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章 终于要推广高产作物
    朱主任和张凡仲打了招呼,直接向张凡仲的身后走去,一直走到后面墙壁处。

    “张凡仲,你过来。”

    当张凡仲走到距离他还有1米多时,几人眼前一花,张凡仲消失了。等了一会,张凡仲再次出现在众人眼前。

    朱主任心道怪不得一直都没能发现异常,原来出入地点选在了车库里。当下稳了稳心神,对张爸道:

    “张师傅,麻烦你找两个板凳来。”

    “朱主任,干脆去阳光房嘛,泡茶这些还方便些。”几人去了阳光房。

    “张凡仲,听你父亲你可以去大明?”朱主任问道。

    “嗯。”张凡仲点点头,张爸在一边很是不安。

    他们父子长期在网上购买能制作爆炸物品的物资才被朱主任他们纳入调查对象的。结果上午询问时张爸解释不清楚这些物资的去向,这才出了实情。

    朱主任他们虽然也看网络,但这种事发生在身边还是不信,直到张爸用一个断羚话线的老式电话拨通电话,他们才有些信了。

    后来张凡仲凭空出现和消失,让他们认为穿越这件事有可能是真的。

    “你怎么证实你去的大明?”朱主任问道。

    “我有录像。”张凡仲道。

    “录像我们也看过了,不知道制片人是谁,只知道摄影是你。”方成道。

    “爸,我的委任状拿给朱主任看过没有?”

    “看过了,他们一看就是假的,太新了。”张爸无奈道。

    尤其是刚从京城带回来初授武德将军的圣旨确实太新了。

    张凡仲看看朱主任耸耸肩道:“朱主任,那我也没办法带你过去啊。”

    朱主任其实已经打好主意了,不过现在没有必要讲出来。他只想看张凡仲能不能自己证实是去的大明。

    看这样子是没法靠他俩证实这件事了,朱主任便让他们把家里的铜钱、圣旨都拿出来,自己带回去做鉴定。

    “朱主任,文物专家都这些是高仿,你们单位能证实真假?”张凡仲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如果真有办法证明手里的东西是大明朝的,是不是今后拿回来的东西就能卖高价了?

    朱主任心道怎么不能证实?鉴定笔墨的成分也好,鉴定图章是不是同一枚,甚至纸张是不是同一批的等等,能鉴定的方法多了。

    “你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到时候是不是从明朝拿过来的我们自然知道。”朱主任道。

    “张凡仲,你你去的年代是哪一年?”方成又问道。

    “今年八月朱由校刚死,明年就是崇祯元年。”张凡仲道。他也不想跟这些人探讨为啥朱由校的年号是佑,便模糊过去了。

    “唉,你去的不是时候啊,要是启年间还好混点,跟崇祯混难度太大。尤其是只能你一个人才能穿,也没人能帮你。”方成看来也是个明迷。

    “能帮我啊。我老汉不就帮了我很多。”

    “岂不是样样都要在现代买?多不方便!你看蒸汽机你搞不来吧?没有蒸汽机你又哪里来军舰平推四海?”方成感叹道。

    朱主任却发现了问题。

    “张凡仲,你不是是朱由校当皇帝么,为毛这是佑年?”朱主任一边拿着圣旨一边问张凡仲。

    “我也不知道啊,这以前的年号都对的上,就是朱由校这里对不上。”

    “嗯,朱由检也对不上,这份圣旨也是佑年。”完,朱主任拿出崇祯授予张凡仲初授武德将军的圣旨给张凡仲看。

    张爸不愧是常看网络的,在一旁解释道:“今年还是佑年号,崇祯年号要明年才开始算。”

    “算了,我们在这也不清楚,还是等鉴定完后再。”朱主任停止了话题。

    “朱主任,我一个人在那边实在有些难,老爸帮我的也有限。如果调查清楚了,国家能不能帮下我?”

    “这个……领导都不清楚穿越这件事,我了更不算。本来我们是来调查爆炸物的。”

    朱主任到这里时降低了声音道:“张师傅、张凡仲,如果鉴定结论证明你们的属实,下一次来的就不是我们了。”

    交代了保密纪律和不许外出的规矩后,朱主任带人走了。

    “凡仲,这事咋个收场?”张爸有些担心,万一朱主任他们跟专家一样鉴定不出来,这事还真不知道怎么处理。或许真的会有人坐牢也不一定。

    “那有啥办法,该咋地咋地。”张凡仲无奈道。

    张凡仲在现代住了一晚才回大明,何六他们看向张凡仲的眼神都跟以前不一样。

    大家一直都以为张凡仲就是一个人,今才知道张凡仲跟不知名的地方还有联系。

    何六他们这帮饶电焊技术比张凡仲要好,教徒弟自然就是何六他们在教,张凡仲只是偶尔看下这批学生学习得怎么样。张凡仲的大部分的精力,还是花在学习收发电报的8个学生的身上。

    这张凡仲正在祠堂内看孩子们学习电报机发报,何族长来敲门。

    “二爷,有什么事么?”张凡仲出门问道。

    “有人找你。”

    “在哪里?”

    “半道上路过私塾,就不走了。”何族长道。

    孔尚明为户部四川司主事,此次是受户部安排来重庆府出差,专门为红薯、土豆等作物的推广而来。

    因为王淦的推荐,孔尚明来考察何家湾对于红薯跟土豆的深加工技术。

    来到何家湾,孔尚明就发现了这里与外界最大的不同,便是这里家家户户都是砖房。

    孔尚明经过何家湾私塾,看见这规模和布局,尤其是正好有学生在上体育课,不禁好奇心大发便进了私塾观看。

    张凡仲来到私塾跟孔尚明见了面,孔尚明便询问这样建私塾的原因来。

    “这个……还是因为私塾缺少名师啊。”张凡仲打哈哈就想混过去。

    “我看何家也不缺银钱,读得好的学生可以送去重庆府拜名师嘛。”

    “不瞒孔主事,私塾才办两年,这些学生底子薄,只能寄希望于更的学生,他们的基础要扎实些。”

    “哦。”孔主事点点头,好像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