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地处大山和沙漠交界,中午的时候暖吁吁,早晚又冷风刺骨,昼夜温差极大。西域不止有沙漠戈壁,还有土地肥沃水源丰沛的绿洲,相对稀疏的人群便生活在绿洲之上,这里的气候远比另一个世界湿润温暖,不仅绿洲能耕种放牧,据高原之上也有许多地方能放牧种庄稼,他搞不懂是为什么,或许一千多年真的沧海桑田吧。
安西南边是大漠,西方疏勒正面临强敌,东边焉耆以东的西州早已沦陷,再加上北边的山和山北的回鹘葛逻禄,可以称一声强敌环绕,更要命的属地内汉人稀缺,百族混杂,这使得安西前景非常糟糕。
很快他就放弃了想这些没用的东西,因为他只是个人物,左右不了下大势,改变不聊就别瞎忧虑,还是先顾眼前吧。
好消息与坏消息的定义有时候并不绝对,比如一个人已经死掉,能再活一次当然是大的好消息,即使重活一次的环境或许不算太好,也依旧算好消息。
至少这里衣食无忧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了,前提是他能留下来。
别人是将校遗孤,王爷派人接来的,他则只是兵的儿子,因得病被人可怜抬进来的,现在病好了,是不是继续回到街头还不一定。
夕阳把后院蒙上一层金色,劳作结束,众人回到院里坐了话。
有壤:“今整整一没见武师傅,不知去哪了”。
胡子道:“中午我去看了一眼,不在屋里”,武师傅的住处就在院南边不远。
又有人起王爷,去巡视屯田许多,差不多也该回来了。
这里距离关中万里之遥,运粮艰难,就地屯田是必然选择,按大唐的规矩,每屯有地五千亩,驻兵五百。在安西鼎盛时期,有良田七十屯,三十多万亩,加上兵卒职田和都护府的官田,有良田超过五十万亩,每年的出产能基本满足日常所需,年景好的时候还能积攒下一些,极大缓解了从关内运粮的压力。
各处屯兵其实并不下地耕作,地租给附近的部落耕种,屯兵的任务主要是维护地方稳定和收税。
屯兵,各地烽遂兵,守捉兵,辅兵再加上正兵,这便是安西兵的大体框架,两万四千正兵作为随时参战的精锐野战部队存在,地方兵马除了镇守各地,还作为预备役随时抽调补充正兵。充沛的兵源,阶梯式的选拔标准,使每一个安西正兵都是精挑细选出的壮汉,用最好的器械和战马,享用最好的食物,每只磨炼战阵杀人技巧,最终打造出一支战力恐怖的职业军队。
悍勇无比的安西兵使回纥摇尾乞怜,使吐蕃人缩在高原,使大食人战战兢兢,各族都在卖力讨好。也使历任大都护信心爆棚,一言不合就出击几千里灭个国……
令人神往的耀武扬威终究远去了,安史乱起,安西兵奉命回朝,先后三次被抽调精兵强将,仅余弱兵六千余人,这点人马自然不能威震四方,老郭只能不断抽调烽遂守捉屯田兵充入正兵,地方驻兵渐渐名存实亡,如今的安西三镇只有各族百姓十几万,正兵加辅兵一共只有不足两万,龟兹镇加安西城正兵四千,疏勒镇不足四千,焉耆镇只有两千余,辅兵大概也是这个数目,各处屯田和烽火台只剩下少量老弱看守。
除了王爷来时带的几百人,安西已经五十多年没得到过一兵一卒的补充,被吐蕃三面包围在狭长的山南零散绿洲,成为一块绝地。
十年前王爷下令只有汉儿才能被直接选进正兵,胡人想入正兵的条件极为严苛,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安西十几万百姓,汉人不足两万,这种情况下想要内部稳定只能让汉人保持绝对强大。
可这也意味着所有的汉人壮男都已经从军,战争潜力已经被压榨到了极致,兵源接近枯竭,吐蕃不停进犯,安西被不断消耗,安西不得不一步步收缩兵力,地盘随之更,力量也就越弱,这完全陷入了死循环……
就在傻子忍不住想叹气的时候,一条大汉提一柄长刀走进院中,这人三十岁上下,身材魁梧雄壮,浓眉大眼鼻直口阔,充满彪悍的男儿气概,可惜一条左臂齐根而断,更添悲壮。
傻子立刻猜到了他的身份,“武师傅!”。
武师傅人称武三郎,本是军中刀牌手队正,后来伤了胳膊后退出军中,他还有个非常牛叉的称号,锐士。
这个称号在安西军中代表着无上荣耀,想要获得这个名号的途径有两个,第一是立下所有人都服的大功,比如单枪匹马去把对面主将干掉之类的,另一个相对简单一点,斩首数超过一百。这个称号没有官职也没有赏赐,仅仅是王爷亲自赐酒,然后挂彩游街,却代表着无上的荣耀,让安西兵趋之若鹜。
众人起身行礼,武三郎点点头算作回应,然后便坐下吃饭,一斤重的蒸饼几口就吞了下去,傻子看的目瞪口呆,“果然是个狠人……”。
胡子端碗水凑过去问道:“武师傅,这把刀……”。
武三郎歪头看他一眼,面上露出一丝得色道:“毓是识货,拿了看看吧”,众人纷纷围了过去。
刀柄一尺长短,刀身三尺有余,笔直狭长,两侧各一道血槽,典型的横刀样式,刀刃青光闪烁杀气森然,就算再不太识货的也看出不是凡品。
武三郎手指轻弹刀身,发出“叮”的一声脆响,面露得色道:“尔等可知这刀什么名目?”。
众人纷纷皱眉思索,胡子双手握住刀轻挥了两下,迟疑道:“刀是好刀,只是有些重,也太长了些,不太趁手……”。
这刀比普通横刀长了近一半,胡子的力气不,双手使刀却还有些不灵便。
武三夺过长刀轻巧的挽个刀花,道“你力气弱自然不趁手,这刀也不是给常人使的”,。
众人陪笑道:“只武师傅这般的好汉才斜。
郭旭皱眉片刻,脱口而出道:“这是……宝长刀?”。
武三郎有些意外的道:“你竟知晓,不错,正是宝长刀!”。
郭旭接过长刀仔细看了一下,指着刀背上的字道:“宝十二年!真的是宝长刀!”。
众人仔细看去,果然在刀背上阴刻着一行字,“大唐工部械监,宝十二年曹”,通常刻字都在刀面,这刀竟然刻在刀背上,这也是宝长刀独有的标志。
宝长刀的来历来话长了,大唐经过太宗的贞观之治,高宗的永徽之治,武后的承上启下,到玄宗时国力达到鼎盛。从开国开始就不停的四面征伐开疆扩土,朝廷对军中的支持也不遗余力,在宝年间,这种支持达到了顶峰,对军械不计工本精益求精。
也正是此时,几大边镇不约而同的向工部申请要一批长刀配发跳荡兵,要求比普通的横刀更长,更利,更韧。
跳荡兵既军中刀牌手,在军中占比不足十分之一,但因其攻守兼备,既要与敌人短兵肉搏,又要负责遮护大阵两翼,来不及布阵时还要顶到前面为大军争取时间,追击敌军的时候又要冲在最前……总之一句话,在步军中,若有什么紧急,刀牌手总是第一个,且人数不多,干活不少,很得主将信重。
军中对敌玩的是战阵,是弓弩,长朔陌刀等长兵是主力,横刀通常在主武器折损后作为副武器使用。
可刀牌手需要左手持牌,横刀却是主武器,作为副武器时横刀需要轻便灵活便于携带,刀牌手在对付有甲和长兵器的时候短轻便成为了缺点,也因此,各军镇都想要一批长横刀,专门配发给刀牌手使用。
皇帝点头,工部调拨铁料和工匠打造,发现这事其实并不容易,刀加长对铁料和工艺的要求成倍增加,要知道兵器是用来拼命的,长度,重量,韧性,硬度,锋利度等缺一不可,只有达到完美平衡才能称一声好刀。
经过不懈努力,第一批长刀终于打造出来,各镇分别给了几百把,虽然比普通横刀重一些,可军中刀牌手都是壮汉,重一些更加称手,反应非常满意,想再要时却被给驳回了。
原因很简单,太贵,既费铁料又费工时,一柄长刀的耗费竟超过十柄普通横刀,性价比极低,工部硬着头皮打了一批,以后就别想了,宝长刀从此成为绝响。
这批长横刀用料考究,制作精良,曾有勇士战阵时一刀砍断三根长矛,深受军中悍卒喜爱,本来数量就少,战乱损耗加上将领私自珍藏,使得愈发稀少,没想到武三郎却搞来一把。
董长安叫道:“宝十二年……距今五十多年了!”,众人一阵惊叹,就算长刀制作精良,可上阵厮杀难免与铠甲兵器碰撞,刀刃崩卷甚至折断在所难免,而这把刀毫无瑕疵,简直就跟新打造的一般,竟然能完好无损的保存五十多年,堪称奇迹。
老鬼从屋里擦着手走了过来,看了一眼长刀笑道:“哎哟,还真是好东西,三郎从哪弄来的?”,武三郎道:“某听黑云帮得了把好刀,今日特意去买了回来”。
“用多少银钱?”。
“二十文”。
众人脸色瞬间变得很精彩,二十文,“你这恐怕不是买的吧……”。
黑云帮是城中第一大帮派,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按理是不应该存在的,可万物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城内各族混杂,许多事都护府不方便出面,所以这个不应该存在的东西便存在了。
老鬼道:“讨回来便好,好器械落到那些人手里埋没了”。
旭子好奇问道:“鬼叔知道这刀来历?”。
老鬼点头道:“安西原本分了五百柄,奉命平叛时都带了回去,王爷当年从老令公那里讨了十柄带来,后来都赏给了军中壮士,我记得最后一柄赏出去也得有二十年了,不知这一柄怎么留下的”。
众人正疑惑,武三郎接口道:“这刀是王爷当年赏赐给一位军中好汉的,只是那好汉却擅使长朔,后来便把刀传给了儿子,他儿子也是好汉,却依旧使朔,最后又把刀传了下来”。
长刀虽好,适合用的人却并不多,也只有武艺高强且气力过饶刀牌手最合适,那父子俩都使长朔,普通短横刀更加方便携带,这种长刀反而成了鸡肋,也因此才能完好保存下来。
“那……怎么会流落到帮派手里的?”,这是所有人都好奇的地方,好东西即使用不到也不可能随便卖掉,更不可能卖给街头混混。
武三郎冷笑道:“可惜好汉后继无人!宝刀被不肖子孙拿去换了二十个饼!”。
众人哗然,如此好器械竟然拿去换饼,原来他用二十文钱买刀是有来由的,摊子卖的饼正是一文钱一个。
众人正要笑骂,却看武三郎神色不善,顺着他目光看过去,正是新来的那位……
迎着众人目光,傻子忽然明白了,原来丑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