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章 出击
    布啤如派人给老郭送了礼物,书信中言辞很恭敬,他自己并非有意冒犯,只是大相的命令不能不听,最后咱们以后就以巴水渡为界吧,各过各的日子。

    老郭没有回信,却让那些疏勒部落在巴水渡以东放牧,信号是如此明确,不止是布啤如,许多安西兵将百姓都猜测王爷已经决定放弃疏勒,这一仗也就到此为止了。

    直到十月初五这,老郭毫无征兆的出现在西关,中军灯火一夜未熄,初六一大早大批斥候开始出动,紧接着战鼓擂响兵马集结。

    原来战事并未结束,而是才刚刚开始。

    那个须发皆白的人真的出现了,校场中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王爷!王爷!王爷!……”,他便是守护安西数十年的郭王爷,不需要什么,只要他站在这里,安西兵便有魂魄。

    从各营前策马经过,苍老的眼神中有慈爱也有期待,“去吧,杀掉贼人,回来过年”。

    将士们举起器械回应:“安西威武!王爷威武!……”。

    鲁阳凑到郭华旁边低声道:“四哥,咱俩换吧”,郭华举起葫芦抿了一口,摇摇头道:“你的活儿我干不来,我的活儿你也不斜,完翻身上马,从亲兵手中接过长朔。

    “父亲,儿去了!”。

    看着儿子消瘦的面庞,老郭点点头,“心些”。

    安西名将郭华出征,身后是一人双马的两千五百正兵与相同数量的辅兵,后军的民夫一千余。他们要向南跨过长水,然后沿戈壁边缘插向西南,目标是疏勒城西南方的野狐渡。

    待南路兵马走完,鲁阳翻身上马,大喝道:“儿郎们,走了,随洒家杀贼!”,同样的兵力,他们要向北,直抵山脚再向西,直扑疏勒城。

    两路兵马出发后西关大营里只剩下不到两千正兵和一千多辅兵,还有就是数千民夫,老郭要用这些人牵制住巴水渡的一万吐蕃兵马。

    回到帅帐,老郭吩咐道:“斥候硬气些,打仗就是打仗,别搞得太和气”,兵马出动的消息要尽力遮蔽,不能让吐蕃人太早发觉。

    郭华的南路要去野狐渡切断布啤如退路,还要阻挡可能存在的于阗方向的援军,孤军深入没有后援,这需要主帅足够谨慎,足够果断,只有他能担此重任。

    鲁阳的北路要直扑中心,利用旧部制造混乱,大造声势威逼疏勒城,使布啤如慌乱调动,他久镇疏勒,各部信服,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老郭坐镇西关,牵制巴水渡的吐蕃前锋,不让他们回援,并在合适的时机出兵,挤压他们去该去的地方。

    要让布啤如慌乱,让他调动兵马,只要散开的吐蕃兵马开始动,安西兵就能发挥自己优势不停的撕咬他们,直到贼人开始溃败,然后就会如滚雪球一般再也停不下来……

    以劣势兵力兵分三路开辟新战场,这是个很狂妄的计划,但老郭并不担心,因为他对郭华和鲁阳有信心,对安西将士也有信心。

    中军的士卒放轻脚步,尽力不打扰到王爷,所有人都不担心战事,因为王爷在那里,他总是能赢,安西兵早就习惯面对数倍敌军,疏勒只是一大群乌合之众罢了,没什么可担心的。

    要最令龋忧的只有气,阴沉的气会使吐蕃人松懈,急于准备过冬的东西,可这场雪如果下的太早,奔袭途中的兵马就会有大麻烦。

    老郭此刻正悠闲的看着信,神色轻松,“三儿的信,娃娃们学的不错,他旭子能做旅帅,烦了捡了个女娃,那些部落争着请他去讲经哩,连佛经都没看过还能给人家讲经?”。

    看几个校尉没接话,不悦道:“一个个哭丧着脸作甚?”。

    一校尉低声道:“爷,这气……”。

    老郭失望的道:“你们啊,跟你们过多少遍了,为将不能只顾厮杀,要识文地理”,看几人仍一脸难色,从书案上拿起一张纸推过去,“看看”。

    几人围过来皱眉看了一会儿,迷茫问道:“爷,这一条一条的画的啥?”,老郭痛苦的深吸一口气,这几个货带兵拼命都没问题,就是这脑子实在一言难尽。

    “这是烦了画的,江…统计图,近十年来疏勒雨雪封冻的时间都在上边……”。

    几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爷,这桶……图,干啥的?”。

    “蠢货!”。

    其实许多人已经察觉到了,西域的在变,雨水在逐年减少,也在越来越冷,许多地方在慢慢成为荒漠。

    烦了统计了疏勒近十年的雨水气变化,据他的统计,疏勒的雨水十年来已经少了一半还多,冬第一场雪越来越晚,这导致草地沙化,粮食减产正越来越普遍。

    他还大胆推断,这个范围绝对不止疏勒,高原和山北也在同样发生巨变,吐蕃人因温暖湿润的气兴盛,将来必定会因为寒冷和干旱衰败。

    老郭顾不上将来,只在意今年第一场大雪会在什么时候,去年是十月初十,前年是九月二十九,如果今年的大雪能推迟到十月底,这场仗就赢定了。

    按战事不能心存侥幸,可他不得不赌,吐蕃兵马杂七杂澳加一起超过十万,安西兵虽然精锐,但为了减少损失,必须不放过任何机会。

    “奥”,几人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都滚出去!一帮不长进的货!”,老郭嫌弃的骂道。

    傍晚时信使回报,南路已过长水,北路抵大山脚下,暂时并未遇到吐蕃斥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