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嘉十年,刘义隆遣左将军到彦之率麒麟卫五万大军会合征北将军谢晦的五万玄武卫攻取阳平郡。
同时右将军沈庆之率五万大军出朔方,夺取河套北部的统万城以及五原郡。
然后秘密调集四大精锐和三万白虎卫前往顿丘郡,准备夺取魏郡。
右路到彦之在谢晦配合下迅速渡过黄河,然后留下两万大军由平南将军秦安率领,镇守渡口,与谢晦率八万大军直逼阳平城。
到彦之为大军主帅,谢晦为副帅,是为北伐右路军。
中军大帐,到彦之道:“镇西将军乞伏木奕干,本帅命你率马步军两万为先锋,为大军开道。”
“诺。”
“镇北将军毛祖德负责右翼,副帅谢晦负责左翼,吴王刘义恭为后军,出兵北伐。”
两万先锋军,有五千骑兵,率先向阳平城前进。
率先交战的是两军斥候,由于宋国准备充分,所以魏国斥候根本没找到宋军会突然袭击,他们只是照例出城探查。
很快,十五个魏军斥候全部被宋军消灭。
斥候营校尉道:“分散搜索,拔出魏军暗哨,然后在簇会合。”
“诺。”
在宋军斥候干净利落的杀戮之下,魏军暗哨全部被拔出。
直到现在,魏军还不知道宋军已经到来。
乞伏木奕干得知消息,立即亲率五千骑兵向阳平城而去。
此时阳平城和以往一样,城门大开,百姓进进出出,乞伏木奕干一声令下,五千骑兵飞速向城门奔去。
由于这五千是轻骑兵,所以速度极快,在城上魏军发现不对,通知城门处魏军关闭城门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宋军迅速冲进城门,然后对魏军士卒展开杀戮。
半个时辰,宋军控制城门,留下一千骑兵守护城门,迎接后续大军进城,乞伏木奕干率其余骑兵向城内冲去。
此时阳平县令得知有骑兵进城,惊慌失措,立即收拾细软逃出城去。
阳平县尉却在军营睡觉。
乞伏木奕干到来的时候,魏军士卒正在想办法叫醒他。
结果全部被宋军俘虏。
等到两万先锋军入城,阳平已被宋军控制。
乞伏木奕干立即想到彦之报捷。
最开心的当是阳平百姓,他们心心念念的宋军终于回来了。
百姓们欢欣鼓舞,整个阳平城如同过年一样喜庆,百姓们纷纷上街迎接宋军入城。
等到到彦之到达后,立即打开粮仓将部分粮食分发给百姓。
同时下令将县中所有勾结官员欺压百姓的世家大族全部抄家灭门。
随后乞伏木奕干和谢晦各率两万大军从两个方向向馆陶进军,吴王刘义恭跟随谢晦。
很快,宋军攻破阳平的消息传到馆陶。
阳平县令逃到馆陶立即面见阳平太守。
“太守大人,阳平丢了。”
“怎么回事,是什么人攻破了阳平?你麾下有三千士卒,普通贼寇不可能攻破城池的。”
“是,是,是宋军。”
“宋军,不好,来人。”
“大人。”
“你立即前往邺城,向刺史大人禀报,宋军已经攻下阳平,正向馆陶而来,下官打算与城池共存亡。”
“诺。”
太守看了一眼阳平县令,让他下去了。
然后立即叫来阳平都尉,商议如何守城。
“大人,宋军势大,我军当以守城为主,不可与宋军硬碰硬。”
“本官也是这个意思,这样,城防就交给将军,本官调配物资,将军但有吩咐,本官定当全力以赴。”
“多谢大人。”
都尉离开后立刻整军备战。
太守也带人打开武库,将守城器械,兵器铠甲全部拿出来,准备守城。
宋军一路先锋已经进入馆陶地界,乞伏木奕干派出斥候打探馆陶的消息。
另一路则埋伏在清河前往馆陶的必经之路,准备阻击清河援军。
两万宋军抵达馆陶,馆陶都尉曾经和宋军作过战,知道宋军的厉害,立即下令全军戒备。
乞伏木奕干只是先锋,并没有攻打城池,而是下令士卒分散,收集木材,工匠全力打造攻城器械。
城上,有一名将领道:“将军,末将见宋军不过如此,不如末将率军冲杀一阵,将其击溃。”
“不可,宋军战力极强,当以守城为要。”
“将军,我大魏将士何须惧怕宋军。”
“太守大人有令,任何人不得出城,违者重处。”
将领不得不放弃。
但是魏军士卒却有些失望,他们大多都没和宋军打过仗,所以并不知道宋军的强悍。
不过一些本地招募的魏军却有了一些想法,曾经他们生活很好,就是魏军来了,为了混口饭,不得不加入魏军。
三日后,大军到来,宋军开始全力打造攻城器械,并准备攻城。
魏军有些士卒不以为意,攻城他们也见过。
然后当宋军开始攻城以后他们就不会这么想了。
当宋军准备开始攻城的时候,魏军士卒靠近宋军投石车放置的很远,完全在魏军投石车射程之外。
将领只得下令躲避。
然而宋军一开始就以轰雷招呼。
一架架投石车将轰雷抛向城墙,八成轰雷落到城墙以上,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这些只是普通轰雷,只有破碎后的铁片,但是这些四处乱飞的铁片给魏军造成了大量伤害。
这个时候,城墙上传来阵阵哀嚎之声,这让魏军士气进一步低落。然而还没有完。
三轮轰雷以后,宋军开始用猛火油进攻。
五十架投石车将五十坛猛火油扔向城墙,瞬间城墙上一片火海,魏军士卒四处逃窜。
宋军又来了一轮轰雷,造成了魏军巨大的伤亡。
之后轰雷和猛火油轮番被抛上城墙,魏军一时间哀嚎声充满整个城墙。
宋军的攻城锤、云梯车、井阑、壕桥已经架设完毕,魏军根本没有进行过一次反击。
城上的床弩被全部摧毁,不少士卒拼命向城下跑去,看着这些浑身浴火的士卒,督战的士卒都不忍心下手,任由他们逃向城下。
不久,城墙上只剩下几个用巨大盾牌遮挡的士卒,其余活着的士卒在将领的命令下全部撤到城下。
宋军还未攻城,魏军士气已经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