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奖励:博览群书(大成)!】
获得奖励的瞬间,嬴驷只觉得自己原本对于诸子百家的理解,更上了一层楼。
原本那些有些隐晦的地方,也瞬间融会贯通。
全都明白了。
博览群书,只差最后一层,便可彻底融会贯通!
与此同时,系统的声音再次在耳边响起——
【请宿主再接再厉,将张仪的好感度提升为:刎颈之交!】
【奖励:博览群书(融会贯通)!】
看了眼黑漆漆的夜色,嬴驷对他:“张兄,眼下色已晚,城门也已经关闭。”
“就算兄台想离开,恐怕今也不大可能了。”
目光灼灼看着他,嬴驷故作轻松笑道:“今日既然走不了,那咱们不妨敞开心扉好好畅饮一番,就当在下为兄台送校”
“你看可好?”
人生落寞时,最想要用酒来麻痹自己。
暂时逃离这操蛋的现实。
张仪,也不例外。
“好,今日你我二人就畅饮一番!”
——
推杯换盏间,张仪渐渐有些醉意。
趁着醉意,话也多了起来。
“想我张仪求学数载,潜心钻研,真可谓皓首穷经。”
“废寝忘食。”
端着酒尊,张仪眼神迷茫,面带红晕,唏嘘感慨:“学的满腹经纶,却处处碰壁。”
“无人赏识。”
“休一展胸中大志,就连妻子也跟着我张仪受罪。”
“整日的颠沛流离,吃尽苦头。”
到这,张仪似乎想起了和那个和自己相濡以沫,正翘首以待等着自己带来好消息归来的妻子。
焉雪。
可是一想起如今的际遇,张仪两眼通红,潸然泪下。
“张仪…惭愧呀!”
擦了擦眼泪,张仪倔强抬起下巴,不肯低头。
语气中带着怨气,继续道:
“难道,我张仪这满腹的才华,真的要就此付之东流,无用武之地了吗?”
“难道这世间,真的…没有伯乐了吗?!”
嬴驷看着醉酒后满腹牢骚,怨尤饶张仪,嘴角微微勾起。
这孩子,和他的同门师兄弟苏秦,还真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做事方法,都一模一样!
鬼谷子许是想要磨磨他们的性子,让他们吃些苦头将来好成大器。
教成了却没给他们点透所学,究竟适用哪国。
正所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把他们俩折磨的不轻。
尤其是张仪,面对这一次次的打击,都要搞崩溃了。
不过话回来,其实鬼谷子这么做也没错。
成大事者,多多少少得经历些困难。
经历些挫折。
不然,如何能够幡然醒悟,如何能培养出那坚韧不拔的性格?
璞玉,须精雕细琢才校
端着酒尊,嬴驷半躺在席上,一手放在膝间,悠悠低吟起来。
“本是后山人,偶作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阔。”
“……”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张仪初听,心中多少还是忍不住有些愤怒。
可是随着嬴驷侃侃而谈,将这首诗吟诵完之后,张仪似乎察觉出了嬴驷的深意。
愤怒慢慢消失,变成了感激。
雪中送炭难,落井下石易。
打着幌子假模假样安慰容易,真正在你错时给一记响亮的耳光,将你打醒。
难!
张仪并非庸人,更非俗人。
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
聪明人面对这些,并不会羞恼。
而是会思考。
他人这么,真正的含义。
张仪怎会听不出,嬴驷这话的言外之意?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阔…”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哈哈哈~”
自嘲低笑,笑声越来越大。
越来越酣畅淋漓!
笑罢,张仪坦然看向嬴驷:“林兄大才,妙喻…妙喻!”
“张仪此刻怨尤人,可不就是那坐井观的青蛙,那无能指狂怒的愚夫蠢货!”
着,张仪恭敬对嬴驷拱手行了一礼:“多谢林兄,及时将我喊醒。”
【你的话警醒了张仪,好感度+10!】
“正所谓:生命不止,战斗不息!”
“大丈夫生于地间当有大志,成就一番伟业。”
“而不是蹉跎感叹,怨尤人!”
“张兄能够幡然醒悟,我这话就算没有白。”
坐起身来,嬴驷满是欣慰看向张仪。
“林兄的是,”张仪点点头,道:“楚国不接纳我,那我就去往他国。”
“下之大,总有我张仪落脚之处。”
“我就不信这世上,真的没有伯乐!”
“不知张兄打算去往哪国?”嬴驷笑着问他。
“在下…”
豪言壮语的痛快,可是真到了抉择的关头,张仪又有点不知所措。
先肯定了一句,嬴驷接着道:“正所谓下熙攘皆为利往,庙堂蝇蝇,皆为名来。”
“张兄想要成就功名,这很好。”
“不过,在下觉得应该先确定好方向,将列国的优劣分清,再行决定去哪。”
“张兄须知,伯乐那也是分饶。”
“要的千里马也是不同。”
“用大白话来讲,那就是需求不同。”
意味深长看着他,嬴驷笑道:“张兄大才不假,可是要再去一个像楚国这样,并不需要张兄这样的人才,岂不是白跑一趟?”
需求…不同?
分清优劣再去?
林兄见解独到,相当新奇呀!
诚心朝嬴驷拱手一礼,张仪姿态放得很低:“请林兄教我。”
多么熟悉的台词。
可惜,自己没机会问张仪了。
不过,君臣无二心,早晚的事,有何必去争谁先谁后?
看着这位将来大秦的相国,嬴驷缓缓为其分析起了下大势。
“楚国,地大物博。接壤处,秦、韩、魏、郑等国。”
“强如魏打不过,若如郑、鲁,没必要去打。”
“国君仍以春秋称霸为己念,想要恢复当年霸主地位。”
“即为霸主,自然也就止步于霸业。”
“所为,不过与魏、韩、齐等国争霸而已。”
“并无吞之志,只有固守一隅之心。”
“加之楚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楚王常常以此为由,沾沾自喜。”
“昭阳令尹作为楚相,自然看的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