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6章 如意战车?
    如意战车?

    对于这个名字无论是赵构还是在场的韩世忠和王庶等人,又或者是这些武举子们,似乎都非常的诧异。

    一方面可能是对于这个名字,似乎与大宋的战法和军械对不上号。

    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对于军械开发的理解都是刀枪弓马和火器,似乎还没有提升到车这个高度。

    所以听到这个名字也是吸引了大家的好奇心。

    “魏卿不必多虑,军器开发之事本来就是马行空,何来对错之分。况且就算开发出来的也需要在实战之中不断改进,哪里会有一蹴而就之事。”

    赵构对于这个名字同样非常好奇,他也在暗暗的思索着魏胜的想法。

    于是一边鼓励一边宽慰着魏胜,对于军械开发赵构是非常有耐心,同样也是非常大力支持的。

    因为他明白,一旦有好的火器或者军械诞生,那么对于大宋的战力提升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将来北伐而言助益肯定也是良多的。

    所以他有的是耐心去开发和尝试,更有耐心去倾听开发者的想法。

    “臣有一想法,名曰如意战车。”

    “此如意战车用全木制结构创制,每辆战车可运送五十多名兵士,并且只需要后面两人推动便可进退自如。在战车前端装有兽面木牌以抵挡敌军的火器。木牌之上装有数十根大枪,大枪外面蒙以毡幕,战车两边则有挂钩,可分开也可合拢。”

    “行军时各车分开,装载辎重器甲;驻下时将各车钩连,形成营垒,既可御箭镞,又可防敌人接近。同时可以将我军之霹雳火炮装于此车之上曰炮车。”

    “前面有如意战车阻挡敌军,后面有炮车远距攻击。一旦与敌军接阵时,战车在外,炮车居中,阵门两边弩车,上置弓弩,可射杀于百步远之敌军,从而让敌军不敢近身。”

    魏胜一边着,一边用余光偷偷的瞄着众人。

    他想看看自己讲完这些后大家是个什么反应,对于他而言需要肯定的眼神,但同时也更害怕被嘲笑。

    “魏卿的意思是开发两种战车,一种名曰如意战车,主要是运兵和用固定在车上的长枪和车内的弓弩攻击敌人。另一种将我大宋的霹雳火炮安置于车上从而成为炮车。”

    “在战法运用上,前面有如意战车阻挡和射杀敌军,后面有炮车用火炮轰杀敌军。不知朕这样理解是不是这样?”

    赵构听完魏胜的想法,既非常好奇也十分肯定,这样的战法方式对于阻挡金饶重装骑兵应该很有效果。

    特别是到了北境,一望无垠的平原地区,面对着金饶重装骑兵,眼下最好的方式也只是重装对重装。

    由于金饶战法比较灵活,骑兵冲击也是分散开来,并且是分批次进攻,因此光靠火炮很难大面积攻击。

    而一旦如果大宋的重装骑兵配合这样的战车,那么对于金饶重装骑兵的攻杀会有较好的互补作用。

    “官家所言甚是!臣曾经在北境刺探军情。对于金饶骑兵战法颇为熟悉。当时就觉得在平原地区,如果能够有一些战车配合我方骑兵与金人对阵,那么金饶重装优势便荡然无存。”

    “如意战车作用还不止如此,在行军之时还可以用以载运辎重器甲,如大军在外宿营,则可以列阵将如意车布置在大营在外环,兵营住宿则内环队列为营。”

    魏胜见赵构对自己的这个战车颇感兴趣,便没有了之前的忐忑不安之感,索性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开来。

    在他的构思之中,如意战车不仅仅可以运兵打仗,还可以运送一些辎重和军械。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碰到大军在野外需要宿营,那么大营外围全部用如意战车形成屏障,对于大军的安危而言也是起到保护作用。

    不得不,这样的构想以及产生的多用途的作用,确实是大宋目前较为急需的军器。

    也可以看得出魏胜对于大宋安危的思考,对于实战运用中怎么转化劣势的探索。

    这样的人才对于大宋而言,同样是非常重要。

    “魏卿所言之如意战车与炮车之想法,朕以为非常好。只是这里似乎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赵构对于魏胜提出的这个战车的构想非常认可,这不就是和后世的坦克装甲车类似的概念嘛。

    如果这样类型的战车在大宋能够运用得上,那么对于在平原地区与金人作战战将不再不仅不会处于劣势,还会将金人所谓的重装骑兵优势消亡殆尽。

    虽然魏胜的思维意识非常超前,但对于大宋而言要将理念变成现实还是非常困难。

    赵构对此也是颇为有些疑虑,连忙到:“此车肯定是要以木材为骨架,那么怎么防止敌军火攻?此为其一。此车能够运送五十兵士,那么其骨架定然庞大,如何保证其灵活?此为其二。朕之疑虑不知魏卿可作何解?”

    赵构的担忧不无道理,以大宋此时的发展水平,战车肯定是以木制为主要架构。

    一来木头相对于铁质而言成本低廉,并且相对轻便。

    二来木头制成的战车能够在短时间内批量生产,一旦定型可以快速应用于战场之上。

    但是木头同样会有个致命的缺陷,那便是怕火攻,一旦被敌人用带火的弓箭射中,那么对于战车的战斗力肯定是会有巨大的影响。

    同时按照魏胜的构想,战车要具备运载五十名兵士或者架设霹雳火炮的能力,那么战车的体型肯定是不了,那么怎么保证战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便是关键所在。

    如果战车过于笨重则不适合远距离行军,也不太适合在攻坚战中体现出战力,失去了灵活性的战车就如同鸡肋一般。

    纵观历朝历代,不乏许多奇人异士的奇思妙想,也诞生过许多超越年代的各类事物。

    但是最终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东西可谓是少之又少。

    而怎么检验?

    那便是能否在实际中得到良好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