重。”
“诺。”
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曹魏和孙吴围绕着濡须展开了数次大战,算得上互有胜负,但一直无法攻克濡须坞,吕蒙濡须建坞,确实是给孙家保了几十年的安稳,以至于虽然孙权北上打不下合肥,但曹家南下也打不动濡须。双方在江北相持,几乎打成无人区,江南依旧可以稳定发育。
“奉孝,对于那个投降的梁王,你觉得该怎么做?”
李孝恭上书的奏折,明确写了寿春的相关情况,也让李烨对当地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
郭嘉建议道:“吴国未降,却淮南初定,对于梁国余党,还是安抚为上,不宜过多苛责,让其领悟陛下的皇恩浩荡,同时也能像吴国君臣表现出我大魏的宽宏大量,只要投降,便可给予优待。”
“也好,你替朕拟旨一封,送往寿春,追封曹昂为梁惠王,曹谕封安乐公,一起去邺城安居吧,也让丁夫人见见他这个孙子,其余梁国官员,皆在寿春侯命,不必羁押监禁,辅佐处理淮南事务,尽快安定民心,梁国降将,可有伐吴阵前,戴罪立功。”
“臣遵旨。”
李烨的诏书很快就被送到了寿春,有了这份诏书,李孝恭便能更好的安抚梁国的君臣及民心。
诏书先送到了李孝恭的手中,由他代发。
“梁国降将,阵前戴罪立功,让他们当攻打濡须坞的前锋吗,倒也不错,承范(李道宗),你觉得呢?”
李道宗对此也算认同:“梁国旧部三万余人,我们想短时间收服是不可能的,既然不错,不过让那些梁国降将带着当前锋,谈一谈濡须的虚实,他们与吴国对峙数年,想必也是积累了不少经验,有寿春城内的家眷加上梁王在,不怕曹休不战。”
“不是梁王,而是安乐公。”李孝恭纠正了一下。
“安乐公,安乐也好啊,安乐不用死。”
“我等去梁王殿传召吧。”
“嗯。”
随后,李孝恭在梁王殿召集了梁国的文武官员,传达了李烨的诏书。
对于诏书中的内容,倒也没有什么异议,同时也让他们暂时松了一口气。
曹昂追封梁惠王,曹谕封安乐公,曹休对此也能接受,惠算得上一个不错的谥号了。
“曹休将军。”
“末将在。”
李孝恭的语气不容拒绝:“既然你等归降大魏,那么南下灭吴之功,你等可有兴趣?”
“若大将军不弃,末将愿为先锋,出征濡须坞。”
曹休知道,他不请战,也会被点将,如此一来,还不如配合一点,日后在别人屋檐下,攒点功勋也是好的,他们是降将,不是俘虏,自然可以按照魏国的律法来立军功。
“好,曹将军不愧为昔日梁国骁将,如此便由你率军三万,牛金、张憙为副将,即刻发兵,攻克濡须,若是功成,本将亲自为尔等向陛下请功。”
“末将遵命!”
梁国降魏这么大的动静,吴国不可能不知道。
留守江东的孙权知道,一旦梁国投降,魏国很快就会大军压境,兵临濡须,所以亲自带着留守江东的三万守军,进入濡须沿线,准备防御魏国的攻势。
虽然诸葛亮派人进入江东煽动山越捣乱,但山越被江东将领打压了这么多年,早就不成气候了,故而山越仅仅是闹腾了一阵子,就被孙权派吕岱给打了回去。
如今,孙权北上至濡须督战,以陆逊为参军,虞翻为主簿,吕范、吕岱、宋谦、朱然为副将,鲁肃和凌统留守在江东,供应粮草,并以备不测。
孙权站在营楼上,遥望着远处的烟波浩渺。
“伯言,你觉得此战能胜吗?”
“太子觉得呢?”陆逊反问回去。
“尽人事,不负江山,不负父兄,吾必与濡须共存亡。”
“太子有此志,三军岂能不死战。”
濡须一破,魏军渡江几乎就是横推了,守不住濡须,几乎就是丢了江东。
魏军大营
韩世忠进言道:“大将军,吴军的濡须防线固若金汤,即使有曹休打前阵,估计还是得鏖战许久,末将有一计,或许可校”
“你看。”
“我大魏的远洋船队已经有了不错的水准,末将建议,东进出海南下,在江东吴郡的钱塘弯出海口,进行登陆,吴军主力集中在濡须,江东后方必然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