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跑到罗州躲起来的朝鲜王李倧来,事情已经不会再糟糕了,因为他现在已经无路可退了,再湍话就得转进海里了。
李倧一开始决意与清军作战是因为顺军答应了会入朝作战,但由于顺军的实力,或者大顺支援朝鲜的力度比他以为的要得多,而朝鲜自己的军队则完全挡不住清军,因此仗打到现在,朝鲜袄已经丢了七个半,李倧甚至一度考虑过学习宋朝的宋徽宗禅位以甩锅给儿子。
但好在没等李倧把这个计划付之行动,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清军被顺军阻截在了全州,战线因此僵持住了,这让李倧又觉得或许朝鲜还有胜利的希望。
这一,像往常一样,顺军使者又派人送来了前方的战事情况:
什么,你问为什么前线军情要顺军的人送给李倧?
额……现在李倧手上已经没几个兵了,或者各地的朝鲜正规军几乎已经打光了,现在活跃在朝鲜各地的,是各式各样的义军。
而且这些朝鲜义军名义上的老大也不是李倧,人家认的老大是大顺驻朝鲜大使韩霖。
虽然有些不爽,但李倧现在也想不了太多了,他这个皇帝当得实在心累,他现在只想苟到死,至于死后的事情,那就只能相信子孙的智慧了。
不过出乎李倧意料的是,和以往不一样的是,这次送来的消息居然是好消息。
清军向北撤军了!
现在全州城外的清军营垒已经被顺军和朝鲜义军一一摧毁,同时顺军和朝鲜义军一路追击,乘胜收复了清州,朝鲜义军前锋甚至一度突进到了京畿道左道,朝鲜如今的地盘从半个道扩展到了一个半道,真是可喜可贺。
虽然收复的地方不多,但至少终于开始反攻了,看起来朝鲜战局在坚持下去的似乎真的有胜利的可能!
当然,顺军这边很快就猜到了清军北撤的原因:
罗虎对韩霖道,“鞑子北撤了,看来陛下必定是派人在北边有所动作了。”
此时罗虎正带着顺军士兵刚还有跟在顺军身边的一堆朝鲜义军刚收复清州:
当然清州并没有发生战斗,清州的清军一走,清州军民立刻便打开城门迎接朝大兵进城。
韩霖点点头,对罗虎道,“一定是这样,那现在我们可以想办法打出一些反攻,让建奴首尾难顾。”
作为火器专家,韩霖在用朝鲜义军做了多次实验,已经大致摸索出了燧发枪战术的方法:
好吧,其实也没什么方法,就是普通的线列步兵打法,事实证明越简单越实用,其他花里胡哨的战术都不如“排队枪北战术这个简单粗暴和战术来得实用。
顿了顿,韩霖又继续道,“现在朝鲜人和建奴已经是不共戴之仇,各地义军打到现在还活着的也是一把好手,依我之见,将军不妨想办法把这一批朝鲜义军士兵都收入麾下,以后也许会用得着。”
“韩先生得对,”罗虎道,“不过我觉得,不只士兵,将领也可以收编,我觉得朝鲜的林庆业和沈器重两人都不错,而且那个沈器重的哥哥似乎被朝鲜王杀了,将来若是朝廷有意掌握朝鲜的话,此人或许可以一用。”
当然罗虎知道现在这些还有些远,眼下的关键还是要用好朝鲜义军,于是他道,“我想写封信交给陛下,请求陛下将那些战功突出的朝鲜义军将士正式收入大顺军队麾下,以此激励朝鲜人更加用心拼命,韩先生可否一起署名?”
韩霖欣然同意,道,“此法甚好,朝鲜素慕朝,此法必能大大激励朝鲜人更加用心拼命。”
这个时代的华夏对于周边各国来是不折不扣的灯塔与文明高地,精神华夏人那是一抓一大把,对于周边各国的人来,成为华夏人那是无比荣耀之事。
至少对活跃在忠清道的义军首领金思明来是这样的,从这家伙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其家族那是妥妥的精明分子,虽然现在大顺取代了大明,但在金思明看来,大顺就是大明,反正都是朝嘛。
金思明的义军算是比较能打的,虽然比起顺军和清军还是差远了,但至少能在与清军对射时不崩,是罗虎比较看好的义军领袖。
这,罗虎召见了金思明,并且交给了他一个艰巨的任务:
往东联合其他义军,打下忠州,收复整个忠清道(朝鲜所谓的“道”地名是其道下辖的两个最大城市的合称,忠清道和大清没有关系,不过是因为忠清道最大城市叫忠州和清州)。
而事成之后,金思明和他的手下将正式成为顺军的一员!
金思明大喜过望,立刻对罗虎道,“罗伯爷(罗虎是伯爵)放心,建奴之残暴人神共愤,我部义军将士早就做好准备,以死报国!”
“好!”罗虎对于金思明的表态非常满意,道,“我就知道朝鲜三千里江山必有英豪,好好干,大顺唯才是举,以后不定还得称你一声金将军!”
金思明连忙道,“末将不敢奢求成为朝将领,能成为朝人就已经是三生有幸了。”
罗虎也不再什么,他招招手,让人抬来武器弹药,道,“拿去分给兄弟们,把忠州打下来!”
金思明让手下接收了罗虎提供的装备之后向罗虎行礼之后离去,临行前金思明一再向罗虎承诺,一定不惜代价收下忠州。
“鞑子既然决定北撤,那么庆尚他们肯定也不会留,”罗虎指了指地图,道,“朝鲜地形西低东高,咱们在白山和庆尚山之间修筑防线,这样这波攻势之后朝鲜两道就稳了。”
罗虎并不急着肃清清军在朝鲜的所有驻军,他相信李自成肯定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只需保证朝鲜南边两道的安危即可,当然,若是忠清道能守住那就更好了,有了三个道的话朝鲜其他地方的民众必然会涌过来,到时在朝鲜的清军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