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章 古代农民没必要读书识字
    孙坚坐在那里越想越兴奋,当即让来福出去通知孙静、周瑜等人过来开会。常威也被他留了下来,真的越看这狗越喜爱。

    这让常威心中担忧:“这老头看着我那眼神怎么那么色咪咪的,不会那么重口味吧?”

    孙坚听后脸色一黑,当即给了常威脑袋一巴掌,骂道:“你这眼神是不是又在编排我?”

    “救命啊,这老头又在虐狗了。我真的是命苦啊。”

    孙坚心中气道:“你都叫命苦,下所有人都不用活了,你的日子过得比我还舒服。”当即对常威:“常威,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我打算和刘繇合作卖蜂窝煤,至于他卖给谁,卖什么价格,就是他自己的事了。而且我还要卖给我周边相邻的州郡,但价格嘛,肯定是有高有低的,你看看这样子行不行?”

    常威当即点零头,心想,这老头以前真的是扮猪吃老虎,竟然会玩利益捆绑这一套。

    刘繇先不与你舅子吴景有旧情,单单之前帮你阻挡刘表,怎么样也要把他给拉拢过来。

    至于袁术也是你以前的老上司,这两人在扬州实力最强,所以价格要低于两文钱,让利给他们,当卖个面子。

    而华歆和王朗旧部,一个要交好,一个要施恩,所以应该平价给他们。

    严白虎和吴郡太守许贡,与他们既无交情,自身又没实力,当然要高价出售。尊重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实力赢来的。

    孙坚听后心中也是十分认同,想不到这狗这么懂人情世故。道:“等等再让幼台他们商量商量细节,假如这煤能卖遍整个扬州,我们每进账都是一个文数字。有那么多钱,应该怎么办好呢?”

    “有钱都不会花吗?傻货,再征兵怕刘繇忌惮,那就提升装备,把自己武装到牙齿,还有建城不用钱吗?地下排水沟和地基都是一个大工程吧,好歹都要发点工钱给百姓,百姓手中有钱,自然敢花钱,这也大大促进商业发展,难道你的鱼、猪肉、海盐,还有这蜂窝煤都白送给百姓吗?

    适当还可以建些砖瓦房来卖,发展一下房地产,提高一下百姓的生活水平。教育也是大支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样才能打破世家垄断,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常威心中鄙夷道。

    被常威鄙夷多,孙坚都已经有点麻木了,打破世家垄断?这个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世家垄断就是垄断了知识,这个时代百姓识字的人万中无一,因为书籍大部分集中在世家之人手中,抄写一本书籍成本何其高。

    想到这,孙坚忽然又觉得自己穷了。不过这狗眼光向来不错,自己确实需要人才来帮助自己管理诸多事务,反正自己什么都不多,就钱多,慢慢砸就是了。

    殊不知这一人一狗都想得太真了,以至于后面引出一系列问题,他们从来没想过为什么古代百姓识字率如此之低。

    其根本原因就是没必要。

    为啥?

    因为古代百姓大多是农民,而农民根本没这个需求。

    对于农民来,他们只要会用锄头,会用镰刀,基本就没啥问题了。而且他们一生都不会离开家,有的一生没有去过县城,只去过附近一二十里的乡镇。

    那么,认识字又有什么用处呢?

    再者,就是读书识字成本太高,也不容易。先不书籍都在世家手中,普通百姓能接触书籍的机会都很少;

    其次,拜师也需要不少开销,逢年过节也要送礼,这就是人情世故。

    最关键的是,在古代,多一个劳动力等于多一份收成,假如孩子去读书,那家中收成便会大大减少,都在温饱线挣扎的百姓家庭,你觉得他们愿意养一个没产出的人那么多年吗?

    至于很多人想读书做官,也就隋朝之后才有科举制,这年代都是靠举荐的,能有多少平民百姓会获得上位者举荐?

    所以在古代能读上书的人,要么曾经家中显赫过,要么都是有钱人。

    当付出和收获成正比的时候,百姓才会有积极性,像古代,一个县的岗位就那么几十个,你竞争得过世家大族和当地豪强吗?

    就像后世,大学生几千万,而岗位就只有那几百万个,大家唯有疯狂内卷,很多父母做梦都没想过,自己打了一辈子螺丝,辛辛苦苦省钱供孩子读完大学,孩子出来还是打螺丝,这不是讽刺吗?这不是浪费孩子青春,浪费教育资源吗?所以后面才有国家分流政策.......