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杨慕和唐氏名下的庄子,已经开始了抢收。
庄头们压着农户的怨言,连哄带骗,硬着头皮抢收粮食。
那些瓜果蔬菜到是不着急,收起来比较快。
杨慕又让庄头想法子多养一些家禽和家畜,她自从进入七品之后,对肉类需求很高,没有肉吃,是会哭的。
杨慕又给球球囤了一些竹笋和夏萝卜。
……
随着京城人意识到囤粮的重要性,粮食开始涨价的时候,中秋夜木材店爆炸的事情,终于查清楚了。
京兆尹府贴出来的公告是,意外。
而林啸的原话是:“掌管朱雀大街粮仓的,是东太后的人。而引爆木材店的是西太后的人。”
也就是说,西太后为接管东太后手里的粮仓,命人制造了那场爆炸。
杨慕眸子寒凉,这位西太后是有多凉薄,一场爆炸,死伤了那么多人,竟然只是为了拉下一个粮仓的官员?!
怕不是疯了吧!
这样的人做太后,让人脊背寒凉!
而林啸的另外一个消息,让杨慕更加心惊。
整个京城,八座粮仓,竟然没有一座是妥帖的!
八个粮仓的存粮全部都是陈粮,这也就罢了,竟然数量还极少,全部加起来还不足整个京城吃三天!
按照规定,八个粮仓加起来,应该能供应整个京城吃三个月!
数量相差太多了!
两宫太后为了不引起京城恐慌,粮仓的事情,没有公之于众,只有朝中小部分人知道。
调各省粮食入京的手令已经发出去了,如果幸运,会在一个月内补齐一部分。
杨慕却眼中都是无奈,如果真的能补起来,杨菲就不会那么迫切的要囤粮食了。
杨慕担心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
不到十日,整个北方蝗虫过境的奏折放在了两宫太后的桌案上。
而更令两宫太后心凉的是,整个北方,竟然借调不出一颗粮食!
当地粮仓也被蝗虫围攻了,粮食被吃了不少,剩下的那些,不但要供应当地的灾荒,还要保证军粮。
南方的折子来得晚了两日,大顺最大的江河——顺江,被大鱼冲击,忽然改道,江河周围的农田全部淹没,百姓房屋倒塌。
别说是上供粮食,老百姓自己都得啃树皮了。
朝堂上,盛太后冷冷看着陶太后,讽刺道:“母后皇太后,如今即便是杀那潘铎一万次,也解不了京城粮食之危了!”
潘铎正是东太后阵营管理粮仓的官员。
陶太后冷着脸,阴恻恻道:“司徒峥说,盛家派人大量采购粮食。圣母皇太后这是想要母家独善其身了?”
盛太后撇嘴,她是太后,就是整个京城都饿死了,她也不会被饿死,何必独善其身?
陶太后道:“着令肃亲王带领户部,平粮价、调度各个粮铺,限制售粮。着令九城兵马司加紧巡防,不可有闹事之人。”
盛太后看陶太后发号施令就十分不爽,立刻抢话道:“着令礼部、刑部安抚民众。着令粮仓整合现有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朝堂上众大臣一一出来应是。
……
蝗虫还是来了。
遮天蔽日,白日里也犹如黑夜。
杨慕这是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做“蝗虫过境,寸草不生。”
三日三夜的蝗虫之后,整个芙蓉园乃至整个护国公府,都变成了光秃秃的,连树皮都被啃光了。
最可怕的是,满地都是蝗虫留下的卵!
这些卵半月之后,就会是下一波的蝗虫过境!
府里的丫鬟婆子蒙着面,清理虫卵。
成堆成堆的虫卵被付之一炬。
花农抱着大罐子,不要钱一样在树枝上撒着灭蝗虫卵的药粉,一罐子又一罐子。
唯一开心的,就是湖边的青蛙和天上飞的鸟儿,这几日的蝗虫都吃不过来,撑得不要不要的。
这三个日夜里,几乎每家每户都闭门闭户,将所有的门窗都封堵严实。
听着蝗虫撞击在门板上和窗户上发出的“咚咚咚”的声音,人们夜不能寐。
不只是因为害怕和噪音,更是为口粮担忧。
有些不相信蝗虫流言的人,没有抢收地理的庄稼,此刻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而那些抢收了庄稼的人,则是万分庆幸,好歹那些半熟的粮食,也能果腹啊!
第一批蝗虫飞走后,人们小心翼翼走出自己的房间,看着到处光秃秃的,不由得悲从心起。
如今不过夏季末,到明年秋收还有整整一年,可怎么熬?
人心惶惶中,官府最不愿意见到的场景还是来了。
刚开始,只是夜晚有人爬墙入室偷盗,被偷的,几乎全部是粮食。
短短几日之后,没有存粮的人家就断了顿,有些外地人拿钱都买不到吃的。
渐渐地,有人敢在白天冲入僻静巷子里入室抢劫。
再之后,有暴民开始在闹市上抢劫,重点是各大粮铺。
城防军在蝗虫过境半月之后,也断了军粮,城中便更乱了。
杨慕名下的店铺早就在蝗虫过境的时候就歇业了,店铺里的粮食被转移,只留下本店铺伙计们一个月的量。
店铺的伙计,可以回家住,每三日来领一次粮食,每次三斤米。
也可以住在店铺里,保护店铺安全,吃喝店铺都管,还可以每日领一斤粮食。
这样的条件,所有的伙计都选在住在店铺里。
偶尔有小偷入门,看到这么多人,也就吓跑了。遇到强悍的劫匪,也一下子打不过这么多人。
所以京城乱了大半个月,杨慕名下的每个店铺都没有遭到抢劫。
在劫匪闹得最厉害的时候,杨菲觉得时间差不多了,约了李澈,说要给他一个惊喜。
大门户家里都有存粮,目前还不必担忧吃不饱的问题。可李澈依旧想要趁着这个机会,给自己和肃亲王府赢得一些名声。
可他手里的粮食不过几百石,如果开仓放粮,根本是杯水车薪。
况且,如果将粮食都给百姓吃了,那他吃什么?
真焦急的时候,收到了杨菲的信。
原来,杨菲要那一万两银子,竟然是为了给他囤积了三千石的粮食。
李澈不由得欣喜若狂,心想这个可以预测未来的媳妇可算是选对了!
他连忙命人将消息散播出去,要在城门口设粥厂,救济百姓!
杨菲在一个小巷子口等着李澈,二人一起进入了一个平平无奇的院落。
杨菲站在院子里,指着几个屋子,笑语嫣然道:“世子爷,这屋子里满满当当,都是粮食!我这大礼,送得如何?”
李澈看着十几间房子,想象着里面白花花的粮食,眼睛瞬间就亮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