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咬牙,冲向公孙瓒,实力的差距不是仇恨所能弥补,公孙瓒铁方槊横扫,张纯当场被开膛破肚。
伴随着张纯的阵亡,剩余乌桓骑兵大部分也没有了抵抗意识,在巨大的伤亡之下,跪地投降。
公孙瓒在北地多年,在乌桓人中有着自己的声名,他一现身,乌桓士气大降。
也有很多乱军四散奔逃,即然逃不了,那就进行最后的疯狂。
汉军也是分散开,抓捕逃跑的乱军,这些乱军嚎叫着冲进百姓家中,他们已经不是人了,是恶鬼。【1】
【6】
【6】
【小】
【说】
好在汉军反应迅速,将百姓的伤亡最大可能的减小。胆敢反抗的乱军就地斩杀,其余人等收押。
公孙瓒吩咐众将打扫战场,看着已经找出来的结拜兄弟三人以及田楷的尸体,默默不言。
"大哥号伯圭,伯仲叔季乃是字号顺序,我们兄弟四人,正好一人一号。"
“大哥,我们发达了,公孙康所言非虚,有了这些收入,大哥创造白马义从的钱就有了。”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大哥,你说我现在家财过亿了,我也没有子孙,这样,等我过世了之后,我的家产都给我大侄子,打小我就看这小子行。”
"小人田楷,出身寒微,自知上升无门,只愿奋力拼杀,争取做这卫国卫民之人,今日得主公赏识,必肝脑涂地,为主公赴死。"
往日的种种言语仿佛还在耳边环绕,公孙瓒没有继续悲伤,他是公孙瓒,他还要为这幽州的百姓而战,他要为自己的兄弟们报仇。
天空已经蒙蒙亮,公孙瓒将投降的乌桓士兵,一共两千人集结在校场之上。
“昨日,乌桓攻入城中,乱兵四起,你们这些人,很多人的家中都受到了乱兵的破坏,从你们拿起刀枪的那一刻,我就把你们当成了我手下的士兵。”公孙瓒对着义勇军说着。
“愿为公孙县令赴死。”义勇军狂热的看着公孙瓒,他虽然只是一县令,但是多年征战,威名四起。
“我不需要你们为我赴死,我只希望。你们能够用自己的武器,为家人报仇,为战友报仇,现在,这些人是昨夜冲进来的乌桓人,他们战败之后,冲进百姓家中作乱,你们说他们该不该杀?”
公孙瓒心头有一股火,这让他看眼前的乌桓人无比燥怒。
“该杀,该杀。”义勇军中有昨日家中受兵灾的,双眼斥候的大喊。
“我知道,杀俘不详,但是,眼前的这些人,我找不出不杀他们的理由,你们很多人参军以来没有见过血,今日,用他们祭刀。”公孙瓒说完之后,命令郡兵看押好士兵。
首发&:塔>-读小说
早有满腹深仇的义勇军,拿起武器,赤红双眼嚎叫着砍杀眼前的乌桓俘虏,没有反抗力量的乌桓俘虏纷纷倒地。
报仇雪恨的义勇军,跪地痛哭,随后跪倒在公孙瓒面前磕了三个头,拿起武器回到军列之中。
这里的大部分士兵,与乌桓人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仇恨,很多人都是身负家仇。
说道汉代的文学,尤其是这一段,大家可能感觉有些突兀,借此机会说一下我对东汉末年的主流思想儒学的看法。
汉朝是儒家大复仇主义最盛行的朝代,为父母血亲朋友而杀人的事情层出不穷,这种事情大多都被社会所赞扬,很多杀人者都会被赦免无罪甚至受到嘉奖。
比如前文出现的典韦,臧霸,都是大复仇主义体现出来的例子。
《公羊春秋》有言,九世犹可以复仇乎。现在的儒家,奉行的更多是大复仇主义。
儒家历史我研究的不多,只是陈述一下拙见。
说道儒家,就不得不提孔子,说到孔子,大家肯定想到的是仁。孔子确实提倡仁,但是也不反对复仇。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孔子提倡的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如果这一段还没有感觉的话,咱们再看礼记中的这一段。
又如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
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翻译过来就是子夏向孔子请教道:“对于杀害父母的仇人应当怎么办?”
孔子答:“睡在草垫上,枕着盾牌,不担任公职,时刻以报仇雪恨为念,誓不与仇人并存于世。不论到什么地方,武器都不离身。即便在集市或公门碰到,拔出武器就和他拼命。”
孔子的思想大概是这样的方向,孔子说完了,继续说孟子。
孟子舍生取义的大无畏思想咱们是知道的,语文中的课文,脱离了考试之后,具有别样的美感。
孟子在儒家中也是大佬,他与荀子不同,提倡的是性善论。但是提倡性善论的孟子,对于血亲之仇如何看待呢?
孟子对血亲复仇的看法是这样的:“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
汉朝的这个儒家思想,还可以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得到体现。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比如伍子胥,他爹被楚平王杀死,然后他逃到吴国,最后打回楚国,为父报仇。
正常如果是愚忠的儒家,会怎么说呢?大概会说,伍子胥是楚奸,是叛国贼。因为从伍子胥来说,他是亲手灭了自己的故国。
但是司马迁写道:“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总之就是,称赞伍子胥为大丈夫。
但是公羊春秋的这种思想,对于当朝者来说,是很危险的,因为他认为,臣子是可以向君王复仇的。
这其实是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句话的体现。
所以后来发展之下,与孟子的言论一般,逐渐不再是主流。
说道这里,不得不提一嘴,程朱理学的创始人,宋代的朱熹,说过:有天下者,承万世无疆之统,则亦有万世必报之仇。”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一下甄婆儿的故事,这是在《宋史.孝义》中出现的故事,可不是二十四孝那样的,是类似于张扣扣那样的故事。
好了,写这些也是解答有些读者对于之前提到的,对典韦以及臧霸的出现,公孙康等人那种反应不解。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现在这么一说,是不是感觉不那么突兀了哈哈,咱们继续开始故事的进行。
随着义勇军的复仇,看着眼神坚定起来的义勇军,公孙瓒心神大定,现在乌桓元气大伤,但是鲜卑主力还在,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严纲,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往后,你,公孙越,公孙范,单经各自率领一千五百人防守一面城墙,我与邹丹,关靖率骑兵居中策应,我看看找个机会能否冲出城去。”
公孙瓒拍着严纲的肩膀。
“主公,鲜卑还有将近两万人,您这三千人,出城太过于危险了吧。”严纲担心的看着公孙瓒。
“当然不是现在,等他们放松警惕之时,我再出城,这幽州,不能落入异族手中,我们丢掉的,我公孙瓒要找回来。”公孙瓒回身散发铁血的气息,让严纲更加拜服。
相对于城内的众志成城,城外丘力居与和连已经吵做了一团,身旁的张举,没有丝毫办法,只能看着二人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