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凤阳,明太祖朱元璋故乡,明太祖便是在凤阳投奔红巾军,走上了开创大明之路,朱元璋一统华夏之后,对凤阳也多有照顾,不仅提升其为中都、仿照南京建制大兴土木营造宫殿,曾经还想迁都凤阳,后来虽然放弃,但设置了中都留守司专门管理凤阳、拱卫大明祖陵。
朱元璋在位之时,为发展凤阳大举移民,从江南、山西一带移民四十八万人以上,在洪武年间,凤阳一时繁盛,田地开垦达四十万顷、岁粮超过二十万石,居民稠密、商贾云集,位涟上府”。
但朱元璋发展凤阳的举措反倒致使凤阳加速衰败,大量的移民和开垦严重破坏帘地自然环境,致使凤阳地区水旱洪涝的自然灾害愈发严重,而历代朝廷为了保护明祖陵,洪涝之时时常开高家堰泄水漫灌百姓田地房屋,致使当地百姓民不聊生。
至景泰年间,凤阳地区便有大量百姓因灾流亡,到万历年张居正主持清查全国丁口,凤阳一府仅剩十三万人,以至于“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的民歌传遍全国。
时至今日,凤阳的老百姓仿佛受了谴一般,没过过一好日子,所谓“十余年来无岁不灾、无灾不重”,加之凤阳守备太监肆意敲诈勒索、玩法败度、压榨百姓,致使凤阳百姓苦不堪言。
故而当武乡义军兵进凤阳之时,沿路百姓蜂起响应、夹道欢迎,甚至暴动绑缚官吏内侍以求武乡义军公审,武乡义军几乎是一路武装游行,沿路城镇毫无抵抗,村民自发引路,领着武乡义军直逼凤阳城下。
负责防御凤阳的乃是中都留守朱国相,和吴成猜测的一样,他这个靠宗室身份提拔上来的主将确实没什么能力,收到武乡义军兵入南直隶的消息时,他也猜到武乡义军是冲着凤阳而来,挑选了四千健勇准备去庐州城助战,等他把兵力集结完毕,庐州城都已经丢了,他也只能一面向淮安求援,一面集兵守卫凤阳和明祖陵。
待武乡义军逼至城下,朱国相摆出了早年明军常用的守城之法,在城外挖掘环城壕沟,陈兵列阵于壕沟之后、背靠城墙作战。
但如此落后的阵势当年在辽东面对只有冷兵器的东虏都不堪一击,如何对付得了一贯以火器犀利而闻名的武乡义军?武乡义军用盾车掩护、将火炮牵至近前抵近轰击,不过一轮官军便大溃,城内贫民和卫所兵趁机打开城门,武乡义军大军涌入,朱国相自刎而死。
凤阳守备太监卢德九负隅顽抗被铳毙,凤阳知府颜容暄还把武乡义军当寻常贼寇,以为武乡义军破城之后必然大赦囚徒,于是换上囚服躲进牢房里,试图待大赦之时趁乱逃出城去,哪想到武乡义军没有大赦,反倒组织教导文吏对囚犯案情过堂重审,他这知府老爷平日养尊处优,哪里像个囚犯?去押人过堂的战士都发觉他不对劲,当场把他拿下。
颜容暄平日与卢九德狼狈为奸,也是作恶多端,如今被俘,正好之后拿去和那些被俘虏的官绅将帅一起在大明祖陵前公审。
除了这些官吏将帅,被圈养在凤阳的宗室废王也被武乡义军一股脑统统抓获,包括之前从襄阳逃跑又被崇祯废黜除国的襄王。
襄王在襄阳地区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没有逮住他公审是吴成攻下襄阳之后的一大遗憾,没想到却在千里之外的凤阳补上了这个遗憾,当即命人好吃好喝的将襄王单独关押,准备之后押回襄阳公审,一来为襄阳地区的百姓们伸冤,二来正好在大战前拿他人头祭旗,提振襄阳的军心民心。
除了襄王以外,武乡义军还在凤阳高墙之中俘获罪宗二百六十五人,连同他们的家眷上千人,有些所谓罪宗甚至是祖宗在国初之时犯案被关入凤阳高墙之内,子孙一直关到现在,大多数和凤阳当地人通婚,除了顶个罪宗的名头、不准出凤阳高墙之外,与寻常百姓没什么分别,这一部分人,武乡义军预审之后没有犯过大错的,便干脆全数释放。
至于剩下那些罪宗,其中不乏罪大恶极之辈,杀人放火、强抢民女者不少,但也有很多仅仅是违反了礼制而被夺爵圈禁的倒霉蛋,或者被官吏、豪绅乃至同宗兄弟陷害之人。
明代定罪之时罗织罪名是常规操作,两百多个罪宗的卷宗都写的罪大恶极,预审之时每个罪宗都将自己得冤深似海,这些罪宗又来自南地北,到了凤阳后就被圈禁,与百姓也没什么接触,拿他们公审也审不出东西来,吴成如今又不可能满下到处去搜集他们的罪证。
所以吴成干脆一刀切,这些罪宗暂且都集中起来“劳动改造”,帮百姓挑水砍柴、发配庐州修补城墙、押去枣阳襄樊充当苦力,日后有条件了再重审或公审他们,这段时间的表现到时也能拿来充做参考。
安排了凤阳的各种杂事,吴成才抽出时间去大明祖陵逛了逛,朱元璋为吴王之时,便开始修缮凤阳祖陵,初定名为英陵,洪武二年,朱元璋下旨改英陵为皇陵,设立皇陵卫对其进行守护,并大肆营建,至洪武十二年才基本完成皇陵的建造。
“大明祖陵要烧,但和毁大明龙脉这虚无缥缈的谣言没什么关系,纯粹是为了报复官军掘坟抛尸的暴孝动摇万岁爷战心、震慑下官绅!”吴成一面参观着,一面吩咐道:“所以咱们不能放把火就完事了,此事要做的堂堂正正、大张旗鼓,让下人都知道咱们意图!”
“所以我不仅要烧陵,还要在享殿之中祭祀朱元璋,不单单是朱元璋,还有刘福通、韩山童等当年反抗暴元而起义的领袖们,让下人都知道,咱们之所以焚毁凤阳皇陵,不是因为咱们是残暴的贼寇,恰恰是因为我们是反抗暴政的义军,与当年的朱元璋、韩林儿等人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