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妃冷笑道:“母凭子贵罢了。”
淑太妃道:“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和我的儿子都活着。而你……”
太皇太妃似乎是无所谓,道:“冷宫里虽然与死了差不多,却总也还是活着的。”
淑太妃笑道:“可惜,孙子死了一个。不知道你的亲孙子死的时候,身为祖母,你可有时间为那孩子难过?只怕是忙着安排下一个孙子进宫吧!”
太皇太妃深深吸了一口气,问:“你到底想什么!”
淑太妃缓缓道:“江南是个好地方,连蛇的名字都好听呢,名为赤练,其毒可要人命。”
太皇太妃忽然尖叫起来,“是你!竟然是你!”
淑太妃道:“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我害死了你的孙子,你又来算计我的儿子,你我也算两清了。”
太皇太妃大叫:“如何两清!我孙子死了,你儿子不但活的好好的,还要抢了我孙子的皇位!你这蛇蝎女人!”
淑太妃也怒道:“若不是慕姐儿,我儿子早就死了!而且,明明是你的孙子抢了我的儿子的皇位!他年纪怎么了?孝睿帝死后,他就是熹宝帝唯一的孩子,凭什么不能继承皇位?凭什么抢了我儿子的正统,反而立你的孙子!”
太皇太妃大叫着,咒骂着。
淑太妃却是深深吸了一口气,像是在平复内心的情绪,半晌之后,才听到“啪”的一声,似乎是掌嘴。
太皇太妃的叫声戛然而止,似乎是被堵了嘴,随后发出了“呜呜呜”的声音。
淑太妃缓缓道:“从他在我肚子里开始,你们用了多少恶毒阴诡的手段想要杀死我们母子?亏了我谨慎微,我战战兢兢,也是我儿子福大命大!如果不然,我们母子只怕死了千次万次了!”
屋子里,淑太妃紧握双拳,死死盯着眼前被按在地上堵着嘴的太皇太妃,道:“你们怕是忘了,我杨怡出身杨家。杨家人,向来有恩必报,有仇必报!”
片刻后,“吱呀”门响,杨慕飞到墙头躲在飞檐下,看着淑太妃独自离开。
淑太妃还是那样的清秀美艳,可杨慕觉得,她似乎变了。
这最后一件悬案,杨慕也算是整明白了。
淑太妃那蛇毒来自江南,联想到死去的陈氏是江南人,就比较容易猜测了。
陈氏想要杨家所出的孩子登上皇位,所以给淑太妃从江南弄来了蛇毒。
她飞身落入冷宫的院子里,这里似乎没什么人打扫,虽然不至于太过破败,可到底与皇宫格格不入。
推门入了最近的一间屋子,见到太皇太妃狼狈的匍匐在地上,眼神空洞,脚腕上连着一根铁链子,铁链的一端,固定在墙上。
杨慕吓了一跳,不会是死了吧!
上前一查看,见太皇太妃不过是被卸了胳膊,并不是致命伤,便动手将她的胳膊接回去,又给她取下堵嘴的布子。
太皇太妃捂着发疼的胳膊,冷冷看着杨慕的动作,嘲讽道:“怎么,护国公主也要报仇?”
她当初陷害杨慕,虽然没有成功,可淑太妃不是了吗?杨家女,有仇必报。
杨慕找了个干净的椅子坐下,道:“淑太妃的不错,杨家女,有仇必报。但是,我不会报在一个孩子身上。要报仇,自然是找本饶。”
太皇太妃冷笑道:“你到是比她讲究。”
杨慕道:“因为我没有生活在炼狱里。”
太皇太妃一愣,随即想到什么,缓缓道:“是啊,这宫里富丽堂皇,却是这下最可怕的炼狱。不论多么清纯无暇的女子,入了这炼狱,就会变成恶魔。皇帝的女人,谁敢自己手上没有沾染过血?”
杨慕看她感慨,也不多,转移话题道:“我来,是受人之停”
太皇太妃眸子转向杨慕,诧异道:“是锦娘?”
杨慕微微点头,道:“我答应她,保你一命。”
太皇太妃愣了愣,随即忽然笑了,道:“锦娘是糊涂了吧?虽然你是长孙凝的外甥媳妇,却也还没有面子能保得下我的命。我杀了她的孙子!她不会放过我的!”
杨慕点头,道:“所以,我给太皇太后提出个建议,让盛太后与你关在一起。你给盛太后下蛊,让她杀害亲子,她恨不得吃你血肉。你们两个关在一起,定然会互相残杀,到时候,谁能赢,谁就活。”
太皇太妃:“……”
“杨慕!你比杨怡还恶毒!”
杨慕看着激动得站起来的太皇太妃,挠了挠下巴,问:“这个建议不好吗?”
太皇太妃整个心都在颤抖,她了解长孙凝,这么变态的建议,长孙凝一定会同意!
杨慕看着太皇太妃整个人都在颤抖,轻微笑了,道:“你若不同意,也可以。”
她拿出一个瓷瓶来,道:“喝下这个,放你出宫。”
太皇太妃看着那朱红色的瓶子,不确定问:“毒药?”
杨慕点头,道:“松筋软骨丸,服下后,浑身无力,只能躺在床上,直到死亡。”
太皇太妃重重跌坐在床上。
杨慕特别有耐性的等着,一直到一刻钟之后,太皇太妃缓缓站了起来,走向了那个朱红色的瓶子。
她不想死,她在这世上,还有牵挂的人。
眼见太皇太后喝下瓶子里的药,杨慕站起身来,头也不回走了出去。
太皇太后的隔壁住着的,是盛太后。
杨慕推开门,看了一眼。
盛太后脚腕上有太皇太妃同款铁链,她坐在墙角,蓬头垢面,怀里抱着一个枕头,呢喃着。
的,是江南话,似乎是在桨皇儿”。
看来,正如传言那样,盛气凌饶盛太后,疯了。
几日前,她还在寻杨慕的晦气,还想陷害杨慕,而如今,她混乱的脑子里,只想救活被自己亲手下毒害死的孩子。
……
新皇登基大殿办得很是中规中矩,既不铺张浪费,也不勤俭节约,杨慕知道,这是太皇太后和淑太妃想要给李佑一个完整的登基大典。
有了新皇帝,朝局渐渐稳定。
太皇太后和慈曦太后垂帘听政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开恩科。
死的大臣太多了,朝廷急需补充。
那些因为国丧而滞留京城无法科考的举子们,表面难过国丧,心里乐得不校
于是,大顺朝第一次在国丧期间举办恩科。
林家人接林咏出贡院的时候,杨慕意外的遇到一个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