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两头,公孙康三人送回郑娴后,急忙追赶刘繇等人。
“贤弟,不知对未来有何打算?”路上公孙康问。
“家有老母需要侍奉,想要寻一门差事谋生。”太史慈沉声道。
“确实,唐郡守可能会帮贤弟谋一小吏差事,但大丈夫在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岂能屈从于一小吏乎?”公孙康斩钉截铁道。
太史慈内心:“?好熟悉的话。”回答道:“不知兄长有何建议。”
公孙康:“不出意外,刘繇不日将要举孝廉,贤弟须知,名望家世,缺一不可。”
太史慈点头赞同。
公孙康接着道:“不知贤弟可愿意做我师弟?”
郑益:“?我爹又要收徒弟?”
太史慈:“?我能拜师康成公?”
太史慈赶忙下拜,公孙康扶起。
众位须知,太史慈此时的心情,换算到我们当代,可以理解为清华老教授的研究生,帮忙招生。
公孙康叮嘱道:“我不敢保证师父是否会收下你,但是我与师兄会努力劝说,但是那唐郡守的小吏切记勿要做。”
太史慈蒙圈,但他能感受到眼前少年眼中的真诚,也决定相信。
三人终于在城门口赶上大部队。
众人一起入城,拜见如今的东莱郡守唐川。
唐川笑眯眯的看着众人,“真是大汉好男儿啊,东莱有你们,百姓无忧。”
刘繇等人一起拜谢。
“不知这几位小英雄姓甚名谁呀?”唐川笑眯眯到。
三人报出各自身份,听到郑益和公孙康与郑玄的关系,脸上并未表露出太多神情。
只是问太史慈,是否愿做郡吏,太史慈听闻脸色一喜,正待答应。
公孙康拉了拉太史慈衣袖。
太史慈猛地从惊喜中走出,想起公孙康来的路上对他说的话。
“感谢大人看重,但家中仍有老母需要侍奉,大人恕罪,还望大人理解。”太史慈躬身道歉。
唐川看到了二人的交流,也无太多表示,摆摆手道,尔等领赏之后,自行回家即可。
“正礼,随我进衙,有事与你商议。”唐川带着刘繇进衙门。
随后,三人领到了六十万赏钱,也就是六十金。本身一名贼寇是赏钱是五万钱,寇首十万。
分到三人手下是一名寇首,十二名贼寇,多余的十斤层层下去却是被贪墨了。
当然,刘繇等人的并未被贪墨。
话说回来,公孙康不让太史慈做郡吏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唐川。
历史上东莱郡郡守与青州刺史之间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不能分,而结案的判决多以先让有司知事者较有利。
就是两方去京城打官司,谁先递上自己的奏章谁有利,能打赢官司。
青州刺史的奏章已经往京城派送了。
郡守恐怕落后不利,于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
太史慈时年二十一岁,被选为使,乃日夜兼程取道,抵达洛阳。
先到公车门前等候,待见州吏到了之后,才开始请求上书。
太史慈假意问州吏道:“君也是前来欲求通章的吗?”
州吏答道:“是的。”
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里?”
州吏道:“在车上。”
太史慈便说:“奏章题署之处确然无误吗?可否取来一视。”
州吏殊不知太史慈乃是东莱人,便取出奏章给他。
谁知太史慈先已藏刀于怀,取过州章,便提刀砍断了奏章。
州吏大惊高呼,叫道:“有人毁坏我的奏章!”
太史慈便将州吏带至车间,跟他说道:
“假使你没有取出奏章给我,我也不能将其损坏,我们的吉凶祸福恐怕都会相等无免,不见得只有我独受此罪。与其坐而待毙,不若我们俱同出走逃亡,至少可以保存性命,也不必无谓受刑。”
州吏疑惑地问:“你为本郡而毁坏我的奏章,已经成功,怎堋也要逃亡?”
太史慈便答:“我初时受本郡所遣,只是负责来视察你们的州章是否已经上通而已。但我所做的事却太过激烈,以致损毁公章。如今即使见还,恐怕亦会因此见受谴责刑罚,因此希望一起逃去。”
州吏相信太史慈所言,乃于即日俱逃。
但太史慈与州吏出城后,却潜遁回城通传郡章,完成使命。
青州刺史知道这件事,再遣另一吏员往洛阳通章,
但京城方面却以先得郡章的原因,不复查察此案,于是青州刺史败诉。
太史慈由是知名于世,但他亦成为青州刺史所仇视的人物,为免受到无妄之灾,乃避居于辽东。
观其做法,太史慈完美的完成了郡守的任务,但是郡守却没有保他。
出名的方式有多种,公孙康不希望这一世,太史慈再因为这件事,多年无法侍奉老母。
所以劝他不要被郡守所迷惑。
旁白哥结束,继续正题。
三人拉着钱走在街上,郑益问公孙康这些钱如何处理。
公孙康道:“买粮,然后回家挖地窖。”
此时粮食价格还比较便宜,约三百钱一石。(知网查的。)
三人买了约一千五百石粮食,剩下的钱各自分开,太史慈家在城中,粮食大多运回郑玄村中。
太史慈好奇的问道:“不知兄长,为何要买如此多的粮食。”
公孙康幽幽的说道:“财不外露,且以后粮食会越来越贵。”
说罢也不解释,内心也一阵窃喜,被自己装到了哈哈。
三人进入太史慈家中,只见门户皆比较破旧,但是家中一尘不染。
太史慈母亲年岁跟公孙氏差不太多,但多年操劳已经是白发苍苍,但极为精神。
公孙康俯身下拜,“小子公孙康,拜见伯母。”
说罢将礼物放到一边。
郑益连忙跟着做。
太史慈母亲慈祥的笑着,“来都来了,拿什么东西呢?你们能看望我个老太太,我就很高兴了。”
说罢,太史慈母亲回屋准备做饭,想要好好招待二人。
公孙康要去帮忙,太史慈连忙拦下。
说要与公孙康交流武学心得。
公孙康心道:“都是用枪的,但我真打不过你啊。”
手头也不慢,二人以棍为枪,但太史慈此时已经是一流中期,日后必然会成为绝世武将,对付三流中期的公孙康跟打孩子一样。
公孙康类出一身汗,无奈笑道,“贤弟年岁还没我大,枪法已经有了大家风范,真可谓天才。”
太史慈笑得眼角都产生了褶子,高兴的分享自己的心得。
让同是使枪的公孙康受益匪浅,郑益虽然听的似懂非懂,但也跟着赞扬。
说完枪法,太史慈又展示了自己的双戟,惹得声声赞叹。
不一会饭好,宾主尽欢,不再多言。
【作者题外话】:注:1太史慈的故事写的有些长,读者老爷见谅,没忍住。
2太史慈是我最喜欢的三国武将,所以戏份可能多一点,因为没有被月旦评评论导致刘繇不重用,这本书中想要弥补这个遗憾,所以会让他拜师郑玄。
3太史慈武器:长枪,双戟,大弓。按照三国演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