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正平知道这是让自己去拿钱的,便跨上自行车去了村部。
果然,到了村部一看,胡山川和邹树生正坐在里面聊天,见了肖正平,邹树生赶忙让他坐下。
随后胡山川从一个抽屉里拿出一叠钱放在办公桌上,“平子,你点点,看看够数不。”
胡山川笑得就像一个毫不相干的人一样,肖正平看得一阵心烦,他一把将钱拿起来,随随便便就揣在口袋里。
“主任,没别的事儿我就先走了。”
肖正平刚转过身,胡山川又开口了,“别啊,平子,好不容易坐一块儿,来,咱说说话。”
本来肖正平真打算一走了之的,可是听见胡山川这么说,他立马停下来。
回头瞅一眼,胡山川还是那副让人厌烦的笑容,肖正平拉来一把椅子,靠着办公桌一角坐下。
“好啊,胡会计,聊聊呗。”
胡山川看了看眼前的两人,忽然笑了笑,感慨道:“你们看,屋子还是这个屋子,人嘛,就少了金山一个人,可是队部却变成了村部,这就叫物是人非呀。”
邹树生一撇嘴,“咋就人非啦,不还是咱们几个人吗?”
“嘿嘿,今天是碰巧曹支书去乡里开会,要不然哪儿轮到咱俩发话,这不叫物是人非又叫啥?”
看着邹树生还要继续争,肖正平有些不耐烦地打断道:“胡会计,你留我聊天该不会就是想拌拌嘴皮子吧,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
胡山川扬了扬手,“哎,就是聊聊天嘛!你看,咱们仨都是老樟树垭人,虽说现在队部变村部,真要算起来,还是得分一分你我的。平子,你虽然没在村部,但在樟树垭也是一号人物,以后咱们仨还得多团结,有啥事多帮着樟树垭的人着想着想。”
邹树生闻言嗤笑了一声,胡山川见状不满道:“你笑啥!树生,我这话哪儿说错了吗?”
“没错没错,你说的都对。”
胡山川白了邹树生一眼,又扭头冲肖正平问道:“平子,今天支书不在,我跟你树生叔都是自己人,有什么想法或者有啥困难都可以跟我们说,能帮你解决的我们肯定帮你想办法。”
肖正平摇摇头,“没想法也没困难。”
胡山川笑道:“没困难?不会吧,我看你都呆家个把月了,你那鹿场呢?不回去啦?”
肖正平闻言朝胡山川看了一眼,心说你扯了半天,这句话才是你的正题吧!
“呵呵,胡会计,鹿场好着呢,一切都很顺利,用不着我操行我也就不用老呆在那儿。”
这时邹树生好奇了,问道:“平子,那我怎么听说鹿场的酒卖不出去呀?”
此话一出,肖正平忍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猪队友带不动”,不过仔细想想,邹树生这句话倒能替自己挡一挡,目前来说,还是让胡山川以为自己很困难的好。
“嗨,也就是暂时的事儿,我正在想办法,用不了多久就会好起来的,这点儿事儿就不麻烦两位领导了。”
胡山川装模作样叹了口气,道:“依我看,你就别管鹿场那摊子了,好好把你承包的后山经管起来,一年卖点儿菌子笋子,我再帮你倒腾点儿木材,也够你一家老小吃香的喝辣的。”
邹树生看样子很赞同胡山川这个观点,连连点头道:“山川这句话说对咯,你不是还在种菌子吗?自个儿这摊子你都忙不过来呢,还管别人做什么?”
肖正平苦笑道:“叔,别人不懂你还不懂吗?承包那鹿场我费了多少精力,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让我给拿下来,我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放弃?!行了,叔,胡会计,鹿场那边儿我有数,要没啥事我就先回去了。”
......
从四月中旬开始,肖正平什么事都不管了,鹿场交给戴雪梅,家里交给贾红月,他自己则每天往返于家里和乡里。
再有两个月,肖秀叶就得参加高考,这段时间肖正平决定好好给秀叶补补脑子。
许晓慧告诉肖正平,说女孩儿天生气血不足,容易劳累,刚好鹿场里的鹿茸血可以补充气血,他就让戴雪梅弄来鹿茸血。
大伯又告诉他核桃能补脑子,说学习是件费脑子的事儿,现在最应该补的就是脑子,于是肖正平又弄来成袋成袋的核桃,每天砸一碗给肖秀叶送去学校。
每每大哥送来这些吃的补的,肖秀叶就连连摆头,“哥,我身体好得很,你老弄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我哪儿吃的了呀。”
肖正平却不以为然,“吃不了也得吃,就两个月,你再坚持坚持。”
原本肖正平是打算在乡里租个房子的,马文凤倒是一再表示叶儿可以住她那里,但是马文凤那个家庭风气,肖正平不放心,然而乡里的房子不好租,肖正平就只好退而求其次——自己多跑一跑。
有的时候撞见何永富,何永富也会邀请他去家里坐坐,如果何巧云不在家,肖正平就会进去聊两句。
现在跟何永富聊天,基本跟胡山川一模一样,两个人都带着一种极浓的试探意味,似乎都在探自己的口风,于是肖正平便更加肯定这两人是搅和在一起了。
何巧云还在供销社上班,肖正平经常去供销社给叶儿买吃喝,又时不时去何永富家坐一坐,所以两人难免会碰上面。
好在如今何巧云已经不会像当初那样动则把肖正平拦下来让他娶自己,两人也就少了一些尴尬。
前不久,何永富老婆无意中问起肖正平生娃的事,说起何巧云已经怀上了,这倒是让肖正平大大松了口气——都要生娃了,他跟何巧云的事儿总算可以翻篇了吧!
就这样,肖正平陪着肖秀叶在家呆了整整三个月,期间他既没有去鹿场也没有去县城,只是陈炎和陈锦州在经过时,肖正平跟他们交换一些信息。
终于,时间来到了六月底,肖秀叶出发去县城参加高考,肖正平作为陪同也一起前往。
在抵达县城的第一刻,肖正平拿着早已准备好的三封举报信走进县政府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